首页 / 社会动态 / 正文
美育众说纷纭,它不等同艺术教育且是生命意识的培育

Time:2025年04月02日 Read:4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当今对于美育的阐释,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实际上,“美育”这个词,我们是熟悉的。美育的思想从古代就已经存在了。在中国,像孔子所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包含了“诗教”和“乐教”的部分,并且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美育思想。“诗教”“乐教”包含在美育之中。然而,美育既不等同于艺术教育,也不是单纯的情感形式体验,而是蕴含着浓厚的社会理性与深沉的道德内容。同时,美育不仅仅是“审美教育”或“美学教育”。“审美教育”或“美学教育”主要是一种具体且系统的学科教育,并且是一种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教育。从本质上说,“美育”是一种生命意识的培育、情感的陶冶。它以生命最直接的呈现形式即审美的形式去感悟人生,去体味情感,去净化心灵,去辨别美丑。能将生命中粗野、狂暴且具有破坏性的力量和意志,引向一种和谐、静美且超越世俗的人生境界。不仅如此,美育还是对生命潜力的挖掘,是对自我存在世界的超越,是感悟自我、品味自我以及重新发现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主体自我生命进行重塑的过程。

美育包含一种“主动”。这种主动通过主体自我的审美欣赏和情感陶冶来实现。其目的是达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美育既是教育人的方式,也是自我教育的方式。它可以说是通过人类创造的一切美,对主体自我和他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这种“美化自身”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孟子所说“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美育能进行美的陶冶和熏陶,能让主体自我达到完整且全面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健全主体自我的高尚人格,塑造主体自我的完美人性,实现主体自我的精神自由,进而达到主体自我的完善和超越。所以,美育是一种超越世俗功利的活动。

审美教育书简_审美教育功能_审美教育

美育首先是一种情感陶冶。美育也是一种主体自我生命意识的培养。其核心在于让主体自我通过审美活动,能够达到对生命意识的体认和感悟。所谓的生命意识,它是一种生命的自我意识。这种生命意识包含着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同时也包含着对蕴藏在天地万物背后的生命原则和生命精神的尊重。主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懂得珍惜和热爱自身生命,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生命的价值,不断挖掘生命的潜能,还能充分利用现实存在可能具有的条件,从而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价值;并且,也更懂得尊重其他生命的价值。主体个体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能够珍惜和尊重所有生命存在,这样他才可能不被人间世俗所困扰,不被现实功利所诱惑,把以个体存在的“小己”融入社会存在的“大己”,从而享受万物一体的生命存在的快乐。

其二,美育的过程是主体自我进行审美修养的过程,并且直接决定了美育的超功利性。美育既包含着“使动”这一方面,也就是通过培育审美能力,让现实主体能够实现对现实的超越以及精神的自由;同时也包含着主体自我主动进行的审美修养。这种“主动”的审美修养更能够促使现实主体“反求诸己”,引领他们走向自我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在中国古代,先贤圣哲大多是凭借这种主体自我的内在修养。他们最终达到了一种无需言语表达的“大美”。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一种人格的提升。

审美教育_审美教育书简_审美教育功能

另外,美育具有超功利性,这与美育通过审美来实现人格提升和精神超越有着紧密联系。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一直都在自觉地追求对现实束缚的解脱以及对身心自由的向往,从未停止过。这既是艺术审美产生的缘由,也是艺术存在的依据。因为人处于最自由的状态时就是在进行审美,而能够为人提供这种审美状态的最佳形式就是艺术。一幅字画能让主体自我进入另一个生命时空,或逸笔草草且清雅淡泊;一部小说可使主体自我进入另一个生命时空,或指点江山,或激扬文字;一台戏剧能让主体自我进入另一个生命时空,或行云流水,闲云野鹤,或呼风唤雨,挥洒自如。在超越现实人生束缚的同时,主体自我能享受身心的极度自由,进入一个无利害、无功利的世界,实现主体自我心灵的对象化。

(作者系《戏曲艺术》编辑部主任,复旦大学博士后)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