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讯焦点 / 正文
华南农业大学地图,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地图,华南农业大学地形图

Time:2025年04月19日 Read:6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今年初,我校召开了第十三次党代会。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具有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一新目标。

一年多来,学校的发展进入了“换挡提速”的阶段,并且捷报不断传来。学校获得了 5 项国家科技大奖,在数量上位居省内高校第一、全国农业高校第二。学校首次进入了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前 500 强。有 15 个专业被选入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了批准可以招生。

在开启学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谋划布局之时,近日,我校的党委书记王斌伟接受了《南方日报》的专访。他畅谈了办学理念,讲述了改革举措,提及了未来目标,描绘出了一幅令人期待的百年老校发展新蓝图。

王斌伟

力争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南方日报和南方+询问:您有着“老教育”的经历,长久在省教育厅以及教育考试院进行工作,曾分管过高等教育方面的事务,并且推动了新高考改革,对教育发展规律十分熟悉和掌握。在这一年与华农的“亲密接触”中,您对华农有着哪些新的印象呢?

王斌伟:由于工作的缘故,之前经常与华农有往来。在过去的一年里,尽管工作极为繁杂,但我依然尽力去了解这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通过回望它的过往,我坚守了初心;通过追寻它的足迹,我坚定了信心。因此,我对华农有了更为独特的印象。

华农规模较大,拥有全日制学生 4.6 万余人,在校园里工作生活的人数近 10 万。校园占地面积广阔,达 8000 多亩,其中教学科研基地有 4600 多亩。它的胸怀更为宽广,校园规划设计如同一幅中国地图,道路、湖泊、分区以祖国省份、名山大川来命名,“五湖四海”这一表述象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华农具有“实”的特质。其校训包含“求实”二字,学校的历史底蕴深厚,校风以求实为特点,成绩也是真实可信的。华农人的品格秉持着诚实,作风体现出朴实,办事更是踏实认真。

华农具有“美”的特质。华农的校园是美的,华农的人也是美的。老一辈科学家丁颖先生以及新时代的“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卢永根院士等华农人,他们身上都具备一种质朴且美好的品质。

很多人并不知晓,华农培育出了 30 多万名社会精英,其中包含 12 名院士。华农为国家以及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农”事业,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

南方日报和南方+询问:在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工作,有什么事情让您感触很深呢?

王斌伟:仅经历了一年的时间,然而我却深深体会到了华农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所蕴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华农人“争创一流”的那种热切期盼以及坚定的信心。同时,我还深深感受到了华农人那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在这方面,我们的校友表现得极为突出,让我深受感动!这一年当中,只要我有出差的情况,就必定会去走访当地的校友会或者校友。校友们对母校那深深的眷恋之情让我感动,他们一直都在关注着华农的发展,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常常都是“母校什么时候能入选‘双一流’”,母校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语都牵动着他们的心。

今年年初,华农召开了第十三次党代会。在这次党代会上,定下了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三步走”的新目标。校友们一听到这个新目标,总会表示,母校需要什么,他们就支持什么。

南方日报和南方+表示:华农属于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的范畴,并且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在今年的党代会上,首次提出了要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一新的目标,那么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同时又将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呢?

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方面,我们交出了一份成绩不错的答卷。学校首次进入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 500 强。有 8 个学科进入了 ESI 世界排名前 1%。兽医学在软科学科中位列全球第 27 名。农学与林学进入了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 30 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 8 个学科位列前十,其中兽医学进入了 A 类学科。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与兄弟高校存在差距。从垂直方向来看,“标兵”处于领先位置,教育部直属的农林兄弟高校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典范;从平行方向来看,“追兵”紧跟在后,其他国内同类高校的发展速度也极为迅速。

华农有着 111 年的办学历史,其办学目标始终与时代保持一致并一同前行,也与祖国同频率共同振动。我们将华农的发展置于“两个大局”之中进行思考和谋划,提出了“三步走”的新目标。第一步是强化基础,要在 2025 年使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学科得到强化,并且全力争取进入国家“一流学科”的建设行列。第二步是提升层次,到 2035 年整体的办学实力要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初步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第三步是实现目标,在 2050 年左右让整体的办学实力稳居全球高校的前列,基本把学校建成具有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地图_华南农业大学地图_华南农业大学地形图

“五湖四海一片林”的华南农业大学校园

南方日报和南方+表示:大家都很关注,华农“冲一流”学科的突破点究竟会在什么地方呢?

王斌伟称:刘雅红校长领衔的是兽医学学科,罗锡文院士领衔的是农业工程学科,刘耀光院士领衔的是作物学学科,这些学科是我们要全力冲击世界一流的“高峰”学科。在近三年里,这 3 大学科已 4 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达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大满贯”,它们是我们“争创一流”的先锋部队。

希望实现在校研究生规模倍增

南方日报和南方+报道:不久前,国家领导人针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给出了重要指示,着重强调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求,培育并造就众多品德与才能都兼备的高层次人才。那么,华农准备采取怎样的行动呢?

王斌伟认为,研究生属于科研创新的新生力量。我们应当通过对专业学位进行发展布局以及对结构进行优化,以此来扩大研究生的规模。这一方面与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的需求相契合,另一方面也是建设具有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所应包含的意义。

我们现在有在校研究生 8300 多人。然而,与本科生相比,这个规模显得比较小。在国际上的研究型大学中,通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是 1∶1,甚至研究生的数量更多。而现在我们的比例是 5∶1。我们希望在“十四五”期间,在校研究生的规模能够达到 2 万左右。

华农拥有 12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数量较为可观。然而,结构方面需要进行优化,同时研究生培养模式也需加以创新。该校的专业学位点数量相对较少,目前仅有兽医学这一个专业学位博士点。但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特别需要大量的应用推广型人才。我们正在考虑通过增强专业学位点的建设力度以及扩大硕士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以实现研究生规模的扩大。

南方日报和南方+询问:在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华农是怎样去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

王斌伟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乃是立德树人。而他思考得最多的事情,仍然是怎样去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

华农是教育部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高校。我们依据“党建引领,协同创新,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思路,推出了 126 项重点改革举措,并且协同推进“十大”育人体系,目前各类项目已完成将近 90%。党建思政、耕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在学生宿舍区构建起“1+4+N”这样一个将思政、党建、创业育人融合在一起的平台。

培养人才需集中资源并做强专业。我们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持续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今年,我们停止了 8 个专业的招生,使本科招生专业数降至 91 个;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本科专业优化调整至 80 个左右,以便能更好地集中优质资源,把本科专业做优做强。

南方日报和南方+询问: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到 80 个左右,这是动态调整吗?

王斌伟表示,我们会去探索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当下华农全日制在校的本科生数量超过 3.8 万,在全省居于首位。本科生规模较大,而专业数量过少是不行的,将其控制在 80 个左右较为适宜。今年我们的人工智能专业开始招收学生,之后还打算新设机器人专业以及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专业,对在新农科基础上建设新工科和新文科进行探索。

华南农业大学竹铭草海

谋划建设增城校区和粤东西北教学科研基地

南方日报和南方+询问,随着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加,华农是否面临着办学空间方面的问题呢?

王斌伟表示,这是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急需破解的一个难题。在未来,华农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办学空间,并且要有足够多的教学科研基地。

我们在增城拥有一个教学科研基地,其占地面积为 3800 多亩。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对增城校区建设进行谋划和研究,这会成为华农未来发展的新增长部分。同时,我们期望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别建设不少于 1000 亩的教学科研基地。这不仅能提升华农的教学科研实力,更关键的是能让华农的人才和科研成果辐射到全省,为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提供服务。

华南农业大学地形图_华南农业大学地图_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地图

我们构想中,教学科研基地是现代农业综合体。它应具备人才培养的功能,也应具备科学研究的功能,还应具备技术推广的功能以及社会服务的功能。我们会大力推动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让师生能够在祖国大地上书写论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用“双导师制”。他们在上了一年理论课后,能够前往地方和企业进行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时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这样一来,他们更有机会直接留在当地,为当地做出贡献。

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丁颖教授像

南方日报和南方+都提到,农业与所有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作为一所高水平的农业大学,华农应当如何更好地为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呢?

王斌伟指出,华农以教学科研基地、研究院以及省实验室分中心等作为新的突破点,在学科布局方面主动对接,在科研创新方面主动对接,在成果转化方面主动对接,以此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广东区域发展新格局。

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需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意味着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努力,争取能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还要在重大平台上产出重要成果。“立地”则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及各地的教学科研基地,使教学科研成果能更直接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总部在华农落户的岭南现代农业省实验室,以现代生物种业、智能农机装备与精准农业、动植物重大生物灾害防控等六大核心科技领域为重点,借助“总部+分中心”的建设模式,开展现代农业科学基础研究以及“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全产业链的集成创新研究,从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在深圳设立了分中心,在河源设立了分中心,在肇庆设立了分中心,在云浮设立了分中心,在茂名设立了分中心,并且还考虑在贵州设立卫星分中心,以此为省级对口帮扶作出贡献。

我们要为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体系。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个“点”,去探索农村特色产业的全产业链这条“线”。接着以某个区域作为发展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镇和示范村这样的“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起“点-线-面”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示范服务体系。我们在全省设立了 351 个乡村振兴服务站,另外在广西百色还有 1 个。这些服务站以“点”的形式存在,在基层主动与返乡创业的农民或大学生进行对接,为他们提供从育种开始一直到生产、加工以及营销的全产业链服务,逐步将服务范围辐射到整个乡村。

我们要为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而端牢饭碗。我们是农业大学,对当下和未来都充满信心,有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好并且端稳。华农在农作物领域有深厚基础,在畜禽与特种经济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有深厚基础,在栽培饲养领域有深厚基础,在疾病防治领域有深厚基础,在产后加工领域有深厚基础,在质量标准与检测领域有深厚基础,在农业工程领域有深厚基础。近年来,华农依托 90 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集中力量攻关“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为“健康湾区”提供保障。我校与广州市农业局、农业银行共同创建了“广州现代种业创新研究院”。在水稻方面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品种,在水果方面也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品种,在蔬菜方面同样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品种,在畜禽方面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品种,在花卉方面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品种,在茶叶方面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品种,在南药方面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品种,在渔业方面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品种。这些优质品种为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团队荣获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探索学院分类发展分类考核

南方日报和南方+报道:华农在本科专业调整方面有诸多举措,在研究生扩招方面力度很大,在新校区规划方面也有相应动作,改革举措众多且力度颇大。

王斌伟表示:我们正在持续推动管理服务机构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在于实现简政提效,促使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需求。在上半年完成机构改革之后,学校的党政部门以及教辅机构的数量从 40 个精简到了 31 个。当下,机构改革正在着力书写“下半篇文章”,具体包括管理服务部门内设机构的设置、职能的优化、定编定岗,以及学院的分类、定编定岗等方面。

我们的改革总体上一直秉持着“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优化整合、精干高效”的原则,朝着“小机构、大服务”的方向努力,促使管理重心向下沉至学院,以此激发办学的活力。

南方日报、南方+:如何对学院进行分类?

王斌伟认为,要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跻身到高水平研究型高校的行列当中。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华农必然要成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我们初步设想将学院类型分为 3 类,分别是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依据分类,赋予不同的定位和任务。例如,有的学院承担着大量的公共课教学任务,或者以本科教学为主,这类学院就偏向于教学型学院;而像兽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等,这些学院研究生数量较多,科研能力较强,就将其定位为科研型学院。从学生结构比例方面来看,教学型学院的学生主要是本科学生,而科研型学院的学生主要是研究生。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科研型学院的老师无需进行教学,也不是说教学型学院的老师可以不开展科研,只是在考核方面会有所偏重。学校会强化顶层设计以及统筹指导,让学院分类考核既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学院的发展,又有利于产教融合以及教研融合,还有利于激发办学的活力,从而推动学校“争创一流”的步伐既快速又稳健。

来源 | 南方日报

记者是吴少敏和钟哲,还有见习记者彭正子,摄影记者是李细华,通讯员有杨志群、郭灼和陈芃辰。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