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新民晚报记者王蔚摄,《上海商业发展报告(2021)》于今天上午发布。
新民晚报记者王蔚报道,上海商学院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联合研制的“上海商业发展报告(2021)”在今天上午发布了。此报告揭示了上海的商业运行特征,还揭示了商业网点、商业品牌等业界的热点问题。报告指出,在全球投资大幅减少的情形下,上海仍旧是吸引外资的热门之地。在一年时间里,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为 202.33 亿美元,且增长了 6.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上海的投资实际到账金额所占比例为 11.1%,在上海进行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 189 个。上海累计认定了 771 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 481 家外资研发中心。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主持了这项调研报告。
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居全国城市榜首
在所有经济类型里,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三者占比合计接近 70%。
上海的人均收入在全国城市中居首位,达到一定金额,人均消费支出也居全国榜首。网络购物交易中,商品类交易额较去年提升了 13.2%,且占比达到 58.8%,成为网络购物的主要部分。
报告表明,上海居民在消费升级类商品方面的支出持续快速上升。在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里,体育娱乐用品类的支出比去年增长了 62.2%,饮料类增长了 54.6%,金银珠宝类增长了 27.8%。免税经济促使消费回流,展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中服上海免税店开业至今已超过三年,吸引的客流超过 400 万人次,销售额的年增幅超过 20%。浦东机场在 2019 年达成了 116 亿元的免税销售额。其规模仅低于韩国仁川机场和阿联酋迪拜机场。从 2017 年开始,它从世界机场的第六位上升到了第三位。
购物中心开业量骤减 郊区商业是主力
从市内区域商业的发展态势来看,上海各个区的商业都受到了疫情的较大影响,而静安区的商业表现尤为突出。在商品销售总量方面,浦东新区、普陀区和长宁区是最高的,它们的销售都超过了一万亿,这三个区的销售总量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 55.9%。商品销售总额方面,静安区实现正增长,较上年提高 5.6%;宝山区实现正增长,较上年提高 5.3%;崇明区实现正增长,较上年提高 2.7%;松江区实现正增长,较上年提高 1.4%;闵行区实现正增长,较上年提高 0.2%。静安区是所有各区中两项指标均实现正增长的行政区。郊区商业商品销售增长总体好于中心城区。
图说:各市级商业中心空间分布 采访对象供图
购物中心开业量快速减少,郊区商业成为主力。上海新开业的购物中心有 17 个,比 2018 年的 27 个少很多,也比 2019 年的 36 个少。在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当中,仅有两个位于外环以内,其余大部分都在外环以外,郊区商业是购物中心的主要模式。另外还有 5 个局部试营业的购物中心,16 个存量改造项目,以及 4 个规模较大的办公配套商业。存量改造项目的主要部分是市中心核心商圈的老牌商场改造项目以及超市大卖场改造项目。
标准超市与无店铺零售是增长最为迅速的业态,社区团购再度迎来发展机遇。报告表明,在主要的零售业态里,只有标准超市和无店铺零售实现了正增长,其增长率分别为 5.4%和 4.5%;其余的业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最为明显的是大卖场和百货店,分别降低了 11.3%和 11.2%,去年发展速度最快的便利店也下滑了 8.3%。社区拼团再度成为热门。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投身其中,商超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这一赛道。全球知名的电商以及地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都参与到了社区拼团之中。
夜经济成为上海商业发展另一大亮点
上海商学院教授曹静介绍说,“上海商业发展报告(2021)”表明,商业数字化转型在加快,首发经济的效应较为明显。上海已然成为我国商业数字化转型创新方面的引领地和策源地,并且涌现出了像盒马鲜生、拼多多、得物、哔哩哔哩、小红书等这样一批在全国都很知名的新业态、新模式的代表性企业。在 2020 年,上海一共引入了各类首店 909 家。全国首店有 118 家,亚洲/全球首店有 12 家。这些首店刚进入中国市场就扎根下来。上海的首店比例为 14.3%。上海一直是国外品牌进驻中国市场的首要站点。日本、美国、法国是海外首店品牌的三大来源国。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徐家汇、陆家嘴、南京东路、新天地这 6 个超级商圈囊括了全市首店的三分之一。
上海的夜经济十分红火,这已成为上海商业发展的又一显著亮点。上海正在着力打造分时段步行街,以此来拉动城市夜经济的发展。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诸多主题,实现了文化、商业与旅游的跨界融合,线上与线下紧密联动,在全市的九个具有地标性的夜生活集聚区推出了 50 余个特色集市以及 180 余项特色活动。银联进行数据监测分析后得知,上海的夜间经济销售收入达到了 5000 多亿元。夜间的休闲娱乐消费在全天休闲娱乐消费中所占比例超过 40%。中国的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将会有爆发式的增长,在 2022 年将会突破 42 万亿元。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