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运动开始阶段会产生“极点”。因为植物性神经比躯体神经的惰性较大,所以内脏器官的活动机能无法跟上运动器官活动的需求,进而导致供氧不足,血液中乳酸和丙酮酸堆积。同时,呼吸循环系统失调,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大脑皮层动力定型暂时紊乱,这让运动员产生了一种极为难受的感觉。
表现为呼吸困难,表现为肌肉疼痛,表现为动作迟缓,表现为情绪低落,简直不愿意再继续跑下去,这种状态被叫做“极点”,“极点”是中长跑运动正常的生理现象。
人体从安静状态转入运动状态时,身体的各个器官会出现未能很好配合的情况,其中尤其是心脏和呼吸器官的活动未能适应肌肉、骨骼等运动器官活动的需要,这种情况会引起大脑皮层工作的紊乱,而“极点”就是这样产生的。
人体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产物不能及时被氧化和排除,并且会越积越多。为了能够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呼吸会变得越加急促,心跳也会更加频繁。大脑皮层受到这种过度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遭到破坏,所以就出现了上述“极点”现象。
“极点”出现后,过了一小段时间。因为内脏器官的活动逐渐适应了运动器官活动的需求,大脑皮层也恢复了正常工作。这样,上述那些难受的感觉就都消失了。此时,跑的动作变得轻松自如,这就是运动生理中所说的“第二次呼吸”。
“极点”的出现时间、人体反应的强弱、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体的体质、锻炼水平以及运动强度都有紧密的关联。如果运动强度大,锻炼水平低,体质较弱,那么“极点”就会出现得早一些,反应也会强一些;反之,如果运动强度小,锻炼水平高,体质较强,那么“极点”就会出现得迟一些,反应也会小一些。
可以适当减慢跑速,有意识地加大呼吸深度,减少呼吸次数,调整呼吸与动作的节奏,然后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跑下去。
“极点”出现的时间早晚以及人体反应的强弱,与人们的体质、锻炼水平、运动强度都有紧密的联系。如果运动强度大、锻炼水平低且体质较弱,那么“极点”就有可能出现得早一些,反应也就会强烈一些。相反,如果运动强度小、锻炼水平高且体质较强,那么“极点”就会出现得迟一些,反应也会小一些。必要的时候,可以将双手放在腰间,并且放慢速度,这样就能很快恢复正常。“极点”的出现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要认真对待它。并且,“极点”的出现也是锻炼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
怎么能准确地判断出自己的极点在哪里呢?
举个例子,平常你跑 5 公里,却根本无法跑到终点。在这个时候停下来的那个点,就是你的“极点”。反过来讲,每次跑 5 公里时,若感觉不再累人,能够轻松完成,那就说明你已经突破了自己的极点。
如何克服“极点”现象
进行中长跑之前,要认真做好拉伸运动。这就如同游泳之前给心脏的位置淋些水一样,能够提醒内脏器官做好准备,以迎接剧烈的运动。
田径运动容易导致肌肉、关节和韧带受损,尤其下肢更容易受伤。防止受伤的唯一办法是进行赛前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充分就不容易受伤。可以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以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升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开始跑步后不要急着追求配速,要循序渐进。这样做能更好地延长极点到来之前的时间。接着,当“极点”出现后,不要马上停止,可放慢速度继续跑步。如果实在不行,还可以走一段距离。调整节奏之后,难受的感觉会减少,双腿也会变得轻松很多。
比赛前,从今天开始到赛前三天这段时间要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了赛前三天,就要开始多吃高糖食物。比赛当天吃饭要吃到八成饱,并且要容易消化。在比赛前 30 到 40 分钟,可以饮用浓度为 40%的葡萄糖水。另外,还要吃三片维生素 C,不要吃巧克力。
等身体全身发热之后才脱掉外衣,长跑结束之后应当马上披上外衣,以此来防止受到伤风感冒的侵袭。在长跑的过程中所穿着的鞋袜应该是柔软的并且适合脚部。
运动或比赛结束后,需要做好放松活动,这样能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具体方法有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拍打,以及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