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高精地图只是少数人关心的赛道。
2017 年之后,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的概念开始兴起。原本被传统图商所把持的高精地图产业,迎来了互联网新贵、整车厂商和创业公司的加入。它们纷纷获取资质、进行输出、开展合作,使地图商业模式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将高精地图市场规模的曲线不断拉升。当年以掌控流量为自身责任的地图 App 们,早已拥有了新的梦想。
17 年拿到 14 张牌照,1 年拿到 7 张牌照,地图行业顶级牌照“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获批的速度强势提升。10 月 28 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美团的全资子公司已拿到甲级测绘资质,其业务范围是行业最高等级的导航电子地图,也就是俗称的高精地图。
不久前,拿下牌照已近三年的滴滴,开始大规模切换自家地图并上线导航业务。需注意的是,以 2017 年 10 月滴滴拿下牌照为节点,在 17 年那之前,仅有 14 家公司拿到高精地图牌照。而从今年开始,已经有 7 张高精地图牌照获得批准(或公示),其中包括京东、美团、吉利等头部企业。
老牌的百度地图拿到了高精地图资质,高德地图拿到了高精地图资质,腾讯地图拿到了高精地图资质。新晋的京东物流拿到了高精地图资质,华为拿到了高精地图资质,滴滴拿到了高精地图资质。创业公司拿到了高精地图资质,宽凳科技拿到了高精地图资质。他们中有的迫不及待地将搭载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开放,有的将地图应用在自家 App 中,为基于地理位置开展的 toC 业务提供支撑。说到底,都是为了卡住入口、守住数据、构建生态。
资质!资质!
10 月 28 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自然资源部官网上有所发现。有一家企业名为“北京美大智达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已经获得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其资质等级为甲级。证书编号为甲测资字。
天眼查信息表明,北京美大智达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方为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而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是美团的运营主体,且由其 100%控股。对此,美团的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作出确认,称近期美团旗下的北京美大智达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自然资源部颁发的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证书。因为地图是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的基础设施,所以美团将会依照国家法规来有序开展相关工作。
北京商报记者初步统计显示,美团是近期获得高精地图资质的头部互联网公司。滴滴在 2017 年初获准进行高精地图制作。华为在 2019 年初获准进行高精地图制作。京东在 2020 年初获准进行高精地图制作。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常态。
2004 年到 2007 年期间,拿到高精地图资质的企业数量非常少。在这四年时间里,仅有 8 家企业获得了批准。并且,在这些获批的企业中,只有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腾讯地图这三家是互联网图商。2008 年到 2013 年,有 4 家企业获批了高精地图资质。而 2014 年到 2016 年,没有一家企业拿到相关牌照。
转折点出现在 2017 年。在 2017 年 10 月到现在的这三年时间里,获批高精地图资质的企业一共有 15 家。其中在 2019 年有 5 家,从 2020 年到现在已经有 7 家。并且互联网图商、创业公司以及车企控股企业的比例,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说到资质这方面,不是所有拿到甲级测绘资质的企业,都能被称作高精地图企业。在 2014 年,测绘地信局印发了《测绘资质分级标准》(简称“标准”),该标准中把测绘资质的专业范围划分成了大地测量、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服务等。
标准对互联网地图服务的专业子项进行了介绍,其中包含地理位置定位、地理信息上传标注、地图数据库开发这三项内容。然而,在人员规模、仪器设备、保密管理等诸多考核指标方面,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的考核标准比互联网地图服务的考核标准要高很多。
从人员规模和仪器设备这两方面来看,甲级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专业有这样的要求:需要测绘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100 人,这里面包含 5 名注册测绘师;其中高级技术人员有 10 人,中级技术人员有 20 人。对于仪器设备的考核内容包含外业数据采集设备、导航地图编辑系统以及在线存储设备。
甲级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人员规模方面的考核标准为:需有地图制图专业技术人员 20 人(其中中级 5 人),以及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员 20 人(其中中级 5 人);地图安全审校人员 5 人。在仪器设备考核方面,仅要求具备独立地图引擎。
得用起来
简单来说,只有具备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的企业,才能够提供高精地图服务。这种资质的获取难度比较大,然而,拥有该资质的企业去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相对容易,反过来则很难。所以,仅仅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企业,可以向拥有导航电子地图甲级资质的企业寻求合作。易观分析高级分析师覃承萍向北京商报记者作出了这样的解释。
多位地图厂商的内部人士在与北京商报记者交流时明确表示,“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是门槛最高的。有一些并非地图厂商的企业也会去申请这个资质,这并不是说它们要上线某某地图 App,而是担心在业务需要地图和导航服务时,自己无法提供相应的支持。”
拿到资质的目的是进行应用,其中最顺手的方式就是搭载在自家的产品上,而滴滴正在这样做。在 10 月中旬,滴滴地图与公交事业部总经理柴华对外宣布,滴滴的导航能力已经向乘客端开放了。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滴滴 App 后发现,滴滴 App 的顶部有导航入口。司机或者乘客点击进入该入口,就能够直接使用滴滴导航服务。并且,在导航页面的左下方可以看到滴滴地图的字样。
在滴滴司机端 App 里,滴滴提供了滴滴地图和百度地图这两种选择。滴滴导航的选项被放在了百度地图之上。当司机选择百度地图时,会有提醒:接乘客的时候以及拼车的时候,会默认自动开启滴滴导航,这样能方便司机接送乘客。并且在滴滴导航选项的旁边标注了“计费准、投诉少、易判责”。
滴滴地图的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司机端,司机具备自主选择的权利,能够选择使用滴滴导航或者其他的第三方导航。
观察美团 App 里的各类业务,美团刚刚拿到高精地图资质,其动作显得不是那么迅速。
北京商报记者在使用美团 App 的共享单车服务时,察觉到页面右下方出现了腾讯地图的字样。然而,在美团打车页面中,并未标注地图服务商。当北京商报记者询问美团高精地图应用计划时,美团的相关人士未作出回应。
掌握流量
拿到资质之后到进行应用部署,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方面,早期就参与进来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以及腾讯地图具有绝对的优势。例如,哈啰选择了高德地图,滴滴选用了百度地图,而腾讯地图成为了美团单车的地图服务商。
这三家互联网图商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思考的是通过地图来圈住流量。阿里在 2014 年收购高德,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流量。比达分析师李锦清表示。
2020 年 9 月,腾讯地图的环比增幅是 0.6%。携程、去哪儿等在线旅游企业包含在内,滴滴、哈啰等用车服务企业也包含在内,它们都在旅游出行类目下,然而月度独立设备数与地图 App 们相比差距极为悬殊。
覃承萍认为,“早期的 toC 地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构建流量入口。它通过免费向大众提供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流。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在早期跑马圈地时就是依据这个逻辑。toC 地图借助吸引大量客流这一基础,进而联动 B 端商户,达成地图导航与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协同”。
美团作为生活服务平台,将地图与线下商户相结合是很自然的事情。值得留意的是,从出行领域起步的滴滴也怀有这样的愿望。
北京商报记者在使用滴滴导航功能时有所发现。在滴滴导航页面的搜索框下方,设置了美食这一分类,还设置了商场这一分类,以及设置了景点这一分类。并且在部分线下商户的介绍中,出现了评分这一信息,出现了电话这一信息,还出现了均价这一信息。
滴滴地图的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为能给车主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他们对导航的目的地显示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同时也在与携程等合作伙伴携手,为车主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
从产品设置方面来看,互联网新贵的地图应用与老牌互联网图商之间的相似性愈发明显,这不禁让人产生猜想,即滴滴、美团等已经获得高精地图资质的新人们,是否会推出单独的地图类 App 呢?对于此情况,分析人士的观点存在分歧。
艾媒咨询的 CEO 张毅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诚地表示,一定会这样。因为所有能够做大的面向消费者(toC)的产品,都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相关联,而地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覃承萍认为,“滴滴和美团虽拿到了资质,但未来不会上线单独的地图类 App 产品。因为它们作为后来者,如今很难追赶头部产品,并且滴滴、美团进入高精地图领域,我觉得更多是想沉淀自身内部的数据,为内部提供赋能”。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