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的份额持续下降,逍遥子每周都会召开一次会议,阿里与美团展开了正面的战争。本文源自:界面新闻,作者为林北辰、周伊雪,编辑是文姝琪,原文的标题是:《与美团发起正面战争,阿里本地生活能否找回过去的两年?》,头图取自:IC
阿里着急了。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 CEO 张勇,花名逍遥子,现在每周会来本地生活开一次会。此前,像这样的开会频率还是在搞手淘的时候。一位阿里本地生活的员工向界面新闻表示。
2018 年,阿里用 95 亿美元收购了饿了么。之后,王磊接任了 CEO 一职。在那时,他提出了一个中短期目标,即争夺 50%的市场份额。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投入了 30 亿元的补贴。然而,两年过后,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不但没有达到 50%,反而持续下降。
今年上半年,美团的一位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当前的市场份额比例为 6 比 3 比 1,美团占据 6 成份额,饿了么占 3 成,其他厂商占 1 成。到了 7 月份,那位阿里员工向界面新闻透露,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 3 成,“在最低的时候仅有百分之二十多。”
阿里似乎已经意识到,单纯依靠外卖业务,难以与美团相抗衡。阿里看上去已经接受了这一现实,即在外卖业务方面,难以与美团进行对抗。
上述阿里员工向界面新闻透露,在外卖这一领域,饿了么内部确实有“打不过美团”的感受。所以,今年阿里的策略发生了转变,不再仅仅将精力集中于外卖,而是开始扩大业务的场景和品类,将战线拉长。同时,还利用支付宝的流量为本地生活业务导入客源。
阿里和美团正在展开正面的冲突。战场从外卖这一领域扩大到了更为广阔的本地生活领域。美团的市场规模相对更大。目前美团在线上的渗透率较低。美团的竞争图谱比外卖领域更加复杂。
美团的优势在于拿下了外卖这一高频业务,由此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掌控了本地生活业务的入口。未来,美团是否会对传统电商(即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发起冲击呢?近期低调上线的“团好货”已经展现出了美团“无边界”的野心。
假设淘宝和天猫上所有的商品你都能在一小时内收到,并且价格保持不变。从你周边 5 公里的店或者仓送到你手中,你还愿意等待 1 到 5 天的快递吗?这是阿里人最为担忧的问题。
阿里内网中,有 1000 多个帖子在对饿了么的危机进行讨论。有人发出警醒,称真正应该意识到危机的是集团的所有人员。在这个持续一小时的战场里,没有任何一个 BU(事业群)是置身事外的。
阿里本地生活失落的两年
饿了么被阿里收购后,与阿里原本的口碑网业务进行了整合,从而形成了阿里本地生活公司。在过去的两年里,阿里巴巴内部把本地生活平台的改造称作“入淘”。
所谓“入淘”,不是把饿了么和口碑网单纯地“淘宝化”。而是对口碑网和饿了么的底层架构进行升级与改造,依据集团搜索事业部大中台来建设搜索推荐的架构,同时建设本地生活搜索推荐的统一接入平台。
也就是说,对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的技术底层进行了改造,这样它就能够承接以淘宝为中心的双 11 和双 12 大促的玩法。
阿里的技术人员起初认为集团的中台已经能够支持淘宝以及众多业态的搜索推荐业务,他们觉得支持本地生活应该是比较容易的。然而,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由于 O2O 业务与线上电商业务存在巨大差异,这项工作开展得并不顺畅。
一位本地生活的员工透露,阿里巴巴接过饿了么时,没意识到饿了么平台的底层架构难以改造。饿了么当年是大学生创业项目,其底层架构已无法满足现在的扩展需求,这导致本地生活的搜索入淘具有复杂度高、工作量大、项目周期长的特点。
技术体系打通的难度超出了预想,并且将收购的饿了么与阿里的体系进行融合,还涉及到团队整合这一问题。
实际上,今年 3 月份时,阿里收购饿了么已经两年了。在此之前,饿了么与口碑只是合作关系,各自有自己的老板和 KPI。而到了今年 3 月份,阿里本地生活公司才正式宣布将饿了么与口碑两个团队进行融合。
在整个线下业态的赛道方面,除了存在技术与团队融合的问题外,阿里的意识也曾一度滞后。一位阿里员工作出评价,当阿里巴巴内部还在把“饿了么”和“美团”这两个外卖产品进行比较之时,美团全平台已在其他赛道上默默开始进行布局了。
2018 年,美团推出了酒店业务,在当年,其酒店夜间市场份额超过了携程。2019 年,美团开始尝试美团买菜,将原小象生鲜事业部改造成前置仓及社区团购业务。近期,美团上线了“团好货”业务,以低价售卖水果,直接指向拼多多与聚划算。
其实,早在美团做起酒店业务的时候,阿里内部就感到了危机。
一位阿里的员工进行了透露。阿里巴巴感到危险的地方,一方面在于酒店业务的毛利率高以及营收效果好;另一方面在于美团在新兴业务上的打法,还有全平台留给新业务的那种“空间”思维。而这些是阿里本地生活暂时难以追赶得上的。
上述员工分析,在酒店业务布局方面,美团首先去寻找与对手的差异化。通过调研得知,携程上预订酒店的用户大多是商务人士。基于此,美团确定了发力的目标,即二三线城市以及学校、医院周边的快捷酒店。在这个市场中与携程进行差异化竞争,这样更有希望取得胜出。
确定战略之后,美团在战术方面遭遇了问题。酒店领域存在“围绕学校、医院垂直纵深运营模式”以及“城市经理区域化”这两个发展目标,它们之间产生了矛盾。美团的举措是,先利用小长假来跑通业务的闭环,具体是在新城丽江开展运营并对推行进行试点,接着在节假日期间进行推广,以快速试验出结果,最终使得美团酒旅事业部得以成立。
阿里本地生活团队意识到,正是这种执行力和协作能力,让从百团大战走来的美团稳固了外卖能力。美团以外卖为本,从而得以发展实物电商及周边生活业态,进而入侵了阿里的地盘。
今年上半年,美团的股价持续上升。它的市值先后超过了 1000 亿美金,甚至达到了 1500 亿美金。多位美团的员工向界面新闻表示,如今美团内部的士气十分高涨。他们认为本地生活的线上化率还比较低,美团拥有很大的空间,未来的消费频次和价格都会提升。一位美团员工说,只要把外卖、到餐、酒旅、生鲜这些业务做好,就不用害怕了。
用支付宝打反击
今年初,阿里巴巴宣布了关于支付宝的“变身计划”。此计划是要将支付宝从工具型 App 转变为生活服务平台。阿里巴巴希望把支付宝打造成平台,其让支付宝“美团化”的逻辑在于借助支付宝的流量来作为对抗的手段。
这让本地生活业务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从边缘迈向了集团中心。阿里最终意识到,倘若与美团的局部战争无法取得胜利,那么最终被波及到的将会是其核心电商业务。
从 2019 年底至 2020 年 5 月本地生活 APP 用户粘性的发布情况来看,饿了么的市场份额比美团低。然而,它的用户活跃度却比美团略高。并且在一线城市,饿了么的商家规格是可观的。
7 月 10 日,饿了么宣布从“送外卖到送万物”。同时,它公布了新的商家运营策略并成立了商家联盟。其表述的三个愿景分别是寻找流量、降低成本、培训人才。在这背后,饿了么是要维护现有商家,提高营销的精准度,并且试图在行业的垂直领域进入更广泛的深度。
注重商家运营并且吸纳小微商家,这是支付宝在做的事情。在 2020 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支付宝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小微商家的扶持政策,其中包含提升小微商家人气以及提供免息贷款等,并且农村的商家也能够享受到免息贷款服务。这些举措的意图在于拉拢之前未被很好兼顾的小型外卖商家。也就是说,是美团在这方面做得最为扎实且最为充分的那部分商家用户。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阿里从 2019 年开始有让支付宝地推团队接管饿了么业务的意向。蚂蚁金服 CEO 胡晓明(花名孙权)曾到阿里本地生活任职,负责支付宝和本地生活的双线业务。在组织架构方面,王磊直接向逍遥子进行汇报,同时以“双线汇报”的方式向胡晓明进行虚线汇报。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支付宝还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将口碑网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过去,阿里巴巴实际上曾经一度放弃了口碑网,并且让其业务处于边缘地位。
不过,要抗击美团的多方面进攻。口碑在阿里生态中是唯一与大众点评类似的产品。所以,在支付宝的首页推荐栏里,口碑的位置处于第一横排的第二位置,并且与饿了么并列,成为支付宝“本地化”的先锋。
晚点报道称,为了能更好地与阿里体系协同。8 月 1 日开始,饿了么对城市经理体系进行了调整。全国的区域数量从原先的 24 个进行了缩减并整合,变为 7 个大区。调整之后,层级变得更扁平了,权力从地方被收拢到了“中央”。
巨头间的持久战
毋庸置疑,本地生活领域的竞争是一个持久战。
本地生活的重点在于商家供给侧。在外卖的战斗里,美团相较于饿了么的优势体现在供给侧方面,也就是在对商家的服务管理以及对履约的把控上。
一位广州地区的餐饮商家向界面新闻透露,相较于美团,饿了么对商家抽取的佣金更少。然而,在营业额中所占的比例依然较低,在他的店铺里,饿了么的单量大概仅为美团单量的四分之一。
他个人观察发现,美团在对骑手的管理上明显更为严格,其送餐效率以及服务都比饿了么更出色。而骑手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想做好本地生活,就需要将从供给侧到末端履约的全链路环节都部署妥当,因为所有的业务链条都是相互关联、紧密相连的。
如果内功不行,那么即便支付宝能够给饿了么带来大量的流量,并且给予补贴,也可能不会起到作用。
今年阿里本地生活明确在战略上开始转变方向。它不再仅仅追求市场份额,而是试图首先把服务做好。阿里的逻辑在于,通过补贴砸出来的市场是难以持续的,需要跑出一套对商家和用户都更为健康的模式。
部分一线员工感到困惑,多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员工表示,如今业务线上存在“口号多、执行少”的情况,他们不明白高层在本地生活方面的 KPI 考核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可以确定的是,阿里与美团的这场战争所牵扯的,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地生活的团队。“一小时生活圈”的概念兴起之后,阿里系内与这一概念相关的业务,除了饿了么之外,还有天猫超市、淘鲜达、盒马等多种业态。倘若将配送业务以及酒店业务也算在内的话,菜鸟和飞猪也是其中的成员。倘若这些业务在未来能够真正地协同作战,那么美团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美团开始向阿里的地盘进行试探。在 7 月 30 日,美团外卖取消了支付宝支付方式。美团 CEO 王兴在饭否上回应此事时表示,支付宝的手续费过高。没过多久,美团悄悄推出了一项新业务“团好货”。这是美团首次从本地生活电商领域切入到远场实物电商领域,而远场实物电商是阿里的核心业务板块。
“团好货”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它与阿里系的电商实力相比差距很大。然而,这充分展现了美团不满足于本地生活电商的野心。
本地生活领域的业态是极其复杂的。它未必是一个赢家能够通吃的市场。然而,两个市值达到千亿美元的巨头进行正面竞争,这无疑会搅动未来的商业世界。
本文来自:界面新闻,作者:林北辰、 周伊雪,编辑 :文姝琪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