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课堂兴趣的几种方法
教育心理学告知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通常处于非明确的状态,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呈现出波动性。这就要求教育者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让他们的学习动机变得明确且稳定。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为优秀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道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朱熹讲:“教导别人如果没有让他感受到其中的意趣,那他一定不会乐于学习。”由此可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
激发兴趣的目的在于实现从逼迫到引导的转变,从苦学向乐学的转变,将求知转化为学生最为内在的重大需求。所以我们借助“爱”来推动教育的发展,凭借“趣”来构建教育的模式,通过“玩”来组织教学的活动,全面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借助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过程之中,为创设情景的阶段做好铺垫。
一、新奇引趣法
借助多媒体来导入新课,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曾讲:“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并非强制,而是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兴趣通常是学习的先导,一旦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犹如优美的文章,把开头写好,就能够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对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让学生对一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它像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当然,因为教学内容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一样。我们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为一堂课做好开始。
利用口诀来简化难点,这样学生就能顺利攻克难关。学生在对可数名词复数的特殊变化感到为难时,我们教研组的老师编出了一些有意思的口诀,用以帮助学生记忆。
比如,当名词以 o 结尾进行复数变化时,通常会在词尾加 -s。然而,有一些名词需要加 -es,这些名词包括:黑人、英雄、爱吃的土豆、西红柿。
3.利用简笔画、图表、设问引答,鼓励学生开口说话。
4.借助游戏解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1)“接龙”游戏。
(2)用动作提示单词。
二、竞赛激励法
实践证明,将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对学生产生了一种教学魅力,能把他们牢牢吸引在教学磁场里。同时,这样做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以及他们喜欢竞赛的心理,并且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差异训练。平时测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现状,印 2 至 3 套题。一套题面向全班同学,对于做题速度快的好学生,再发给他们难度稍大的第二、三套题。这样一来,不同程度的学生既有统一的学习内容,又能根据个人差异有不同的奋斗目标。既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小组进行比赛。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同时还能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独立且自信的交流环境,所以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小组比赛形式。
男女进行比赛。通过这种男女比赛的方式,来进行一个单元的综合复习。首先会布置复习范围,为了能够在比赛中取胜,学习好的学生主动帮助各自的学习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提问、有回答、有争论。比赛包含情景对话、听力抢答、自由问答等项目。他们相互抓住对方的弱点,想尽各种办法不使自己丢分,使得复习达到了一种欲罢不能的程度。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