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所有跑者而言,若存在一条必须要遵守的跑步原则,那这条原则应该是全情投入。因为跑步是一项需要投入极大热情的运动。
很多人对全情投入这个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他们觉得不跑步就意味着不自律,而跑步就代表着自律。
其实不是这样的。能够控制自己,减少跑步甚至不跑步,这种情况有时候才表明自控力是强大的。跑得多、跑得快以及胡乱跑,这些都是不自律的表现。
基普乔格曾说:很多伤痛的产生是因为急于求成。这种急于求成表现为试图把身体逼到某种程度,然而身体却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运动员应该以专业的态度去跑,并且要用适当的时间逐步推进。
[[]443]
所以,最好的跑步态度应当是,既不过高地估量跑步的益处,也不会过低地估量伤病的危害。
想要无伤跑步,需端正心态。要补齐自己的短板,同时要及时改正不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健康长久地跑下去。
01
伤病不可避免,但不要重复受伤
很多初跑者会受伤,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缺乏跑步的知识和经验,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地跑步。如果你已经跑步五年以上,却还时常受伤,那你肯定不是一个对待跑步很严肃的人。
跑步时遇到伤病并不可怕,而不知道伤病原因所在以及在一个地方重复跌倒才是可怕的。
跑步不仅要知道怎样提高跑步技术,以让自己跑得更快、更远,而且要学会怎样预防损伤,使自己能跑得更长久。
如何成为一名无伤跑者?
跑步准备工作包括:怎样去挑选适合自身的鞋子,怎样挑选适合的衣服,怎样挑选合适的袜子等装备,以使自己在跑步过程中能更加舒适。
(2)跑前热身,跑后拉伸:前后各10分钟,一定不要忽略!
跑步时要听从自身身体所传达出的感受。如果一旦感觉到身体状况不佳,那么就需要减慢跑步的速度。倘若情况更为严重,就应该停下来,让身体得到适当的休息。
经常检查自己的跑姿:请朋友或家人帮你拍一段跑步的视频,然后仔细查看跑姿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因为很多伤病的原因往往隐藏在你自己难以察觉的跑姿之中。
跑步时,若有部位连续两天疼痛且没有好转迹象,就应当休息。因为持续疼痛可能意味着受伤。两天法则表明,这种情况下就该停止跑步进行休息了。
(6)伤病恢复后,重新跑步也从轻松跑开始,不要冒进。
不要仅仅进行跑步,要多进行一些力量训练或者交叉训练,以此让身体实现全面发展。
(8)不要总在硬地上跑。
(9)还有以下几点。
02
状态稳,不过量也不懈怠
很多人每到冬季,由于天气太冷,就不想跑步了;开春之后,觉得自己变胖了,就拼命地通过跑步来减肥;到了夏季,因为天气太热,又不想跑步了;到了比赛季,为了准备比赛,疯狂地增加跑步的量;比赛结束后,就停止了跑步。
这些表现都不应是健康成熟跑者所具有的。跑步应当是全年都在进行的,不能由于天气太冷或者太热,就随意停止跑步。
真正的跑者更注重跑量的稳定,尤其注重周跑量。他们每周会坚持跑步 3 至 5 次,不会快到月末才去冲刺。从是否一直坚持跑步,能看出一个人到底有多自律。
跑量的增加不能随意进行。每周增加的跑量不应超过上周跑量的 10%,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跑量。
速度训练需要根据自身能力来进行。如果没有有氧基础,每天都进行速度训练是没有效果的,并且迟早会导致受伤。
长时间维持一个稳定的跑步状态,这是一个跑者应当去追求的。在训练过程中,明白如何以“稳”的方式跑步的跑者,在比赛中才能一直保持稳定的发挥。
03
学会按照心率来跑步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在跑步中获得的成就感而头脑发昏。完成一次高强度训练后,会感觉自己不累,并且第二天还想继续跑。然而,有时我们已经训练过度了,却自己都不清楚这一情况。
如何判断身体是否疲劳以及是否训练过度呢?经常去查看自己的心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跑步方面的习惯。
早晨起来后每天测一次静息心率。若有心率手表,便能很直观地看到数值。若没有心率手表,可数自己的晨脉,把手指放在颈部或手腕处 20 秒,接着将这个时间乘以 3 即可。
如果静息心率比平时高出 7 次及以上,那就表明训练过度了,并且身体尚未恢复。如果静心心率比平时高出 3 到 4 次,就不用过于担忧。为避免误测的情况发生,能够多测量几次。
在 2 到 3 周的时间内,如果静息心率持续小幅度上升,那就意味着你训练过度了,或者恢复时间不够。要是出现了这种状况,就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次对静息心率进行监测,以查看恢复的情况。
真正的跑者要按照心率去跑,而非按照速度跑。在长跑方面,最为重要的是首先通过以低心率进行慢跑,从而打好有氧的基础。
平时训练时,心率要维持在最大有氧运动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有氧能力,让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和线粒体密度增加。像常见的跑法就是这样。
轻松跑、放松跑以及大部分的长距离跑,可以尝试采用。也就是在跑步时,心率不要超过“180-年龄”这个数值。如果有运动习惯并且没有伤病,那么心率数值可以增加 5。
在具备一定跑步基础之后,能够增加一些速度方面的训练。像节奏跑这类训练,还有冲刺跑以及间歇跑等。这些训练可以锻炼到身体里不同的肌肉,进而提升你的速度耐力。
要记住,速度训练应尽量将其控制在月跑量的 20%左右。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减少伤病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能保持对跑步的乐趣。
即使是追求个人最好成绩(PB),那也得是在身体允许的范畴内,以科学的方式去进行训练。倘若你的身体能力尚未达到相应水平,就贸然地提升速度或者增加跑步的距离,那么伤病自然而然就会找上你。
04
想跑得无伤长久,记得做力量训练
很多跑友在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感觉自己浑身是劲。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肌肉力量其实是很弱的。正因如此,他们往往会跑过量,导致膝盖疼痛。之后,他们就对跑步产生了畏惧心理。
膝盖的损伤主要是因为肌肉力量不足或受力不均衡,臀部的损伤也是如此。所以力量训练很重要,能最大程度避免受伤,还能让跑步更有动力。
力量强者不一定跑得快、跑得远,但快者远者,一定有力量。
05
吃什么也很重要
每一个跑者都像是隐形的吃货,小编也是这样。我们一直坚持跑步,有时候跑步就是为了能够更心安理得地去吃,没有那种愧疚感。
但不能随意吃喝、肆意妄为,例如训练后就和朋友们一起喝酒,天气太热跑完后就喝冷饮……没有节制的饮食习惯,通常会对胃造成伤害。肠胃一旦出现状况,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进行调养。
要好好跑步就得好好吃饭。对于吃什么、吃多少以及怎么吃这些方面,都需要讲究。如果没有合理的饮食,那么体能就无法得到保障。而营养均衡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不管是否跑步,都应当保证膳食摄取的多样性。跑者在合理饮食方面,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建议是 5:2.5:2.5。
要避免食用高油、高盐、高热量的食物。蛋白质方面,豆奶、蛋、鱼等要充足。主食不能不吃,并且可以以粗粮作为主要的主食。
饭后需过 2 个小时方可去跑步;若跑步时间超过 1 个小时,那就应当留意及时补充水分。
吃不饱,哪有力气跑步!但是不要吃撑!
06
不攀比,懂得休息
《就这样慢热的活着》一书称:生命的真谛存在于从容的过程当中。或许当你放慢脚步之时,能够看到他人所看不到的事物,听到他人所听不到的声音。那些挤不进去的世界,暂且就不要去挤了,无需紧盯着别人的步伐,以免迷失了自己原本的节奏。
一名成熟的跑者需清楚自身的实力情况,知晓自身的身体状态,明白怎样去安排训练计划,并且不会跟随他人的跑步步伐。
你无需通过跑马拉松去证明自己是一名跑者,不跑马拉松也能够快乐地跑步。
你没必要去和别人比较速度以及跑量。总会有一个人跑得比你更快,跑的量也比你更多。你只需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行动。
你没有必要跑到气喘吁吁,轻松惬意的跑步对你我都足够好;
你没有天天坚持跑步,适当跑休并不会降低运动水平。
中国有这样一句话:月亮圆满了就会有亏损的时候,水盛满了就会溢出来;做事情过度了就会做得不好,想要快速达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实际上,真正的自律,是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一步一步地养成某个好习惯,或者长久地坚持把某件事做好。
任何事情都需有张有弛,要遵循规律,自律也是这样。倘若违背规律行事,我们就只会如同机器一般,渐渐地在无尽的焦虑中被毁掉。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