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吴培源报道,复工复业之后,石家庄市的各个旅游企业在各自领域深耕。各个景区也在各自领域深耕。各个场所同样在各自领域深耕。它们不断“苦练内功”进行自我优化,提升自身的适应力。新的旅游项目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不少景点在进行改造升级。它们都期望在疫情结束后能对游客敞开怀抱。
4 月 10 日 11 时,在元氏县槐河大桥上游 100 米处的河道里,工人们正在进行石笼铺设工作。河道正中间有 3 台打桩机,它们正在为联通左右岸的廊桥打桩。这里是石家庄市旅游发展大会的重点项目——槐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现场。自 2 月 10 日复工之后,施工单位便抓紧时间进行建设,如今该项目已进入到扫尾阶段。
两岸的草白玉围栏以及汉码头已基本施工完毕,浆砌护坡完成了 93%,预计 4 月底能够完工,5 月放水进河道。元氏县水利局副局长耿法林向记者介绍,廊桥在昼夜施工,道路平整工作也在同时进行,工程推进得很顺利,完工后这里将成为群众亲水亲绿的休闲好去处。
平山县东胜大吾川研学康养度假小镇,有一整块土地。工作人员正在对其进行丈量。工作人员正在对其进行分割。项目负责人告知记者,此地规划为亲子农场。待疫情结束后,家长能够前来定制,和孩子一同体验播种的乐趣、浇灌的乐趣以及除草的乐趣。在鹿泉区西部长青旅游度假区,一大批产品订单刚刚发往合作厂家,攀岩项目、空中抓杠项目、空中断桥项目、天梯项目、速降项目、速滑项目等将在不久后与游客相见。在井陉县孙庄乡的豌豆农庄,一个个树屋正在搭建,一个个凉亭也在搭建,希望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度假环境。石家庄市的众多旅游企业在这个“蛰伏期”没有萎靡不振,而是积蓄了能量,勤奋地修炼内功,在设施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在环境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在服务水平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
疫情防控的关键在于减少人员聚集,石家庄市博物馆及时推出了在线展览。它通过一分钟的视频讲解、高清晰度照片以及详细说明,每天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4 至 5 件文物。到 4 月 11 日时,一共推出了 68 件文物。“我们打算推出 100 件书画和 175 件文物进行线上展示,等疫情结束后,线上展览不会取消,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展览方式。”石家庄市博物馆的馆长刘茂利进行了介绍。2 月 28 日,馆藏精品文物·石家庄市博物馆的 APP 正式上线了。群众在这个 APP 里能够随意地对文物进行缩放和旋转,以便进行观赏。
做好人才建设能保障旅游业后续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些旅行社在运营间歇期加以有效利用,对从业者开展业务培训,以此提升员工技能。石家庄平安世纪旅行社工作人员刘女士表示:“我每天都在学习,知识面有了不少扩展。”该公司通过内部平台组织学习各地特色旅游以及相关法规制度,还介绍一些精品旅游路线等。公司还时常把一些业内人士的旅游直播转发给员工,同时也转发各个景区的近况等。这样一来,她在疫情结束后就能从最为专业的角度,给顾客推荐最为合适的旅游线路。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