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往东三百里有青丘山。此山之中,不仅有九尾狐,还有一种禽鸟。这种禽鸟形状像斑鸠,鸣叫声音如同人在互相斥骂,它的名称叫灌灌。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能使人不迷惑。
灌灌与九尾狐是邻居,它们都居住在青丘山。灌灌的羽毛能够抵抗诱惑,原因有二:其一,从九尾狐的特殊能力可以看出,青丘山是个毒物迷障众多的地方,残酷的竞争在这里不断上演。九尾狐对于无法抵挡的敌人,只能使出迷惑的招数来保全性命。而灌灌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自然是要适应这里的环境,或许它天生就拥有避邪避蛊的功效。其二,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样的说法。万物之间相生相克,有有毒物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能克制它的物。灌灌恰好就是九尾狐的克星,并且灌灌的肉吃了可以治病,羽毛能够抵抗诱惑。这种鸟儿被世人捕杀灭绝是在情理之中的。不过现在也能找到很多和它类似的鸟类,像中华鹧鸪。
中华鹧鸪
中华鹧鸪这种鸟,在春暖花开之时,晨曦照耀下会飞到高处放声高歌,歌声此起彼伏。这声音听起来如同“其音若呵”,仿佛一群鸟儿在互相争吵。它们性格异常凶悍,俗话有“一个山头一只鹧鸪”之说。这也与灌灌的性格很相似。鹧鸪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脂肪,还包含人体必需的 18 种氨基酸,以及较高的锌、锶等微量元素。同时,鹧鸪肉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它具有壮阳补肾、强身健体的功效,是男女老少都适宜的滋补佳品。因此,可以说鹧鸪和灌灌应当算得上是近亲了。
除了在《山海经·南山经》里有过出处,还在其他文献里出现过。
《诗·大雅·板》里说:“老夫灌灌地教导,小子却蹻蹻然不听。” 毛 传解释道:“灌灌,就如同欵欵的意思。” 清朝的顾炎武在《与潘次耕书》中写道:“至于不进入权贵之门,不担任清闲的公事,这又是不用等待老夫来灌灌相劝的。”
《汉书·地理志下》记载:“溱水与洧水正流淌得很盛啊,青年男女正拿着菅草呢。”颜师古注解道:“灌灌的意思是水流盛大。”需要注意的是,现今版本的《诗·郑风·溱洧》中写的是“涣涣”。《晋书·五行志中》记载:“龙从南边而来登上城墙观看,水从西边而来河水灌灌流淌。”
明 何景明《雨颂》:“灌灌黄流,周原广隰。”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