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研学旅行: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实践能力的集体教育活动

Time:2025年04月16日 Read:3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学校会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各学科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组织研学旅行。这种旅行方式是让学生通过集体旅行和集中食宿的形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学生能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同时,也能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目的是增加中小学生对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让他们懂得遵守社会公德。

四是将没有教育目标、单纯游玩的活动不算入教育活动。

一是有意组织的。即具有目的且有意识的,对学生身心变化产生作用的教育活动;倘若只是在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就不算。

集体活动算在内。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活动,也可以以班为单位开展活动,甚至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活动。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同活动、一同动手,共同去体验相互研讨的过程。然而,如果孩子只是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了一圈,这种情况则不算集体活动。

很明显,按照这一说法,周末时人们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这种行为只能被算作是休闲。而孩子跟着家长去到异地转一圈,这种行为只能被算作是旅游。

什么是研学旅行_研学旅行管理方向_旅行研学是什么意思

在这些活动中压根没有提及“研学旅游”的问题。

不过,研学旅行也好,研学旅游也罢,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亲身体验。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是仅仅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时机、动脑的时机、动口的时机、表达的时机。在某些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有逃生演练。应该有出力的时候,有流汗的时候,甚至有经风雨、见世面的时候。

研学旅行是学校依据课程以及学生的需求而进行安排的集体旅行活动。通过与平常不一样的方式,能够拓展自身的视野,使自身的知识得以丰富。然而,无论是研学旅行还是研学旅游,旅行本身并非目的,旅游本身也并非目的,其目的在于亲身体验,而研学仅仅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罢了。

那么研学旅行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我国历史上有一些代表人物进行过游学,比如春秋时期的孔子,明代的顾炎武,清朝的梁绍壬,现代的陶行知等。由此可见,游学思想在我国教育思想中是很珍贵的一部分。而如今,研学旅行再次展现出光彩,彰显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教育意义。

旅行研学是什么意思_研学旅行管理方向_什么是研学旅行

其一,研学旅行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所学的大多为书本知识,即便通过实验获取知识和技能,也是在以学校为背景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主要以间接经验和理性知识为主,而接地气的感性知识始终有所欠缺,即便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因此,破解将知识生活化的命题是当前教育的一大难题。这个命题包括由以获得理性知识为主转变为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兼顾,由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转变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辅相成。而研学旅行或许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它能够让学校依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各学科教学内容的需求,组织学生以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形式走出较为密闭的校园。学生借此去亲近乡土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在与学校教育情境不同的生活场景里,能够弥合所学的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之间的缝隙,促使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融合,夯实知识的纹理,进而推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第二次飞跃。

其二,研学旅行能够增强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能够坚定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同。教育的根本任务仅有一个,那便是立德树人。而研学旅行独具特色,以开放办学的姿态,让学生在游历过程中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的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这种游历活动是绝佳契机,能让中小学生增强和坚定对“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同。从研学旅行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剖析,其一个主要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这一点恰好与顾炎武提倡的“合学与行”以及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相契合。研学旅行增强和坚定学生对“四个自信”理解与认同的路径如下:一是通过身体的变化来影响心理变化;二是通过心理不断趋于成熟,进而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其三,研学旅行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竞争病”起到缓解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应当是鼓励彼此切磋、相互借鉴、互相帮助,以促使学生共同进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校教育难以避免“分数”方面的竞争。这使得教育只追求“分数”,师生因“分数”而产生焦虑情绪,变得敏感,感觉不适,感到疲惫,历经煎熬,于是彼此之间互相保密,互相产生歧视,互相怀有嫉妒,互相产生隔阂,互相进行防范。借助研学旅行的机会,大家走出校门,奔赴自然。大家畅游文化历史,深入乡土民俗,感怀经济社会发展。大家以愉快的心境,通过游兼学、学游相济的方式,开阔视野、增智启慧、涵养德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舒缓因追逐“分数”而产生的“学习竞争病”。

读万卷书,接着行万里路。陶行知说:“如果教育没有以生活为中心,那它就是死教育;如果学校没有以生活为中心,那它就是死学校;如果书本没有以生活为中心,那它就是死书本。”游学思想有着很久远的历史,研学旅行政策也是一直延续下来的。我们要重视研学旅行的意义,树立学、思、游相互促进的观念。要走出“学校到学校”“课堂到课堂”的封闭圈,拓展教育的边界。引领学生走出学校教室,走向广阔天地,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合作、探究,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您可以将本公众号分享给身边学习地理的师生,也可以分享给地理爱好者。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