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 第35卷
7期4月(上)
王文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职业化培训工程推广专家
当前,全国多地气温连续突破 40℃。高温来势凶猛,容易引发中暑和热射病。这严重威胁着军民的健康和生命。热射病是夏季常见的急症,在部队军事训练中也较为常见,多发生于高温天气下高强度训练的健康年轻人以及施工作业人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要做好热射病的预防工作,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同时要做好热射病的应急救治工作,以达到抢救生命的目的。
探讨热射病的救治措施,这很重要;探讨热射病的预防对策,这也很重要。这对维护部队人员健康有意义,对减少非战斗减员有意义,对增强部队战斗力有意义。现代平衡针紧紧围绕脑科学这个主题,一方面为热射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为热射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什么是急症热射病
1、热射病的定义
热射病就是重症中暑。它是因为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里,从而使得机体的核心温度快速上升,体温达到 40℃以上,并且伴有皮肤灼热以及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受到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2、热射病的发病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高温、高湿且无风的环境;个体因素方面,身体产生发热现象,还有腹泻、呕吐、脱水以及睡眠不足等情况,同时缺乏热习服训练、肥胖、低血钾等,这些也都是影响因素之一。
3、热射病的分类及临床特点
热射病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是在高温且高湿的环境里进行高强度体能作业而导致的,常发生在运动员、军事人员等人群中。经典型热射病多发生于幼小、年老、免疫力低下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因为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而形成的。
4、热射病对各系统损伤的表现
热射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中暑类型,它发病很突然,病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并且大多会有后遗症。越野训练引发热射病,是因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产热与散热以及氧供与氧耗出现失衡,从而导致高热和缺氧的双重损害,进而累及到血管、脑、肺、心、肝、肾、横纹肌、血液等多个器官,使其受到损伤,其死亡率在 10%到 50%之间。
二、如何预防热射病
1、热习服训练
热习服训练,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高温的反复刺激,让身体在生理和形态方面形成适应,从而完善对热的反射性调节,提高抗热和耐热的能力。在军事训练中,要保持电解质平衡,就需要随身携带足够的盐水。一般来说,训前喝淡盐水对于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和盐分是很有用的。发现中暑患者时,要帮助其脱去衣物,然后扇风以促进散热,还可用凉水或冰块进行降温。医务人员应尽快赶到现场,首先通过摸脉搏、看呼吸、测血压、量体温等方式对病情做出基本评估,指导轻症患者降温、饮水。另外,热射病的预防方式有躲避烈日、进行防晒保护、补充水分、保持睡眠充足以及避免过度劳累等。
2、院前急救“五早”和“五快”
预防热射病需注意院前急救的“五早”和“五快”,这是提升热射病成活率的关键环节。其一,要做到早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其二,要进行早期呼吸支持;其三,要实施早期循环支持;其四,要开展早期降温;其五,要实现早期止痉。同时,还要做到快速补足液体、快速纠正缺氧、快速稳定循环、快速止痉以及快速降温。为避免劳力性热射病的出现,劳动防护军事训练需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要选择在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来开展训练,同时还要留意训练人员的身体状况。
3、平衡针防护技术
每周进行 1 次现代平衡针灸的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热射病的发生。并且,若热射病发生了,现代平衡针在早期进行介入,在初期进行干预时进行快速、积极且有效的治疗,这是缓解病情、进行后送、开展检查、实施抢救以及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3.1 保证大脑空天安全
热射病包括中暑通常发生在体质较弱且免疫功能下降的人群。其核心因素与心理因素相关,具体体现在焦虑、抑郁和失眠等方面。心理的不正常状态会影响现代脑的空天安全,导致免疫调节能力降低、内分泌失调,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在热环境的作用下,身体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从而引发中暑甚至热射病。平衡针预防的核心在于大脑。它针对现代脑的空天安全问题,会清除现代脑的不良信息,以此来保证食欲中枢和睡眠中枢能够正常运转。正因如此,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得到了提高,也为在热环境中加强自我调节创造了条件。
3.2 靶点干预方案
第一方案是提免点;第二方案是胸痛穴;第三方案包括失眠穴和脾胃穴。在脑科学的引领下,借助科学的预防手段以及干预技术,热射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被避免。
三、急症热射病应激干预技术
1、支撑条件
现代平衡针灸学科得以创立,其起源是部队的急性痛症训练伤以及老干部的应急保健技术。平衡针灸学科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针灸专科的评定,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还成为国家 973 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这些临床应用为热射病的抢救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
现代平衡针灸的创新技术定位在于大脑中枢的调控系统,它的靶点是大脑基因程序的开关系统。国家 973 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证实,现代平衡针灸在大脑中枢进行干预的最佳时间为 45‰秒,此时会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免疫物质以及内源性吗啡等激素,这为临床急救提供了重大的科技支撑。
2、干预原理
平衡针干预的科学原理如下:一是能够快速启动人体的紧急干预自救系统,这样可以避免病人陷入深度昏迷以及长时间休克的情况,进而降低死亡率。临床显示,那些因热射病而致死的病人,其意识障碍十分明显,大脑中枢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在临床中常见精神状态发生改变,并且伴有肢体麻痹、癫痫发作等症状,当温度持续处于过高状态时,就会出现昏迷状态。采取了多项急救措施,但依然无法避免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情况。所以,借助现代平衡针灸的应激干预,能够启动人体的紧急干预自救系统,并且可以激活大脑中枢系统。其二,能够直接对大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干预。临床研究显示,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幅度以及持续的时间与病死率存在直接关联。与此同时,热射病的预后通常与机体的高热程度以及受热时间有关。严重病例会出现脑出血的情况,也会出现脑水肿的情况,还会出现灶性坏死的情况。部分患者会存在永久性脑损害,部分患者会存在四肢轻瘫,部分患者会存在轻偏瘫,部分患者会存在记忆缺失。
3、干预优势
现代平衡针定位脑技术,能够利用针刺外周神经的生物电效应,启动大脑的基因修复程序,还能启动大脑的自救程序,同时启动原始脑丘脑的调节功能。经过国家 973 课题研究,这种大脑的调节过程在不到三秒钟内就完成了。它可以减少昏迷与休克的时间,加快降温速度,对脑组织及神经系统起到保护作用,降低各系统和各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展的风险,并且能在早期阶段阻止脑细胞凋亡。这对改善预后和降低愈后后遗症有很大帮助,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4、干预方案
后遗症期,其靶点干预方案为头痛点、降压点、胸痛点、偏瘫点。平衡针可以在发病的任何阶段应用,越早期应用疗效越好。
备注:王文远教授的亲传弟子,原济南军区的首保专家于波主任协助对本文进行了整理。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