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编者按:公众号丰水湖畔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师、高中学生及其家长。然而,在特殊的疫情时期,现阶段主要服务于高中学生。其发文主要是高中语文线上同步课程学习资料以及配套练习,同时也会偶尔发布一些高招及教育类文章。也恳请各位同学邀请家长关注,开学之后,适合家长阅读的家教类、高招类文章将会逐渐增加,谢谢!
上一节提及了羁旅行役诗常用的意象及其内涵。那么,此类诗歌具备哪些常见的思想情感呢?而表现这些情感通常又会运用哪些表现手法呢?我们这一节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梳理:
一.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存在一些关键字词,像“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例如晏几道的《鹧鸪天》,此词中的“不如归”乃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所在;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其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重要钥匙。
特殊的节日有时也是关键信息,像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这些重要节日,常常会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例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以及高适的《除夜作》,它们是写于唐朝的两个重要节日的作品;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则是写于妻子的日子的作品,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情感方面
羁旅思乡诗有时触景伤情,就像“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有时感时生情,如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有时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就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时日暮思归,恰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的《登黄鹤楼》);有时因梦寄情,好比“夜来幽梦忽还乡”(苏轼的《江城子》)。
羁旅思乡诗常见思想情感:
主要写羁旅漂泊所带来的痛苦,将内心的孤独和凄凉抒发出来,其次则写思乡的情感。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及马致远的《秋思》等作品。
感念亲情极为深刻,主要是表达对家乡人的思念之情,其次则是书写羁旅漂泊所带来的痛苦。就像孟郊的《游子吟》以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作品所展现的那样。
抒发在他乡独居的情感,感受未被重用的境遇,体会怀才不遇的无奈,抒发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例如杜甫的《登高》以及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例:《征人怨》
三.手法方面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在夜晚有梦登上归乡之路,还没到达桐庐天就已经亮了;因为思念杜陵的梦,池塘中满是野鸭和大雁。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具体来说:
借景抒情,也就是“寓情于景”,能够做到情景交融。羁旅思乡诗通常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开始写起,眼中所见的景物以及耳中所听到的声音,会勾起心中的感受,接着就会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还有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
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能使哀乐加倍。”羁旅思乡类诗常常用乐景来衬托哀情。比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当时诗人客居成都,特别渴望东归,然而由于战乱道路阻塞,未能实现归乡的愿望,于是便发出了“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勾画出一幅春日画面,这幅画面很浓丽。它极言春光十分融洽。面对这样的美景,人们本不应思归。然而,实际上这是以乐景来写哀情,通过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更加反衬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诗人在表达怀远、思归的情感时,并非直接或单纯地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的角度落笔,设想对方对自己的思念极为深切,以此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苦恨离情。这样的写法常常能给人带来一种曲折有致、情韵悠长的感受。
杜甫的《月夜》中,有这样的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设想了妻子在鄜州独自望月的情景。“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遥念着远方的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那弥漫的香雾打湿了妻子的云鬟,清冷的月光映照在她如玉的手臂上,显得娇美动人。“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想象着何时能和妻子相依在窗幔旁,让月光照亮他们的面庞,拭干彼此的泪痕。诗人忆之深,所以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如此娇美,也衬托出自己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
细节描写。像张籍的《秋思诗》,其中写到洛阳城里见到秋风,便涌起要写家书的念头,觉得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又担心匆匆忙忙写不完,当行人要出发时,又打开信封再看。这一“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把“意万重”“说不尽”的乡思表现得形象化、具体化了,特别能体现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慎重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细节典型,生动且感人。
借梦寄托情感,将虚实相结合。羁旅思乡诗中的很多悲情通过梦境得以抒发。悲情源于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虽明知不可能,却仍坚持这种虚幻的梦境,只为寻求一丝慰藉。可梦境破灭后,带来的是更强烈的悲情乃至绝望。即便如此,诗人仍常常运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倾诉自己的离情别绪。
(6)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想象、以景结情等技巧也应重视。
诗歌结句有以景结情这一技巧,它属于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即在诗歌进行议论或抒情时,突然停止,转而进行写景,以景来代替情感作结,从而结束诗句。这样能让诗歌达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使读者通过景物描写展开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具有形象含蓄、耐人咀嚼的特点,例如王勃的《山中》。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