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2 日至 14 日,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召开。在此期间,记者针对税制改革以及减税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特别是营改增减税效应这一话题,采访了江苏、浙江、上海、河南、四川、吉林 6 省市的国税局长,以及浙江、北京、广东 3 省市的地税局长,让他们畅谈税制改革给各地经济转型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
税收降速度 经济增活力
7.5%是浙江 2016 年前三季度的 GDP 增幅,位于我国东部;8.1%是河南 2016 年前三季度的 GDP 增幅,位于我国中部;7.5%是四川 2016 年前三季度的 GDP 增幅,位于我国西部;6.9%是吉林 2016 年前三季度的 GDP 增幅,位于我国东北。2.18%是浙江 2016 年的国税收入增幅;1.4%是河南 2016 年的国税收入增幅;2.1%是四川 2016 年的国税收入增幅;2.1%是吉林 2016 年的国税收入增幅。2016 年与 2012 年相比,两组数据都呈现下降态势。2016 年税收收入增幅下降较多,而 GDP 增速下降幅度不大。
浙江省国税局局长龙岳辉向记者表示,税收收入增幅下降较多与经济增速放缓存在一定关联。然而,更为重要的原因乃是营改增以及其他一系列减税政策促使税负下降。自 2012 年 12 月浙江省开始实施营改增试点以来,全省增值税纳税人仅因营改增一项就累计减税 645.32 亿元。尤其在 2016 年 1 月至 11 月份,实现的减税额度达到 278.83 亿元。
各地税务机关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北京市地税局局长杨志强如是说道。
2016 年 1 月至 11 月期间,广东地税部门实际减免了各项税费达 1309 亿元。其中,在改善民生方面减免了 368 亿元;在鼓励高新技术方面减免了 84 亿元;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减免了 20 亿元。广东省地税局局长吴紫骊如是说道。
浙江省地税局局长钱巨炎表示。
2016 年,江苏国税部门把各项税收优惠累计落实了 1899.1 亿元。税收优惠在国税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 26%左右。这意味着,每征收 100 元税收,纳税人就能够享受到 26 元左右的税收优惠。并且,做到了政策宣传和政策兑现“两个百分之百”。江苏省国税局局长胡道新如此说道。
上海市国税局、地税局局长过剑飞介绍称,上海是国内最早实行营改增试点的地区。2011 年在营改增之前,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 57.9%。2012 年实施营改增之后,全市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持续上升,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也不断展现出来。2016 年三季度时,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 70.9%。2012 年到 2016 年三季度这段时间里,上海累计新增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 193 家,新增的投资性公司有 84 家,新增的研发中心有 73 家。
2016 年,国税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促进了河南省经济的转型升级,也确保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河南省国税局局长孙荣洲表示,在这些政策中,他们支持“三农”建设,为近 3 万户涉农企业累计减免了 44.13 亿元税收;同时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收 33.5 亿元。推动了小微企业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使其作用得以发挥;改善了特殊群体的就业状况,让就业形势向好;2016 年全省累计新增城镇就业的人数超过 145 万;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人数超过 64 万。
吉林省国税局局长梅昌新称,2016 年,各省的税收增幅普遍比本省的 GDP 增速要低。这充分表明营改增等减税举措所带来的减负效果较为明显,税收政策的红利正在逐步释放出来,并且对经济的助推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
工业企业是营改增最大受益者
吉林省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推开营改增之后,我省的工业企业在其中受益特别多。谈及营改增对工业企业的利好时,梅昌新以吉林省第一大产业即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了说明。他称,营改增之后,原本征收营业税的那些行业,全都被纳入了增值税抵扣的范围之中。汽车企业能够从这些行业那里获取到更多的进项税发票,这些发票可以用来抵扣销项税额。比如中国一汽股份有限公司,从去年 5 月份开始,新增加的服务类进项税达到了 6389 万元,并且这些进项税都可以全部用于抵扣税款,这对企业的发展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支持。
2013 年 8 月到 2016 年 11 月期间,河南省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包含四大行业、“3 + 7”)因税制转换累计减税 77.7 亿元,同时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增加抵扣减税 168.25 亿元;四川省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减税 140.56 亿元,原增值税纳税人因增加抵扣减税 151.9 亿元。在江苏这个经济大省,从 2012 年 10 月开始试点营改增。工业企业从试点行业获得的进项税抵扣额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2012 年的进项税抵扣额是 19.4 亿元。2013 年的进项税抵扣额为 89.8 亿元。2016 年前 11 月的进项税抵扣额达到了 270.5 亿元。
胡道新称,从 2012 年开始到现在。随着营改增试点的行业在不断增加,试点的地区也在不断扩大。原增值税纳税人所享受到的减负好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营改增在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促使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实现了改革行业(服务业)与传统行业(制造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新旧产能的加速转换。
四川省国税局局长刘建国告知记者,在 2012 年到 2015 年期间,四川省工业增值税的完成额分别是 563.9 亿元、583.4 亿元、596.7 亿元、588.9 亿元。与此同时,全省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了具体的某个数值、某个数值、某个数值、某个数值(此处原文未明确给出具体工业增加值数据),工业增值税占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分别为 5.2%、5%、4.8%、4.7%,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从四川省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12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收为 1749.4 亿元,同期营业收入为.3 亿元,比值为 7.5%。2013 年实现税收 1820.3 亿元,营业收入为.1 亿元,比值为 6.8%。2014 年实现税收 1850.9 亿元,营业收入为.2 亿元,比值为 6.2%。2015 年实现税收 1843.9 亿元,营业收入为.9 亿元,比值为 6.1%。这些数据表明,其比值同样呈逐年下降趋势。刘建国说道。
浙江的情况是,2015 年全省工业增值税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5.19%,与 2012 年实施第一步营改增试点时的 15.35%相比,下降了 0.16 个百分点。
浙江的经济结构和企业利润情况与四川、吉林不同,工业增值税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不一样。然而,对比营改增之前的 2012 年,这三地近年来工业增值税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都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营改增给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切实的利好。龙岳辉进一步介绍,统计部门的数据表明,在 2012 年之后,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从 5.40%提升到了 2015 年的 6.07%,一共提高了 0.67 个百分点。尽管从国际金融危机开始,浙江的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营改增的减税降负给浙江省工业企业带来了利润增长的“加速度”。
龙岳辉特意提及,2016 年的相关数据尚未公布。不过,因为去年的改革以及减税力度比往年要大,所以 2016 年多地工业增值税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有希望进一步下降,同时工业企业利润率有希望进一步提升。
小企业是营改增最广泛受益群体
在各地以往的营改增试点里,小规模纳税人在试点纳税人中占比多数。他们的经营状况以及盈亏情况,一方面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各地税务机关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特别着力去关注和处理的领域。
在浙江这片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成长的热土上,国税部门注重利用税务网站来解读好营改增相关政策,地税部门也注重利用税务网站来解读好营改增相关政策;国税部门注重利用服务热线来解读好营改增相关政策,地税部门也注重利用服务热线来解读好营改增相关政策;国税部门注重利用微信微博来解读好营改增相关政策,地税部门也注重利用微信微博来解读好营改增相关政策;国税部门注重利用各类媒体来解读好营改增相关政策,地税部门也注重利用各类媒体来解读好营改增相关政策,以此确保包括小规模纳税人在内的试点纳税人“应知尽知”。
四川省国税局从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方面开始着手。2016 年,该省实施了两项便民措施,一是全面让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二是让小微企业按季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全省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的比例达到了 90%左右。这样一来,纳税人在家门口就能够办好税了。
河南省国税局致力于打造纳税服务规范落地的标杆省。他们简化了个体工商户的申报纳税方式,并且推行了同城通办以及省域通办。他们深化了国地税的合作,使得所有小规模纳税人占多数的纳税人都能“进一道门、办两家税、省三方事”;大力推进以网上办税作为主体的多元办税方式,办税的渠道在不断地拓展;推行了办税服务厅的标准化建设,有 92%的涉税业务能够即时办结,驻厅办税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 8 分钟。
浙江省国税局统计显示,2012 年 12 月 1 日该省启动营改增试点。自那时起,试点纳税人中的小规模纳税人有 96.82 万户。这些小规模纳税人全部实现了减税。减税的覆盖面达到了 100%。累计减税 36.15 亿元。
上海市国税局的统计显示,2012 年到 2015 年期间,上海市营改增试点的小规模纳税人总共减税 75.7 亿元。2016 年 1 月到 4 月,整个上海市试点的小规模纳税人累计减税 5.4 亿元。在 5 月 1 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之后的 5 月至 11 月,累计减税达到 18 亿元。
吉林省国税局统计显示,营改增试点启动后,该省试点企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都实现了减税。尤其是在 2016 年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中规模最大的小规模餐饮业,因为能享受 3%的征收率以及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税效果格外明显。从 2016 年 5 月起,吉林省餐饮业小规模纳税人总共缴纳增值税 1.6 亿元,减少的税额为 7400 万元,减负率达到 31.62%。
四川省国税局统计显示,营改增之后,该省试点的小规模纳税人有 74.4 万户,在试点总户数中占比 88.57%。这些小规模纳税人合计减税 38.57 亿元,平均税负下降幅度超过 30%。同时,从 2012 年起,四川省税务登记户从 94.8 万户增加到了目前的 188.8 万户,几乎翻了一番。目前,四川省试点小规模纳税人实现了全面减税。这使得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同时百姓创业致富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税负上升户数在减少 税务帮扶要增加
部分税务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营改增实现了所有试点行业和绝大部分试点企业税负只减不增。然而,确实存在极少数企业税负有所上升的情况。他们对此高度重视,目前正全力帮助企业分析原因,并且积极寻找对策,以将营改增的红利最大限度地落实到最大范围的企业。
龙岳辉提及,到 2016 年 11 月底之时,在浙江省,试点纳税人中税负上升的企业一共有若干户,这些企业占全部试点纳税人总户数的 1.41%。龙岳辉分析其原因认为,税负是一个时期数。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其当期购进与销售通常不同步匹配,并且购进可抵扣项目与取得抵扣凭证也不一致。这些客观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当期税负。例如建筑企业,多数企业通常要在整个工程完全竣工后,才会与分包单位或原料供应商结算款项,这就致使其获取进项的时间往往晚于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所以,一个项目的初期通常税负会有所上升。
刘建国谈到,2016 年全面推开营改增到现在。四川目前有 1.52%的试点一般纳税人税负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其中“3+7”行业有 5454 户,四大行业有 7389 户。在他看来,这些纳税人税负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个别纳税人对政策尚未完全吃透,企业自身管理还不太能适应。增值税对于新的试点纳税人而言是全新的税种。国税机关前期虽进行了大量的政策宣传和培训辅导工作,但仍有个别纳税人对增值税税制原理以及运行机制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利用好增值税进项抵扣和减免税优惠政策。
受访的税务局长谈到,在税制转换初期,有一部分纳税人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税制。他们没有及时对财务核算模式进行调整,也没有梳理客户对象。正因如此,导致外购的服务和商品没有及时且充分地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在短期内造成了税负有所上升的情况。从而造成了税负上升。
税务局长们称,对于少数企业税负上升的状况,2017 年各地税务机关会密切留意企业税负的变动情况。会对部分在试点改革初期减税效应不明显的行业加以重点关注,加强调研和辅导工作。尤其会对税负增加的企业进行逐户的走访调研,以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和企业一同去解决这些问题。积极将政策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向国家税务总局反映。
政策虽给力 企业当自强
受访时,不少税务局长提到,在本次营改增试点工作中,国家层面在政策细节方面进行了大量科学合理的安排,税务机关也为政策落实投入了大量的心力。同时,企业自身的努力对于政策效果的实现也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建筑业企业且位于四川。它通过及时对供给进行调整,将内部管理加以优化,对总分支机构进行改变,同时加强并完善对经济业务的跟踪管理,从而促进了企业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在 2016 年 5 月至 11 月期间,该公司一共缴纳了 2737 万元的增值税,与原本应缴纳的营业税相比,减负 549 万元,税负下降的比例为 16.7%。
浙江省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知名的五星级景区,同时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面对营改增这一政策,该公司早早开始筹划,早早做好准备,早早进行调整,为了能够充分享受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对供应商进行了筛选。营改增之后,企业的税负从 4.01%降低到了 1.47%,下降的幅度达到了 63.34%,减税的金额超过了 1800 万元。
上海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改革之前就开始在内部财税管理方面动脑筋。2016 年初就提前安排了专职从事增值税管理的人员。在业务流程上,还专门邀请第三方来开发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增值税管理核算系统,目的是全面满足增值税管理的要求。企业由于进行了这样提早筹划的内控管理,在员工出差方面取得的增值税发票,每个月都能通过进项税额抵扣而“节省”成本达上百万元。
百胜餐饮吉林分公司在营改增之后成为了一般纳税人,一直在不断调整财务管理。购进的固定资产以及原材料等,都尽力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便用于抵扣。从 2016 年 5 月份开始,企业的税负持续下降,从 5%降低到了 0.5%。从百胜餐饮在营改增中的实践能够看出,对于管理规范且正规经营的一般纳税人餐饮企业而言,营改增之后其实际税负理应有所下降。梅昌新作出了这样的表示。
过剑飞提及,上海市在 2012 年初就将交通运输业纳入改革范畴。改革初期,该行业税负有所增加。然而,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此行业通过扩大投资等方法,自 2012 年 7 月起开始逐步减负。到 2012 年底,累计减负 0.8 亿元。截至当下,上海市交通运输业累计减负已达 52.5 亿元,减负规模持续增大。
可见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只要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持续进行改进,那么进项抵扣就会变得越来越充足,营改增减税所带来的红利也会越发明显。过剑飞如是说道。
提升服务不停歇 落实政策不打折
采访最后,各省税务局长分别谈了 2017 年在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设想和打算。
胡道新等表示,在提升纳税服务方面,2017 年江苏、河南、北京三地税务机关会继续紧紧抓住“放管服”的要求。他们会进行简政放权,规范执法,大胆创新。会想尽各种办法降低纳税人制度性办税成本。通过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着力把税收执法规范好,把办税流程优化好,把办税负担减轻好,努力去解决“难点”,打通“痛点”,消除“堵点”,切实提升纳税人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在依法治税方面,过剑飞、刘建国、吴紫骊等表明,各地会持续牢固地树立科学任务观。一方面要算好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的大账,另一方面也要算好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细账。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工作目标以及进度。要做到既要坚决依法征税,坚决不收过头税,又要坚决将各项减免税政策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坚决打击偷骗税行为。
钱巨炎表示,2017 年需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要求,落实好税收优惠,服务好企业发展,全员、全程、全力抓落实促落实,为相关工作作出新贡献,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