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中国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金储备不充足,政策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

Time:2025年04月13日 Read:4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 2021 年末时,全国人口里 60 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 2.67 亿人。这部分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 18.9%。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来看,我国已经属于老龄化社会。然而,与这种严峻的老龄化形势相比较,我国的养老金储备情况并不充足。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所占的比例过大。第二支柱年金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体系,它仍然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2017 年,国务院推出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此意见鼓励商业养老保险对医养康养等养老服务产业进行投资。同时,还支持发展专业养老保险机构。2022 年 2 月,《“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促进和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推动个人养老金的发展。总体而言,中国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抚养比迅速下降,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我国面临的养老负担在持续增加。速度快、规模大以及未富先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中国的发展构成重大挑战,也给中国的养老体系带来巨大负荷。

养老保险发展面临的矛盾

老龄化背景下,社保面临着巨大压力,而商业保险的支撑又存在不足,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到 2020 年末,通过期末累计结存额进行测算,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三支柱”占比分别是 58.16%、35.45%、6.40%。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三支柱的发展相对较为迟缓。从第一支柱方面来看,其未来的发展空间较为有限。从人员结构方面来讲,基本养老的覆盖范围较为广泛,渗透率也比较高,而新参保人员的发展空间存在一定限制。当下,参保人数的增长幅度仅仅维持在 3%左右,预计在未来依旧会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从资金结余的角度来看,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增速要比支出增速慢,并且两者之间的差额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中国养老精算报告 2019 - 2050》进行测算,若把财政补助纳入口径,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会在 2027 年达到峰值,且在 2035 年耗尽结余。从第二支柱方面来看,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当下,年金的整体覆盖率比较低。央企国企等的年金市场已接近饱和,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动力不足。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之际,让企业建立年金存在较大困难。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发展空间有限,在此情况下,第三支柱需对社会养老体系及时进行补位和支撑。然而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规模不大,其发展与需求尚未充分匹配。中保协 2021 年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计在未来 5 年至 10 年的这段时间里,我国会存在 8 万亿元至 10 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这个缺口急需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来进行补足。目前,我国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约为 40%。世界银行建议,若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应不低于 70%。国际劳工组织则建议,养老金替代率的最低标准为 55%。为了缓解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提升养老金替代率,发展第三支柱已成为当务之急。

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与前期养老保险发展的支持政策存在矛盾。为了更好地推动第三支柱建设,我国试点了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政策,然而目前其发展并未达到预期。试点规模比较小,投保人在选择方面的自由度较低,同时保险公司的推广动力也不足,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税延型保险业务的增长产生了影响,暂时还难以成为第三支柱的重要支撑点。目前,我国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处于试点阶段。政策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与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进程相比较而言,我国养老政策的推进速度存在不足。这使得我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养老政策推进的不理想之间产生了矛盾。

养老保险商业险哪家性价比高_商业养老保险_养老保险商业险价格表

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存在错位矛盾。当下,“银发族”不断增多,医养结合成为养老保险发展的新趋向。医养结合社区的设立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不过仍有一些问题:其一,多以重资产运营的方式为主,对险企的规模有较高要求;其二,客群覆盖面较为狭窄,部分社区的入住门槛较高。三是布局多为点状,其辐射范围存在限制。从全社会的角度去看,当下我国每千名老人所拥有的床位数是 30.5 ,这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50 至 70 的平均水平。医养结合社区的建立能够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然而却无法将多层次养老需求的缺口完全填满,也没办法彻底解决基础养老设施不足的问题。因此,要推广普惠化的养老项目。要打造立体全面的普惠式养老格局。这些将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思考的方向。

老龄化带来了保险知识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与保险代理人的知识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养老保险作为一种专业的保障产品,它的设计较为精细,知识密度和专业性都较高。因此,在整个投保过程中,需要专业的代理人把保险专业知识传递给消费者。在美国,养老保险较为成熟。在代理人筛选方面,大约 40 个人中才有 1 个能进入培训阶段。并且培训需要花费大约三年的时间。这样算下来,成为一名真正保险代理人的概率大概是八十分之一。目前,我国的代理人模式主要依靠人海战术,营销模式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老龄化的背景之下,大众在保险消费方面呈现出更为理性且专业的特点。大众对保险代理人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消费者的知识需求与代理人的知识供给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凸显出来。

养老保险产品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然而养老产品却存在单一化和同质化的情况。经测算,中国的养老商机规模约为 4 万亿元,到 2030 年有望增长到 13 万亿元。在这庞大的“银发经济”市场背后,是中国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这也就对适老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保险是适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提升养老保险产品供给的多样性,以满足群众对养老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养老保险存续期长,其风险定价对精算数据的要求比短期险高。然而,我国保险业经营时间较短,养老保险精算数据基础薄弱,运作长期保单的经验不足,致使产品定价偏于保守,同质化和单一化问题严重。

促进商业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商业养老保险_养老保险商业险哪家性价比高_养老保险商业险价格表

从政策层面进行观察,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始终秉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促使养老保险朝着普惠化、均衡化的方向发展。首先,要对养老保险政策予以完善,稳步推进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一方面,持续对税收递延养老保险的政策进行优化,例如可以思考进一步降低在领取税收递延养老保险时需缴纳的个税比例,对于那些本身适用税率较低的人群,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能够直接享受免税待遇。一方面,大力推动个人养老金试点。2022 年 4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清晰地明确了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该意见规定,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全部由参加人个人来承担,同时国家会提供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新政策的推行,我们要关注政策实施的进度,加强评估工作,稳步地推进试点工作。其次,要坚持普惠化且均衡化发展,推动社区养老产品的供给工作,对特殊人群予以关爱。要丰富社区养老产品的供给,让供需达到均衡化。对于那些提供社区养老产品的保险公司,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鼓励相关机构深入耕耘养老的全产业链,推进康养产业的布局以及生态的构建,强化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促使产品、投资、服务能够实现一体化对接。同时,保险公司应鼓励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积极供给养老产品。这些养老产品投保门槛低,价格实惠,手续简便,保障范围明确。最终,要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普惠养老格局。

从行业层面来看,需要推动保险机构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加强对养老保险知识的普及教育。首先,要鼓励保险企业进行异质化发展,并且着力培养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要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到养老保险以及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试点工作中,加大对商业养老年金保险和商业护理保险产品的供给力度,确保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期限能够符合长期养老需求以及生命周期的特点。明确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市场定位,把专业养老的特点发挥出来,强化养老保险的管理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保险公司被鼓励积极去开发新产品,把保险和服务相互结合起来,从两个方面来打造险企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持续加强养老保险知识的教育,促使养老观念发生转变。商业养老保险的政策和产品在不断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应该随之转变。二是要对养老服务进行优化。一方面引导社区为老年人建立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应定期针对老年人加强保险防诈骗方面的教育。一方面要缩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老年人与商业养老保险之间的“数字鸿沟”;另一方面,要确保养老产品具备足够的可信度和保障度,从而逐步提升居民对养老保险的信赖程度。

从微观层面来看,需要持续丰富养老保险产品的供给,提升保险从业人员,特别是代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鼓励进行创新,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实现商业养老产品的转型升级。要坚定地依靠科技赋能,以此推动养老产品的创新。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所具备的丰富信息源这一优势,加大对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力度,鼓励市场配套开发出更能符合群众需求并且满足精算要求的养老产品。一方面,市场主体被鼓励借助互联网等途径来提升保险产品的可得性;另一方面,要提供具有创新性的保险销售渠道,并且要更贴合年轻群体的消费习惯。同时,要把保险业的长期投资以及精算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依据擅长的风险管理技术来设计长期产品,在投资端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养老资产的稳定增值。在领取端,以生命表作为基础,提供可以终身领取的养老年金产品,这样就能有效地抵御老龄群体的长寿风险。其次,要提升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推动全渠道的销售工作。保险机构需调整内部考核激励政策,注重培养高素质个人代理人与银保渠道销售人员,以改变养老保险长期集中在部分渠道销售的状况,通过推进全渠道销售,把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推向更多适合的人群。

(作者系江苏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