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条楼市调控新政今起实施。
9 月 25 日开始,银行要下调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对于符合条件的首套房贷款,无需个人去主动申请,银行会在 9 月 25 日统一对其进行利率的批量调整。
一个月前,“认房不认贷”政策正式出台。之后,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陆续开始落地执行。各种楼市新政接连出台之后,上海的房市情况究竟怎样呢?
我找上海的房产中介聊了聊。
“认房不认贷”对上海房市产生了刺激,这种刺激在陆俊忙碌的日程中得到了直观的反映。从 9 月 5 日起约他吃饭,我被放了两次鸽子,半个月后才见到他,他表示自己实在是太忙了,连睡懒觉的时间都没有了。
陆俊从事房产中介工作。静安寺这个区域有他熟悉的房子、业主等;曹家渡区域也有他熟悉的相关情况;长寿路区域同样有他熟悉的房子、业主等;中山公园区域也不例外,也有他熟悉的房子、业主、买家和租客。9 月 1 日晚,上海宣布“认房不认贷”政策将于次日正式实施,之后,他原本沉寂的朋友圈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同行们对市场回暖的期待在屏幕上都能体现出来。
房产中介似乎迎来了好日子。陆俊所在的小中介公司,二手房挂牌的数量比上个月多了大概十来套。带看的数量更是在不断上涨,在工作日平均每天都有三四组客户预约看房,就连周末晚上也没有空闲的时候。
9 月 2 日一早,陆俊收到了客户刘先生发来的微信,他们相识已有两年。以往通常是陆俊给刘先生发消息,转发一些合适的房源信息,而刘先生很少回复。“这是他首次主动给我发微信,询问我是否有价格合适的房子正在挂牌。”
刘先生属于典型的改善型客户。2021 年 6 月,他首次找陆俊咨询曹家渡周边的二手房。他们夫妻俩都是从外地来到上海工作的,婚后在曹家渡的老小区购置了一套一室户。
收到信息后,陆俊向他推荐了两套次新房。这两套房子价格接近 900 万元,位置比曹家渡要“偏”一些,位于长寿路附近。
新政给予了买家信心。第二天的中午,刘先生约陆俊去看房,他打算先找到合适的房子,接着把自己的老房子挂牌出售。
新政落地以来,陆俊主要服务打算“卖一买一”的客户。其中有像刘先生那样骑驴找马的,还有先挂牌老房子然后再找新房子的。在房产中介的居间操作下,他们的身份会在业主和买家之间进行转换。
看房的过程很顺利。这套房源是在陆俊公司独家挂牌的。看房的时间很充裕。刘先生查看了房子的格局,查看了装修情况,还查看了小区的环境,他对这些都很满意。
陆俊帮他进行了合计,今年开始到现在,老破小的价格始终没有上涨。按照当下的行情,如果把老房子卖出去,刘先生夫妇将会背上将近 500 万的贷款。对于计划要小孩的这对夫妻而言,压力是比较大的。
陆俊当场联系业主,目的是帮买家争取机会,询问业主是否有降价空间。然而,业主不仅不愿意降价,反而还想着再涨一些。
对于买卖双方而言,房产中介在很多时候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陆俊通过一轮与业主的“实战”,帮助刘先生调整了预期,让他明白总价 800 万左右的房子更符合他的需求,并且位置比长寿路再远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利用这波政策,先将自己手中的房子挂上出售牌。他希望这样做或许能遇到合适的买家。
现在,陆俊在帮刘先生寻找合适的二手房房源。同时,他也在帮刘先生向刚需客户推销老房子。这样一来,又多了一单生意。
在外地有房且有贷款的客户,原本属于“假二套”,如今变成了“真首套”,他们是新政刺激下的另一个购房群体。
陆俊的客户里有一对年轻夫妻,他们在上海租房住。男方的老家有一套由父母置办的房子。在某一个夜晚过后,他们在上海购房时的首付比例从七成降低到了三成,从而让他们扎根这座城市的梦想越来越接近现实了。
陆俊观察到,这对小夫妻客户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打新”中。他带他们看了几套二手房,有的价格超出了预算,有的对房子的装修不满意。他们老是询问陆俊对几个近郊新盘的看法,心思十分明显。
这与朋友范白水夫妇的情形很相似。白水在西南某省会城市出生并成长,2012 年前往上海读大学,毕业后其第一份工作的工资仅有六千多,如今一个月实际到手约一万出头,是朋友当中的节俭典型。三年前,他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在今年 5 月领取了结婚证并结了婚。
白水在老家拥有一套房子。结婚之前,夫妻俩就下定决心要在上海买房。因为上海的工作机会较多,退休工资也比较高,并且在各方面都比老家更为先进,所以他们想要留在上海。
在买房这件事上,留学回国的妻子勤勤比白水更有积极性。今年年初,已经在上海落户的勤勤开始挑选区域,并拉着白水去看房子。当时,因为首付要七成的压力,他们 600 万预算的选择范围很窄,前后陆续看了徐泾北、吴泾、塘桥等区域的新房。
在预算范围内的房子,有的商业配置和小区环境不太令人满意;有的生活还算便利,但是离地铁站较远。总之,这些房子都不太符合夫妻俩的需求。
勤勤为了在预算内买到最好的房子,开始对上海的城市规划进行研究。一到周末,她就约中介来看房,平时还会独自分析每个板块的未来前景。她的老婆现在的专业知识储备就像卖房中介一样多,她有时还会吐槽那些中介的专业度都比不上她。
9 月 1 日新政发布之后,白水夫妻手中的钱能够购买到价格更贵的房子了。“之前来看房的很多中介都来找过我,然而我们现在打算购买更好的房子。”在新政刚公布的那个周末,勤勤和白水一刻不停地去看房子,此次他们的目标是总价在 700 万左右且区域更好一些的房子。
“打新”是白水夫妻的首要选择。从 5 月开始,他们参加了六七个新楼盘的摇号。很可惜,他们都没有摇中。这个月,他们开始查看二手房。要么是价格不合适,要么是装修不合心意。总之,二手房在各方面都不如新房好。
白水认为能否顺利买到房子需要运气,不过他相信这次政策是极好的机遇。对于刚需自住的他们而言,房子是否能增值并非主要的,关键是能买到合意的房子,“先上车最关键”。
虽然购房门槛降低了,但真正愿意下手的还是少数。
9 月 19 日晚上,陆俊告知我一个喜讯。有买家支付了意向金并且签订了意向合同。这是自 9 月 1 日新政发布以来,他的客户当中唯一签订意向合同的。而更多的业主和买家都处于观望状态。
有一套学区房正在进行交易,其面积约 50 平米,成交价格比年初上涨了 20 万元。前些年,在强有力的房价调控政策作用下,上海部分区域的房价处于稳定且有下降的态势,但学区房的房价却如同在攀登更高的山峰。陆俊公司紧邻着学区房,凭借着买卖和租赁学区房这一业务,即便在市场行情不佳的时候,他们公司依然维持着稳定的收益。
陆俊清楚,买学区房的那些人不缺钱财。他们更多的是出于对孩子的考量,同时也是大人在努力追寻某种安全感。
有个客户前段时间很有意思。她提前两年以高价买下了这里的学区房。今年孩子一入学,她就急忙把房子挂牌准备卖掉。并且还把价格降低了一些。她说是听到了一些风声,说政策又要变了。陆俊说。
陆俊在房产中介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 15 年,他对房价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他表示自己能够从业主接电话时的语气里,判断出房价未来是会上涨还是会下跌。
他记得,从大概 2015 年年底起,电话里出现了不耐烦的业主以及不接电话的业主,数量增多了。业主们的架子变大了。他认为这意味着他们的房子不愁卖。陆俊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感到高兴,觉得赚钱的时机到了。
陆俊用“狂热”来形容那两年的行情以及业主和买家的状态。他举了一个典型且极端的例子:有个贵州老板,在镇宁路一个小区门口看到陆俊在摆摊,然后就加了他的微信,接着问陆俊手里有没有面积大一点的房子。之后,陆俊给这个老板推了一套嘉天汇的二手房,该业主要价 3200 万。他第一次看房子,就直接签署了意向书,第二天就把全款打过来了……现在回想起来,陆俊依然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然而在那个时候,情况就是这样,有钱人很多,买房子真的就如同买白菜那般容易。”
在那两年里,陆俊最为用心的事情就是与业主“搞心态”。因为要争取更多利益,所以业主临时跳单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甚至有不少人宁愿赔偿也要毁约。陆俊既理解业主的动机,也深知中介通过抬高价格来争抢房源的这种手段。
遇到这种情况,他首先会与买家商量是否愿意提价。接着,他会站在买家的立场去劝说业主。他会跟业主说客户的诚意非常充足,给出的价格是行情价,其他中介多报的 10 万 20 万在尚未落到白纸黑字之前都是虚幻的。如果折腾来折腾去,会耗时费力,最后到手的也不会相差太多。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没有技巧全是真诚”,在不少时候这种方式都挺管用的。
陆俊谈到这次政策对市场的刺激时表示,市场行情总体是平稳的,不会再如过去那般狂热。
9 月 20 日这一天,广州率先对限购政策进行了放宽。关于北上深是否会跟进这一举措,大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认为,如果上海也放松限购的话,房价肯定会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然而,陆俊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后,觉得上海跟进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他认为上海的房子根本不愁销售,不需要使出那些“大绝招”。
在市场状况良好的地方以及特定的时间里,房价调控政策的作用就如同往正在燃烧的油锅里浇上水去灭火一样,结果火势不但没有被扑灭,反而变得更加旺盛了。与之相反,那些具有刺激性的政策能够发挥出怎样的作用,还需要持续地进行观察。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