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存在厌学情绪,有的优等生也有这种情况。求知是孩子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乐。如果孩子因为求知而失去了快乐,处于痛苦的学习状态中,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首先得弄清楚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接着才能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两点:其一,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因为期望过高,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大幅增加,从而会不自觉地将学习与痛苦的体验关联在一起;其二,父母陪读。这会导致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也难以独立地去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进而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那种成功的快乐。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存在偏差,他们把学习知识的目的设定在未来而非当下。例如,家长经常对孩子讲:“要是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没法找到工作。”如此一来,孩子便无法体验到获取知识本身所带来的快乐,而仅仅只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将学习视为一件苦差事。孩子还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在学习时通常难以集中注意力,无法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以进行学习;也不能挑选出重要内容而舍弃不重要的内容;并且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准确、合理地表达出来。如此一来,当面对日益增多的课业内容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面对孩子的厌学状况,家长们应当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呢?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孩子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在意,他依据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一个孩子总是失败,就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也就不会去努力了。对于一个从未完成过作业的孩子,家长最好先让他做几道简单的习题,使他能够轻松地完成,然后再调整作业的难度。如果孩子的学习状况不佳,不要把失败的缘由归结于孩子不聪慧。家长可以从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去探寻原因。要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激励。倘若孩子能够时常自我激励、自我鞭策,那么他就有机会避免学业上的失败。首先得帮助孩子确立自我激励的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要经常对自己讲激励的话语,比如“我肯定能成功”。首先是让孩子在行动中摆脱消极情绪。其次是指导孩子学习方法,在辅导孩子时,不能代替孩子学习,以免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要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比如教孩子怎样去查工具书,怎样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等。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转变为喜学、乐学,这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