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7年前保安身份考上央美,经历毕业危机、创业失败后转行做自媒体的李城故事

Time:2025年04月13日 Read:4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这两天,一位7年前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保安再度被关注。

2017 年,李城 28 岁。他以中央美术学院保安的身份,成功考上了央美。他被媒体称作“励志保安哥”。

近日,李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以保安身份考入央美,这一事件给自身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并未一直持续,他甚至差点无法毕业。

毕业后,他遭遇了创业失败的状况,也经历了工作被辞退的窘境。之后,他转行成为了一名旅行自媒体博主,从而开始了四处奔波、像“流浪”般的生活。

在央美当保安重拾梦想

毕业后转行做自媒体

李城于 1989 年在湖南衡阳的一个小山村出生。他首次知晓中央美术学院,是在念初中期间。他从小就开始学习画画,之后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一直跟随培训班的老师进行学习。初中时,他的美术老师将央美这所学校告知了他。随着对这所学校了解的逐步加深,李城种下了考上央美的梦想。

2012 年,李城抵达北京。他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中央美术学院。他坦言,自己成为央美的保安完全是个意外。他说:“我不是因为想考央美,才特意去央美当保安的。我原本只是去参观的,恰好学校的工作人员问我要不要找工作,当时有个保安岗位空缺,而我正好处于待业状态,又想到或许能去央美蹭课,所以就顺理成章地答应了。”

流浪哥在旅行_流浪哥旅行_旅行流浪者957

李城在央美当保安的时候

2015 年,李城备考了 3 年却仍未考上。他选择辞去央美保安的工作,重新成为一名培训机构的美术老师。每次和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时,因为他仅有高中文凭,所以总会显得异常尴尬。在机构工作一年后,李城辞职了。这一次,他不再像以往那般,在一个城市辗转,更换一份工作,一边工作一边读书。而是报名参加了湖南一所私立学校的复读班,心思专注,专心复习。最终,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央美院,在全国排名第 8 名。2017 年被录取时,李城的速写成绩达到 92 分,此成绩为当年最高分。并且,这张考卷被录入了《中央美术学院 2017 - 2021 优秀试卷》。

2021 年,32 岁的李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顶着央美的光环,当时意气风发,南下到深圳创业。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合伙开了一家综合性的美术培训机构。但由于疫情原因,这家机构开了不到一年就解散了。

2022 年 9 月,李城因同学介绍,在四川泸州的一家私立学校担任美术老师。然而,上岗一段时间后,学校发现他的水平不太适合美术教学岗位,于是将他调到了教务老师岗位。一年之后,学校又觉得教务岗也不需要他了,便辞退了他。随后,他转行做起了旅行自媒体博主。

李城说,做自媒体这半年多了。他每个月能获得 1000 多元的收入。他表示,这样的收入对他而言完全足够,还有富余。他告诉记者,现在这种生活方式是他最满意的,也是最舒适的。

这种生活状态引发了部分网友的讨论。一部分网友对此表示惋惜,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李城没有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我觉得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行业,赚取多少钱财,大家本质上都没有什么不同。李城认为,只有提升自身修养。要从心胸狭隘转变为心胸宽广,从知识浅薄转变为知识丰富,从道德卑劣转变为道德高尚,这样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对自我的跨越。

李城表示,今后他将持续进行自驾旅行,要踏遍全国的各个地方。“并且我也没有放弃画画这件事,在路上碰到让我感兴趣的人或者事物,我都会当场画一画。”直至如今,今年 35 岁的李城依然认为,在中央美院读书的时候,还是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会更好。

考上了央美

是他重要的标签和流量价值

流浪哥在旅行_流浪哥旅行_旅行流浪者957

如今从李城自己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难言特别好。曾经预想的考上大学以及人生逆袭这样的情况似乎并未出现。所以网上有一种看法,认为他考大学没有什么意义,是一个失败的选择。

其实,他考大学的选择很成功。7 年前他曾被舆论关注,7 年后又被舆论记起,这都是因为他考上了央美。未来即便他以自媒体的方式谋生,这依然是他最重要的标签和流量价值。可以想象,有很多人像他一样,但只有他因考上央美而能在舆论场上定格。

这从侧面表明了学历的作用,它对一个人的“价值”有着根本性的定义。对于多数人而言,教育和学历是人生质地开始变得丰富且宽厚的开端。教育的标签会跟随人一生,不管之后的人生轨迹怎样,具有起点意义的学历仍会被提及。

有人会反驳,“XX 没有学历,可也成功了呀”。这样的情况确实有很多。然而,为什么“没有学历”会被特别关注呢?这是因为有无学历成了人们一种几乎是本能的观察角度,是无法被忽略的。

最近有一个类似的新闻。一位 985 毕业生应聘本地的一个零售企业,由于未被录用,他便发布视频进行吐槽。该企业还针对此事专门作出了回应。仔细思量,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现象——人们一直在强烈批判“第一学历”歧视,然而当真有企业不在意第一学历时,却让很多人感到诧异。这种矛盾其实在表明教育的意义。人们知晓“985 毕业”具有某种既定的价值,而一旦这种价值被颠覆,不适应感便会产生。

最近有几则新闻值得注意。一则是多所学校呼吁毕业生不要仅仅盯着考研和考公。另一则是一位大学教授表示,劝毕业生是否考研是没有用的,因为每个人当下所做的决策必定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理性决策。

仔细想想,考研或者不考研一定是为了当下能有个好工作吗?恐怕不是这样的。考研所获得的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学历,它是在长久的时空里对一个人具有定义价值的坐标。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或许希望学生能够尽快融入社会体系,嵌入到某个环节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自然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拥有一个标签,这个标签要无可挑剔、无可置疑且最具说服力,能为未来创造出更大的可能性,而这个标签就是学历。

当然,学历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方面。拥有了学历,然而如果能力不足且视野不够宽广,那么人生也不一定就能够过得精彩;在学历之外,人们还需要对很多东西予以关注。

人们需要重视教育的意义。公共政策也应如此,要理解人们对教育的渴望,比如那些咬牙复读的高考考生,还有那些在图书馆熬夜备战考研的大学生,人们不应站在一旁居高临下地指指点点。这些努力的学生清楚自己在为了什么。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