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在北方,吃得最多的蔬菜就是白菜。很多家庭都会囤上一两百斤的白菜。这样的操作让南方的朋友感到非常惊讶,让人不禁发出“哈哈”的感叹。
白菜既便宜又耐储,囤起来的白菜能放一整个冬天。白菜的营养情况如何?不同的白菜在营养方面又有哪些区别呢?此文将聊聊白菜的营养和吃法。
一、白菜最大的营养优势是?
白菜的 Vc 含量为 37.5 毫克/100 克[1]。它比橙子、橘子、柚子、柠檬等柑橘类水果的 Vc 含量都高。如果每天吃 300 克白菜,就能满足每日的 Vc 需求。吃大白菜还可以补充钙、钾以及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在同一颗白菜中,外侧的叶子通常颜色较深,其营养也更丰富。
它的能量很低。300 克白菜的能量是 60 千卡,100 克金桔的能量有 58 千卡。所以,正在减肥的小伙伴,大白菜不能错过。
二、迷你型白菜营养也迷你吗?
迷你型的大白菜即为娃娃菜。它的外形与大白菜相同,然而其个头仅是大白菜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从营养方面来看,大白菜最为值得骄傲的维生素 C ,娃娃菜在这方面直接被比了下去。娃娃菜的维生素 C 含量为 12 毫克/100 克,甚至还没有达到大白菜含量的 1/3 。
不过它的钾含量高达278毫克/100克,是大白菜的两倍多。
娃娃菜的能量比大白菜低。它每 100 克有 13 千卡,是大白菜能量的 65%。然而,它的价格却是大白菜的 6 - 7 倍。如果只是为了少摄入一点儿能量而选择娃娃菜,那是不划算的。
三、4种小白菜哪个最营养?
提及大白菜时,时常有朋友询问小白菜与大白菜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营养状况如何。
大白菜是芸薹属下的亚种,小白菜也是芸薹属下的亚种。它们的差别不在于个头大小,而在于是否有“结球”。有“结球”的是大白菜,其叶子一片包着一片地生长,最终长成了一个“球”状。没有“结球”的则是小白菜,其叶子是一片一片散开的。
下图里的 8 种菜均为小白菜。在这些小白菜中,较为常见的有土白菜(我们北方通常称之为小白菜)、青江菜(我们北方叫它油菜)、塌棵菜(我们北方叫它乌塌菜)、奶油白菜(也称作奶白菜)。接下来我们对这 4 种小白菜的营养进行对比。
图:
4 种小白菜的能量和碳水含量都不高,对于减肥的朋友来说是非常友好的。建议每天食用一两百克,大概相当于做熟后有 1 到 2 个拳头那么多。另外:
小白菜的 Vc 含量最为丰富,它与水果中的猕猴桃的 Vc 含量差不多。每天食用 100 克小白菜,就能够满足每日 Vc 需求的 65%。
小白菜的β-胡萝卜素含量最为丰富。乌塌菜和小油菜的β-胡萝卜素含量也不错。β-胡萝卜素能够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 A。这不仅对眼睛健康有益,也对皮肤和呼吸道健康有益。秋冬季节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小伙伴,必须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 A。
油菜和小白菜的钙含量最为丰富。它们影响钙吸收的草酸含量也不高。所以,它们是补钙的一个良好食物来源。
乌塌菜的钾含量最为丰富。油菜的钾含量也不低。充足的钾摄入对控制血压是有好处的。
这么分析后,我们发现不同小白菜在营养方面各有其优势,它们都是很好的深绿色蔬菜。可以清炒,也可以白灼,或者在下面条时放几颗,这样就能轻松地吃起来啦。
四、长了黑点的白菜能吃吗?
细心的小伙伴能够发现,许多大白菜上面都存在小黑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带有黑点的白菜还可以食用吗?
大白菜上的黑点或许是泥土,或许是虫卵。对于这种情况,只要用水将其洗掉就可以了,并且不会影响食用。
除此之外,白菜有可能生小黑点病,其叶柄上会有 1 至 2 毫米的小黑点。这主要是由于种植过程中施肥不当或者贮藏条件不当所引起的。只要黑点比较小,就不会影响食用,若嫌弃可直接用刀将这一块扣掉。倘若黑点比较大,且叶片已经蔫了,那么可能是白菜感染了霉菌而烂掉了,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食用了。
五、白菜怎么吃最营养?
白菜的做法有很多种。从烹饪方式方面来看,它可以蒸煮,可以炖煮,可以炒制。它既可以被做成辣白菜,也可以做成泡菜,还可以直接生吃。
熟吃,尤其是进行长时间炖煮,会对怕热的 Vc 造成破坏。因此,生吃是最有营养的。然而,并非所有部位都适宜生吃,其中最适合生吃的部位当属最为嫩的白菜心儿。
白菜切成细切的丝,将蒜末、生抽、醋、香油、辣椒油、糖、香菜搅拌在一起,味道甜鲜清脆,实在是非常美味。把辣椒油换成小米辣,便会带来另一种辣的刺激感,不妨尝试一下。另外,采用急火快炒的方式,也是保留维生素 C 的一种不错的吃法。
辣白菜、泡菜的吃法是最不健康的。因为在腌制过程中,它们会额外加盐,并且会产生亚硝酸盐。然而,对于辣白菜炒饭、猪肉酸菜炖粉条这些菜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挡。如果实在忍不住,那就偶尔吃一点来解解馋吧。
今日互动:你喜欢吃哪种白菜?都怎么吃呀?
参考文献:
杨月欣编写了《中国食物成分表第 6 版第 1 册》 ,该册书籍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是 2018 年
郭建慧对大白菜小黑点病的发生与氮素代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以博士学位论文的形式呈现,该论文是在山东农业大学完成的,时间为 2006 年。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