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陕西榆林当地借助现代化农业科技,把数万亩沙地变成了良田。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子乡处在毛乌素沙地腹地,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到,经过当地多年持续的努力,毛乌素沙地已经得到了治理。如今,沙地表面覆盖着各种植被和农作物。在那些绿色较深的区域,大多呈现出圆形且规则的图案,它们有序地排列在大地上。您或许会感到好奇,为什么会呈现出圆形或半圆形的图案呢?实际上这得从种植方式方面来讲。
这里原先为荒漠,经由外运黄土,从原先的寸草不生转变为如今的生机盎然。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圆形图案,与它的喷灌系统有着紧密联系。这些大型的圆形农田,其正中心是蓄水池的水源,喷灌系统以水源为中心,如同钟表指针般旋转进行灌溉,因此形成了圆形的规则图案。黄土覆盖后,自动喷灌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约用水。这些自动喷灌系统不仅能照顾到圆形区域,在圆形区域照顾不到的地方,每一垅马铃薯底下都有水管,且水管上面有水眼,这种喷灌系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节约用水。
现在,沙漠圆形农田上主要种植着马铃薯、苜蓿、玉米。这三种作物每亩的年均收入大概在 1000 元到 3000 元之间。这三种作物实行轮耕。苜蓿的种植期限为五年。每年苜蓿可以收割四茬。每次收割完苜蓿后,其根系会留在沙土中。这样能最大程度地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目前,这三种作物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以苜蓿为例,从收割开始,到将其打包成方形或圆形草垛,接着运行到仓库进行储存,这一系列过程都已实现全流程机械化。机械化的作用在于带来规模的增加,并且能推动下游产业的发展。在当地,苜蓿、玉米等饲料产业下游的养殖业,如肉牛、湖羊,都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榆林市榆阳区的湖羊规模达到了 10 万只。它具备了优势规模。当下,当地正在思考进行屠宰加工厂的建设,还考虑建设牛肉、羊肉的深度加工厂。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周边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