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播报
编辑
《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是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由刘靖之主编。它回顾了过去一个世纪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从无到有以及历经波折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20 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给我们的未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过去一个世纪的历史向我们表明,在没有任何基础、毫无准备的状况下,我们只得借鉴外国的经验。我们从这些经验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体系、理论、教材和方法,让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音乐文化滋养中不断成长。同时,我们也能兼收并蓄地汲取外国音乐艺术的精华,从而培养出既有本国音乐知识和修养,又能够欣赏外国音乐的国民。纪琛的论文清晰显示,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正朝着那个方向迈进。
作者简介播报
编辑
刘靖之
湖北汉口人。早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还考取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理论作曲文凭。之后在香港大学考获了哲学硕士和博士。他曾担任英国广播公司的高级翻译员,同时也是香港大学的行政和研究人员。他还是岭南大学翻译系的教授以及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的主任。如今,他是香港大学人文及社会研究所的名誉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外聘专任教授,以及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名誉研究员。
刘靖之的论著涉及多个领域,有音乐方面的,如《中国新音乐史论》(1998、2009,英文版 2010)、《论中国新音乐》(2009);有文学相关的,如《元人水浒故事杂剧研究》(1991)、《三国故事杂剧研究》(1981);还有翻译方面的,像《神似与形似——刘靖之谈翻译》(1996),以及音乐评论集《谈乐》(五辑)等,总计 30 余部。他还发表了大量的乐评。
刘靖之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以及中国大陆和中国台岛的各大学音乐学院担任访问学人。他时常前往欧洲去欣赏歌剧节和音乐节。并且他还为报刊杂志撰写乐评。他始终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音乐活动之中,目前担任香港管弦乐协会董事局成员以及香港儿童合唱团董事局成员,同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的编委等。
目录播报
编辑
总序 余丹红/1
卷一 绪论: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
——沈菡、张静星、纪琛三篇论文所引起的思考刘靖之/1
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20世纪上半叶)/3
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1949—1966)/5
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1966—2006)/8
结语:“弘扬民族文化”、“理解文化多元”/12
卷二 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20世纪上半叶) 沈菡/15
引言/17
第一章 清末民初时期的学校音乐课程发展情况/18
一、新制学堂的建立和早期新型学校音乐课程的建立/18
二、教育部颁布的法令法规及课程标准/19
清末民初时期音乐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学堂乐歌以及其代表人物,这部分内容占 20 。
四、音乐教材的发展/26
五、师资情况/28
六、小结:清末民初学堂乐歌对音乐课程发展的影响/29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之前的“五四时期”,学校音乐课程在不断发展。
一、教育部颁布的法令法规及课程标准/32
二、音乐教材建设的发展/40
三、各类学校课程安排情况与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44
四、师资情况与师资培训/47
小结:美育对“五四时期”以及 20 世纪 30 年代音乐课程发展产生了影响。 美育在“五四时期”至 20 世纪 30 年代这一阶段对音乐课程发展有影响。 美育在“五四时期”到 20 世纪 30 年代期间对音乐课程发展施加了影响。 美育在“五四时期”起至 20 世纪 30 年代止对音乐课程发展带来了影响。 美育在“五四时期”直至 20 世纪 30 年代都对音乐课程发展形成了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以及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的学校音乐课程发展情况位于第三章,页码为 51
一、教育部颁布的法令法规及课程标准/51
二、国统区学校音乐课程的特殊发展/55
三、革命根据地的音乐教学发展/57
小结: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及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音乐课程有其特殊的发展。
结语/63
卷三讲述了 1949 年至 1966 年中国学校音乐课程的发展情况。张静星参与其中,其贡献为 67。
引言/69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学校音乐课程在 1949 年到 1956 年期间得到了发展。1949 年到 1956 年这一时期,新中国的学校音乐课程有了发展。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即 1949 年至 1956 年这段时间,学校音乐课程得以发展。1949 年开始至 1956 年结束的这段新中国建立初期,学校音乐课程取得了发展。
一、学校音乐课程地位的确立/71
二、学校音乐课程的发展/72
三、师资情况/83
四、学校的实际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86
五、小结/88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学校音乐课程发展处于 1957 年至 1966 年这段时间,具体为第二章的相关内容,其页码为 91
一、学校音乐课程地位的削弱/91
二、学校音乐课程概况/92
三、师资情况/95
四、学校实际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97
五、小结/99
第三章 学校音乐课程比较研究/101
一、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学校音乐课程比较/101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和探索时期的学校音乐课程比较/104
三、与国外的学校音乐课程的比较/107
四、小结/113
结语/115
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在 1966 年到 2006 年期间的发展情况,纪琛对此进行了相关论述,其论述位于卷四,页码为 119。
引言/121
第一章 1966—1977年的学校音乐教育/123
一、学校音乐课程的发展/123
二、音乐教材的使用情况/124
三、学校音乐教育的削弱/1 27
四、师资情况与师资培训/128
五、课外音乐活动/128
小结/129
第二章 1978—1989年的学校音乐教育/130
一、教育部颁布的法令法规、音乐课程标准及其改革/130
二、音乐教材的发展与建设/133
三、音乐教育及其课程的发展/134
四、师资与教学设备/139
五、各地课程安排与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140
小结/141
第三章 1990—1999年的学校音乐教育/143
一、教育部颁布的法令法规、音乐课程标准及其改革/143
二、音乐教育与课程的发展/146
三、教材的发展与建设/148
四、师资的发展情况/150
五、各地课程安排与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152
小结/154
第四章 2000—2006年的学校音乐教育/156
一、教育部颁布的法令法规、音乐课程标准及其改革/156
二、音乐教育与课程的发展/158
三、教材的发展与建设/160
四、师资的发展情况/160
五、各地课程安排与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162
小结/160
结语/164
附录/167
卷二/1 69
附录一1923年《新学制课程纲要小学音乐课程纲要》/169
1923 年有《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它在附录二,编号为 171。
附录三1929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音乐》/173
附录四1936年《小学低年级唱游课程标准》/177
附录五1941年《小学音乐科课程标准》/179
附录六 1948年《小学低年级唱歌游戏课程标准》/185
卷三/1 86
附录一1950年《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186
附录二1956年《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192
附录三1956年《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204
附录四1957年《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215
卷四/225
1979 年有《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其编号为 225。
1989 年有《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其附录二为 231
1994 年有《国家教委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的通知》,其编号为 241 。
2001 年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该大纲在附录四,页码为 243 。
2001 年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其位于附录五,页码为 248 。
附录六2002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52
参考文献/255
卷二|255
卷三/258
卷四/262
编后语/267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