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汇票(特指商业承兑汇票)在一些方面和供应链票据不一样。
一、定义与性质
供应链票据
上海票据交易所基于供应链票据平台推出的是创新型电子商业汇票,它的本质是与供应链场景紧密绑定的票据工具,目的是整合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而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
商业承兑汇票(商票)
企业或机构签发并承兑,且不是银行签发并承兑,属于基于商业信用的支付工具。
二、签发主体
供应链票据
通常是由供应链平台上的核心企业签发的,或者是由信用评级较高的金融机构签发的。
商业承兑汇票
法人或其他组织在银行开立账户后进行签发,并且无需依赖特定的供应链场景。
三、使用场景与流通范围
供应链票据
主要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被使用,其流转的范围被限定在供应链平台内的企业之中,并且与具体的交易关系有着紧密的关联。
商业承兑汇票
它是通用结算工具,能够在所有企业之间进行流通,其应用场景不只是局限于供应链。
四、融资功能与风险特征
供应链票据
融资渠道较为多样,像贴现这种方式以及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通过依托供应链数据进行整合,能够使风险评估更为精准,并且融资成本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
商业承兑汇票
主要依靠贴现来进行融资,其信用风险比较高,融资的利率一般都比较高,并且融资的难度也比较大。
五、法律依据与操作平台
供应链票据
《合同法》和《票据法》对操作有约束,操作必须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来完成。
商业承兑汇票
适用《票据法》,通过银行电票系统流转。
六、票据特征与技术标识
供应链票据
票据号码首字母有“7”和“8”之分,“7”代表商票,“8”代表银票。票据的性质由承兑人类型决定,承兑人类型包括企业、银行或财务公司。
商业承兑汇票
票据号码首字母为“2”,银行承兑汇票则以“1”开头。
总结
供应链票据注重供应链生态的闭环管理,并且兼具灵活性与场景适配性;商业承兑汇票是传统金融工具,它具有更广泛的流通性,然而风险相对较高。两者的核心差异体现在签发场景方面、法律框架方面以及风控逻辑方面。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