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纵览天下 / 正文
高中双减政策落地:高一高二双休高三单休,缓解教育内卷与健康问题

Time:2025年04月09日 Read:13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义务教育的双减政策已经落实了几个年头,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高中的双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观察、讨论与探索后,最终确定了下来。今年春季,高一、高二开始实行双休,高三实行单休,即每天开展教学活动,而在另外一天的周末,学校不统一安排教学任务。走读生在家进行自学、锻炼,自行安排学习与日常生活。住校生在学校里自主安排自习、锻炼,开展兴趣爱好活动,或者进行洗衣、洗澡等事宜。从国家层面来看,在人才培养与筛选方面,以及提升全民整体素质等方面,需要高瞻远瞩,这是大势所趋,必须予以执行。它能有效应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过度内卷的情况,降低“小眼镜”“小胖墩儿”“小豆芽”这类因过度学习而导致的身体损伤,有力缓解学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解决了大家对以牺牲孩子健康来换取理想成绩既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推波助澜的社会难题。对此,我们应当全力赞成,积极拥护。

改革初期,原先机制未完全打破,新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处于阵痛期,大家不知该如何是好,不知从何处下手。例如:双休实施后,父母都去上班,孩子在家沉迷手机该怎么办?又如孩子在家肆意放纵,而别人家孩子在辅导班努力学习,孩子落后了该怎么办?再如以前学生在校学习大多两周才过一次双休,那在校两天的课程进度该如何安排?各种现实问题突然涌现,一时之间又难以找到恰当的解决途径,这使得学校和家长都陷入了焦虑之中。我将其称作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欢呼雀跃,学校不知如何应对,家长焦虑迷茫,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

紧张是紧张,迷茫是迷茫,然而还是得继续前行啊。国家每一项改革措施出台后,都会经历怀疑、观望、试行、纠偏、完善、总结这样一整套流程,这是无法改变的,只能去执行。但怎样执行才最为有效呢?这就考验学校和家长的智慧了。今天我从学校和家长这两个角度提出我浅显的看法,目的是引起大家的讨论。

首先是学校层面:

以前大多数高中学校的做法通常是:高一、高二每两周休息两天;高三每三周或者一个月过一次双休,且每次双休休息两天。现在实行每周双休,这意味着每月会增加四天休息时间。一年若按九个月计算,就会减少 36 天学习时间。再加上以前国家规定的清明节、五一、十一长假,而各学校在执行这些长假时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在此暂且按占用四天计算。这样一来,一年下来,学生在校时间减少了 40 天。三年就减少 120 天,四个月差不多就是一学期。

现在学校实行的情况通常是,优质高中会在三年内将课程用两年讲完,然后在第三年进入总复习阶段;普通高中最晚也是在两年半的时候结束三年的课程,接着在最后一学期进入总复习。现行体制是高三下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进行一模考试,之后还有二模以及五月份的高考适应性考试。从国家层面来看,今后是否会改变这个时间,我们需要拭目以待。这样一来,就必然要加快教学进度,而教学时间该如何安排呢?学生能否跟得上?能否接受得了?这又是一个挑战。只要存在高考这一终端选择的指挥棒,这个问题就无法回避。

我的建议是:

第一,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要下功夫

学习动机对于孩子而言是除遗传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其他方面如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同伴关系等则相对次要。不得不承认,如今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是普遍现象,因为学习确实是件“苦差事”。尽管孩子们时常听到“不吃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这类励志话语,但这与人性原本的“馋”和“懒”是相悖的。现阶段,真正有前瞻性且目标远大的孩子并不普遍。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需要被拉着、催着甚至打着才能往前走。所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提高内驱力是首要的。有的学校有时会安排励志专家到学校进行演讲,但往往只是激励了一段时间,行动了一小段时间,最后还是维持原样,没有改变。持续激发孩子读书,是为了家族的兴旺;持续激发孩子读书,是为了民族的振兴;持续激发孩子读书,是为了国家的强大。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校长需秉持良好理念,老师要切实执行,班主任要有开阔格局,只有这些方面都做好了,才有可能让大多数学生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当学习成为自动自发的行为时,双休学生无所事事以及明知有事却不做的现象才有可能得以解决。

第二,优化教学安排,向45分钟要质量

双休之后,仅靠课后的练习和磨砺来提高成绩是不太可行的。如果在双休日给学生布置作业,那么学生要么没有能力完成,要么就不做,而老师也没办法强制他们去做。

因此,在组织教学方面,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优化教学环节,把非必要内容删减掉;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课后要及时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提高课堂容量,提升课堂效率。同时,还需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模式,让两者相互磨合,尽快实现转变。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对三年教材的驾驭能力、对高频考点的把握能力以及上课技巧方面。学校需要及时发现典型,及时进行总结,然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以便尽早适应。

第三,引导学生利用好双休

学生双休回家并非“放羊”,也并非“放飞自我”。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双休时间,布置适量且有针对性的作业,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学会自学。现阶段若执行“单休”,对于住校学生,学校能够开放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以便为有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便利;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

其次是家长层面:

第一,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规划、科学分配时间

这一计划遵循孩子参与、家长指导的原则。既要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又要考虑到孩子爱玩的天性,同时还要注意孩子不能随心所欲。我的建议是每天安排 3 至 4 个小时的专注学习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维持学习的连续性并及时查漏补缺。这里有一个“番茄工作法”高效学习的模式,可以指导孩子使用。

第二,发现特长,培养爱好,发掘潜能

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如果孩子尚未找到特长和爱好,那么此时还有最后一次机会。通过家长的观察、孩子的喜好、社会的需求以及未来的方向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后,可以与孩子共同探讨是否选择走“音体美”等特长道路,从而另选赛道,以减少内卷。

第三,尊重孩子,让孩子学会做主

双休的目的在于减少“内卷”,能让孩子的身心获得休息与调整,从而以更饱满的精气神投入到高效学习中,提升周一至周五的学习效率。学校的“疲劳战”延续到家庭成为“第二战场”这种情况是不可取的。家长在孩子完成规定课业的基础上,应当给予孩子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机会,从“监督者”的角色转变为“支持者”或“参与者”。家长应珍惜能与孩子相伴的大量时光。孩子上了大学或参加工作后,再想陪伴就难以有这么长的时间了。而且,以后即便你想陪伴孩子,孩子也不一定愿意。孩子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成长更为重要。只有一起参与孩子的每一步成长,才对得起“父母”这一称谓。

第四,理性对待辅导班

有人说,高中实行双减政策,神兽纷纷归来,家长们感到焦虑,受从众心理影响,存在眼不见心不烦的想法等因素的作用下,有些家长为孩子开辟了“第二战场”即辅导班,让孩子在辅导班过双休。对于这一现象,我的建议是:家长应理性对待,既不跟风,也不盲从,更不独断。要做到听取孩子的意见,首先要让孩子不抗拒。同时,要及时评价学习效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所补科目月考、期中考的成绩提高情况。之后,根据这些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或者继续。

总之,高中实行双休制度是大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无法被阻挡。我们不应埋怨,也不要消极对待,而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这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去找到平衡学习与休息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充分发挥双休制度的优势,为孩子创造更健康、更有效的学习环境。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