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纵览天下 / 正文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背景及相关解读

Time:2025年04月02日 Read:9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把《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了出来(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负责人针对《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让我们和教育小微一起去看看吧。

1. 请介绍一下制定《管理办法》的背景。

党中央高度重视“双减”工作。一是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今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并且要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

一是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要抓校外培训教育,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在基础教育阶段,校内校外都有责任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不存在空白地带和灰色地带,必须把好培训材料这一育人载体的关口。

一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深入,培训材料成为管理重点难点。二是培训材料长期存在导向性等不足,编写等方面要求不明确。三是培训材料管理存在制度缺失。四是现实工作亟需强化规范要求并完善制度建设。

2.请介绍一下《管理办法》的研制过程。

研制《管理办法》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对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深入研究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专题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同时对全国各省(区、市)的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等地方文件进行研究,以此来把握现有的工作基础。

一是面向学生家长和培训机构开展调研;二是选取北京、福建、江西、河南、陕西、新疆等多个省份进行调研;三是采取书面调研和现场调研等不同方式开展调研;四是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五是厘清培训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六是明确《管理办法》治理的重点和边界。

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在调研的同时进行起草和修改工作。二是文稿形成后,开展专题研究。三是先后两轮面向全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征求意见,对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进行研判并吸收,以此来完善文稿。

3.《管理办法》所指的培训材料包括哪些?

《管理办法》所指的培训材料,是经审批登记的校外培训机构自主编写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包括线上的和线下的,也包括学科类的和非学科类的。也就是说,只要是培训机构编写的、用于面向中小学生培训时使用的材料,都在《管理办法》的覆盖范围之内,不存在死角和遗漏。

培训管理是什么工作_管理类培训_培训管理培训

4.对培训材料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管理办法》注重突出导向,注重全程把控,注重动态监管。它着力构建健全的培训材料管理机制,既能够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又能够立足于长远的发展需求。

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校外培训必须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并且要保持公益属性。所以,在培训材料的管理方面,要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切实落实到位,让培训材料体现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持续提升培训材料的思想性、科学性以及适宜性。

二是要加强全程把控。因为培训材料管理所涉及的环节众多,所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或问题。故而,必须强化对培训材料编写、审核、选用、备案等全流程的管理,明确人员的资质要求,确定培训材料的质量标准,制定培训材料的管理规范等,同时健全管理机制,着重体现全流程的把控与检视。

三是要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发挥行业组织、专业机构、媒体公众等的监督作用,从而形成多方合力。

5.《管理办法》对培训材料质量提出哪些要求?

《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培训材料需具备思想性、科学性以及适宜性。

二是内容方面,做到科学且准确,其容量和难度都较为适宜。与国家课程相关的内容,需符合相应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可以超标或超前。

二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能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有利于鼓励探究创新。

《管理办法》明确强调,培训材料严禁出现 12 种情况,包括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破坏民族团结、宣扬宗教迷信等。这些情况都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并且是培训材料审核的负面清单。

6.《管理办法》对相关人员资质有什么要求?

《管理办法》主要提出了相应要求,这些要求是针对培训材料编写研发人员和审核人员的。

编写研发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编审人员必须在思想政治方面达到合格标准。他们要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管理类培训_培训管理是什么工作_培训管理培训

一是编审人员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是编审人员要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三是编审人员要从事教育教学相关工作 3 年及以上。

三是编审人员需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学科类培训材料的编写研发人员,要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方案以及学科课程标准,并且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非学科类培训材料的编写研发人员,应当具备相关行业的资质证书或者专业能力证明。

一是编审人员需具备合格的道德情操;二是编审人员要做到遵纪守法;三是编审人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形象;四是编审人员不能有失德、失信、违纪、违法等不良记录。

审核人员除需满足编写研发人员的要求外,还得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以及较为丰富的相关教育或培训经验。教育行政部门在组建外部审核专家队伍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相关学科专家,也要考虑课程专家、教研专家以及一线教师等,让他们共同参与其中。

7.对不同类型的培训材料如何进行分类管理?

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对培训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类,以及学科类和非学科类两类。

学科类培训是“双减”规范的重要方面和关键所在,对其的监管更为严格,要求也更高。《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学科类培训材料要通过校外培训机构内部审核与教育行政部门外部审核相配合的方式进行双重审核。非学科类培训材料在校外培训机构内部审核之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助相应主管部门进行抽查和巡查。

因为线上和线下的学科类培训材料形式各不相同,尤其像一些资料库以及视频等这类情况,它们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并且更新和变动的频率也很高。对此,《管理办法》细化了相应管理要求。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审核线上及线下培训相对固定形式的基础性材料。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以资料库、视频等形式存在的培训材料开展抽查性审核。鼓励各地探索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审核把关。

8.对培训材料的选用有什么要求?

《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培训材料选用和备案的规范。

校外培训机构若选用境外教材,应按照《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的有关规定来执行。

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对所有培训材料进行存档保管,以便备查。并且保管期限要不少于相应培训材料使用完毕后的 3 年。同时,培训材料以及编写研发人员的信息必须向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当备案材料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提交变更内容的说明以及变更材料。

9.如果违规使用培训材料会有什么后果?

《管理办法》明确指出,若检查发现培训材料违反本办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会督促相关培训机构在限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并且还可以依据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理。在整改期间,校外培训机构不被允许使用相关材料开展任何形式的授课活动。对于情节较为严重或者超过规定期限仍未完成整改的校外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吊销其民办学校办学许可。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