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讯焦点 / 正文
南京农大智慧农业团队助力安徽大豆增收,践行总书记嘱托

Time:2025年04月09日 Read:3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南京农业大学的智慧农业创新团队运用他们自主研发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来对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学校提供了相关的图片。

本期主题:高校科技助农

大豆收获季,在安徽埇桥的南京农业大学宿州研究院实验基地中,金黄色的豆荚饱满且颗粒分明。平均每亩能够增收 100 多公斤。这是因为今年春天,农业农村部大豆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以及学校植物保护学院的师生们,在大豆播种的关键时期,把拌好“种衣剂”的自主培育大豆品种“南农 47”带到了田间。

希望你们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把强农兴农当作己任。拿出更多的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晓农业、热爱农业的新型人才。5 年前,国家领导人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以及专家代表写了回信,在信中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谆谆的嘱托。

5 年来,南京农大切实将国家领导人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到位。它牢牢抓住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重要交汇点这一角色。引导学生深深培植爱农的情怀,努力练就强农的本领,积极践行兴农的担当。让学生扎根于大地之上。从而为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以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事业贡献出青春的力量。

构建课程体系,厚植爱农情怀

2000 年起,每逢夏种时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他是南京农大水稻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团队的带头人,都会带领上百名师生在南京农大土桥水稻实验基地展开一场插秧的“集体战”。

普通农户的夏种与他们不同。他们所插下的每一株都是实验材料。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水稻品种需要通过严格的精耕细作才能够被筛选出来。

在每年固定节点的一场场田间实验与耕读实践中,师生齐上阵。在这些实践中,知农、爱农的种子被播撒开来。

南京农业大学邮政编码_南京农业大学邮政编码_南京农业大学邮编浦口

5 年来,除了“耕读实践课”之外,学校通过建好“南农八门课”这一农业特色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推出了“秾味思政课”,讲好了“文化育人课”,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为聚焦点,在课堂这一主渠道中使师生的爱农情怀得到浸润。

被称为“南农八门课”。

农业特色通识教育对于提高卓越农林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科与专业的界限,让学生具备广博的农业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跨度,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全球视野以及知农爱农的情怀,从而助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课程设计者、南京农大副校长董维春如是表示。

优化学科专业,练就强农本领

5 年来,南京农大将工作重点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侧”上,同时围绕这一需求对学科专业建设的“供给侧”进行了优化布局。

近 5 年,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学校瞄准农业科技产业的新业态。学校新增了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 11 个新专业。同时,学校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学校重点围绕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等传统专业集群进行升级改造。学校要打造面向未来的农业专业。南京农大教务处处长曹爱忠作出了这样的表示。

学校除了进行专业升级之外,还通过本研贯通的方式,划定了拔尖人才培养的“特区”。学校面向建设农业强国以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致力于培养紧缺急需的人才。

微小核糖核酸仅占基因编码的 1%,然而它能够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是控制植物生长的关键部分。这是南京农大“金善宝实验班”学生张笑凡在大一参加实验室“游学”期间,从指导教师那里听到的一句介绍。

如今,她在攻读博士学位,就读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所。她手头的研究,从当年对微小核糖核酸的调控开始,进一步延展到了解析和探索更大范畴的翻译调控过程。

学校努力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南京农大副校长朱艳作为首批教改项目的参与者表示,从 2009 年开始,学校针对所有新生组建了“金善宝实验班”,挑选出那些“底子好、热爱科研、善于思考”的优秀学生,在大一下学期让他们到实验室进行“游学”,大二上学期为他们选定导师,让他们围绕一个研究方向开展科研训练、毕业实习,一直持续到研究生阶段。

南京农业大学邮编浦口_南京农业大学邮政编码_南京农业大学邮政编码

2020 年,南京农大金善宝书院正式成立。这是一个以学校办学前身、南京农学院首任院长名字命名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它依托五大学部设置了实验班,这些实验班涉及生物育种、动物健康、环境生物学、智慧农业等国家急需的前沿方向。这种模式在 2020 年进一步拓展升级了。

与此同时,南京农大培养的链条得到进一步延长。近年来,学校将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这两个学科进行了充分挖掘。并且通过“团队+”“对象+”“平台+”“学科+”等模式,将科教融汇的创新活力充分释放了出来。

逐步建立起本科教育体系,该体系侧重科研体验;建立起研究生教育体系,此体系侧重科研实践;建立起青年教师培养体系,该体系侧重学术职业训练。形成了三阶段一以贯之的创新人才培养链。朱艳表示。

强化产教融合,培育兴农人才

每年暑假,南京农大动物医学院 2019 届硕士毕业生王春磊,他是安徽现代牧业集团的技术骨干。他会带着来自动物医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草业学院等相关专业的师弟师妹们,一起去跟进生产一线的问题,充当牛的“数字翻译官”和“健康营养师”。

2021 年,南京农业大学与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奶牛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在研究院院长常广军的引领下,经过 3 年时间,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最为迫切的 8 项技术难题。从产业中发现的问题,如今推动着王春磊进行“回炉”深造,即回到母校攻读在职博士。

南京农大构建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学校借助产教融合这一方式,为 220 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服务。6200 余名学子投身到了一线工作中,他们在产业实践里去思考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使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彰显新作为。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说。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1日 第04版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