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太多不靠谱的回答,那我来试着回答一下吧。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毛病。升舱有多种情况,至少包含主动升舱和被动升舱。主动升舱会存在价格比较的问题,而被动升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我上百次的升舱经历中,被动升舱大约占了 50%左右。但这种关于主动升舱和被动升舱的比较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被动升舱在主观上不是由我们决定的,倒是很值得搞一个专题来讲讲我被动升舱的那些事。主动升舱包含行前升舱、机场柜台升舱、登机口升舱和机上升舱这四种。我们需排除积分升舱的情况,要知道星空联盟、天合联盟以及寰宇一家的积分都能在网络上购买,我就不详细分析那些积分的坑和资源了。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回答行前升舱、机场升舱、登机口升舱以及机上升舱中哪个花钱最少。但是问题依旧存在。大家知晓,商务舱和头等舱机票所包含的内容,不只是飞机上的位置有差异,还涵盖优先办理手续、更多的托运行李、更优的安检通道、更好的候机服务以及更好的延误待遇。当这些都不具备时,仅剩下机上的位置,甚至连机上的餐食也与其他旅客不同。这种尴尬的感觉,我认为已不能将其当作相同的事情来进行衡量和比较了。因此,我认为登机口升舱和机上升舱的确便宜很多,不过它们不具备可比性。以国航为例,在国内京沪航线上,我作为白金卡可以用 99 元办理登机口升舱。白金卡有专用的安检通道和休息室,从待遇方面来看并不差,然而我却仅仅使用过一次。
现在的登机口升舱价格不便宜了。热门航线根本抢不到升舱的机会。如果我想坐高舱位,还是在出行前直接购买比较好。真正可以进行比较的只有行前升舱和机场升舱。国内航线,特别是航线机场升舱就不要抱有希望了。还是来比较一下国际航线的升舱吧。原则上,国际机票两头比较便宜,也就是在远离出发时间的时候,经济舱相对处于一个促销阶段,会非常便宜。另外,在临近起飞不足 72 小时的时间内,航空公司会根据当次航班的销售情况来调整价格。原来这项工作都是人工进行调整的。十年前,合作得很好的票代总是能够获得欧美线极低的升舱机会,至于他们的手段,我也大概了解一些。但是航空公司加强了直销并取消了一些渠道之后,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就不再敢去找代理了。想想曾经代理能够用四千块帮搞定一张北京到法兰克福的商务舱,那样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在出行前进行升舱主要是要能够熟练地操作各家航司的 APP,因为那里面蕴含着很多学问。我花费 199 元获得了 8000 公里的升舱券;参加有奖问卷,我得到了三张国内升舱券;参加某航司乘组评选,我获赠了一张亚太升舱券。要积极留意自己所乘坐航班的客票情况,倘若与航司较为熟悉,还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咨询。当然,与越来越不方便的行前升舱相比,机场升舱相对会便宜一些。尤其是在乘坐自己会员级别高的航司时。我有一次从奥克兰回来,乘坐的是国航的飞机,长达十四个小时的超远航程让我决定升一下舱。原本只想升个超经舱就算了,然而柜台却告诉我他们已经帮我预订了经济舱第一排,那里的空间比超经舱还要好。如果我一定要升舱,他们可以帮我申请商务舱。后来我通过电话申请,补了 300 纽币就直接升为商务舱了,非常划算。比如有一次从赫尔辛基飞往阿姆斯特丹,乘坐天合联盟的荷航。在柜台处,工作人员直接问我是否愿意花 30 欧升级为商务舱。我询问她能否将阿姆斯特丹到北也的行程也一起升级,结果会员柜台的阿姨非常友好。她通过一通电话联系后,以 230 欧的价格全部搞定了升级事宜。我相信会员确实得到了更多更好的照顾。
我乘坐国际航班时多次遇到超售升舱情况,都是在柜台办票时就被安排好的。总结而言,机场升舱价格相对便宜,且能获得较为完整的服务,除非你特别在乎航司的接送服务。行前升舱越来越不划算了,若能找到专业代理还行,否则大多是坑和眼泪。超售升舱依据会员级别来决定,登机口升舱则要看运气,机上升舱是最没有价值的升舱方式,它可能带来的尴尬会让你铭记一辈子。升舱是有技巧的,花钱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