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养儿就难以知晓报答父母的恩情。然而,有些人生了孩子之后,才察觉到父母在教育自己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妥之处。于是,“原生家庭”这个热词开始较为流行。但最近发生在一个 3 岁小孩身上的经历,让已至中年的我明白,我们对原生家庭存在着误解。
半夜旅行袋里钻出个小孩
夜深人静的店门口,一个行李袋中似乎有东西在蠕动。不一会儿,从拉链开口处,先是挣扎着露出一个头,紧接着又钻出一个小孩,就如同破茧化蝶一般。这件事发生在 11 月 16 号的山东莱西市,露出的是一个 3 岁的男孩。在这么冷的天,究竟是谁会把一个孩子放到袋里,然后扔到户外呢?
倒查录像得知是一个戴白色头盔的人提过来的。有人报警后,才弄明白,白色头盔是旁边一个店的,手提袋原本在其门口,他发现后觉得碍事,就提着放到了别人店的门口。当警察找到孩子的父亲时,小男孩的生存状态才得以明确。
一个袋子就是他的原生家庭
男孩是非婚生子,一直跟着父亲生活。男孩的父亲称,自己没有生活来源,并且还生了病,所以才会这样做。旅行袋里装着孩子的随身衣物,其中留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孩子的出生年月等信息,同时也写了原因,即家庭发生变故,暂时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希望有好心人能够收留他。
以前电视剧里有这样的桥段,自己养不起孩子,就给孩子找条出路。这种做法引来不少读者的谴责。自己养不起的话,可以把孩子交给福利院。在这么冷的天,把孩子遗弃在路边,实在是有违做人的底线。
其实每个人都存在认知和信息方面的局限。当他觉得没有更好的方法时,他的这种做法往往会让大众难以理解。然而从养育孩子的角度来看,生存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教育。
有人说条条大路都能通往罗马。然而,有的人一出生就身处罗马。有的人仅仅是活着就已经非常艰难,根本谈不上进行陪伴教育。
最近这几年,原生家庭比较受关注。不辅导作业时,母子关系往往很和睦,呈现出母慈子孝的景象;而一辅导作业,家里就变得混乱不堪,鸡飞狗跳。这说的是在陪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难以控制的情况。
看过邓超演的银河补习班后,我们很是羡慕马飞,因为他有一个好父亲马浩文。马浩文作为工程师,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即便曾经身处逆境的马飞,依然被马浩文培养成了宇航员。在电影里,马浩文仅有一次对马飞发火。尽管马浩文极为重视教育,性格也很好,但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不顺以及压力,他也难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马浩文因自己的申诉被他人侮辱而被赶出来时,恰好马飞拿着航空杂志向父亲炫耀,随后便被父亲狠狠地骂了一顿,父亲说玩那些东西有什么用,还不如好好学习。孩子被骂后哭着跑开了。冷静下来后,马浩文感到十分后悔。他给孩子道了歉,请求孩子原谅,并说:“我是第一次当父亲……”
贫贱家庭确实百事哀。就如同那个深夜在路边旅行袋中蠕动的小男孩,仅仅养活他就已经难以做到,更别提什么教育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情绪。如今社会压力很大,很多平民家庭,抱起砖就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放下砖又无法养活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肯定会有很多教育方面的缺憾。将来长大后如果再去抱怨原生家庭,其实对父母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我们原本就不应该那么苛刻、那么挑剔,世间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呢,谁不想给孩子最好的呢。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在上初三。人到中年后我才明白,指责原生家庭对父母不公,这种行为有点不妥。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有家庭教育,有学校教育,还有自己的感悟。特别是后两者,完全能够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多父母文化水平低,甚至不识字,但依然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他们懂得感恩孝顺父母。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毕竟每一代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居多。每个家庭中,父母都在努力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与其抱怨原生家庭,不如奋发向上。要自我感悟,理解父母,明白生活的艰难。积极与父母沟通,主动承担责任,以更好地成长自己,就如同《都挺好》的大结局那般,每个人都需要与原生家庭达成和解。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