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高考第二天。
7 时 30 分左右,细雨时而停下,时而落下。广大考生陆续来到考场,一个微笑,那是会心且温暖的;一次击掌,那是默契十足的……这些都成为了考场外温馨而难忘的画面。
高考,并非只是考生独自进行的战斗。在考场内,考生们笔耕不辍,奋力书写着自己的未来。而在考场外,陪考团们经受着风吹、日晒、雨淋,成为考生最坚实的后盾,将温暖与力量传递给考生。
“检查一遍身份证,再检查一遍准考证……”在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的省实验考点外,高三年级主任王庶赫正在嘱咐自己的学生。他已经第 12 年来到考场外为学生们加油鼓劲了。
王庶赫主任向记者讲述,在 12 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陪伴考生参加考试,自身的心态也经历了诸多变化。起初陪考时,他比考生还要紧张。而到了现在,他能够给予孩子鼓励和依靠。当看到孩子们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他与同事都深感欣慰。
在接送考生的众多家长里,有一位头发雪白的老人特别引人注目。这位老人姓宗。她和老伴一起,带着儿子、儿媳以及女儿、女婿共六人,特意前来给孙子送考。
高考前,孩子询问老人:“奶奶,我考试的时候您能来送我吗?您来了,我心里会安定一些。”于是,老人带着老伴以及孩子的父母、姑姑一家前来。老人表示,从孙子 1 个月大时就一直带到了现在。中考时,老人陪伴着孙子,如今高考,老人也来接送。老人笑着说,以后孙子考研究生如果需要,自己也会陪伴他。
奶奶和家人为了缓解孙子的紧张,制造了一些小惊喜。家里贴上了对联,还摆上了向日葵,营造出了特别好的氛围感。老人表示,高考只是人生的开始,不会决定人的一生。我们在短跑方面可能跑不过,但跑长线也是可以的。反正都能上大学,要是本科考得不好,还可以继续学习,去考研究生。就算将来在事业上拼不过,拼长寿也是可以的。总之一句话,踏踏实实、健康快乐就行!”
9时,考试铃声响起,高考第二天的考试正式开始。
陪考团在考点外警戒线旁不愿离去。有的家长打开小马扎并就地坐下。大部分家长默默地看手机。偶尔有家长互相交流几句,且话题围绕高考和孩子。
我向单位请了三天假,目的是专门陪伴女儿参加高考。我深知在考场外干坐着可能没什么实际作用,但我就是想在女儿考完后,能够第一时间见到她。如果女儿考得好,见到我后一定会乐意跟我分享她的喜悦;如果女儿考得不好,我会带她去吃美味的食物,想尽办法让她开心。马松霖这样说道。
吴迪也是请假来陪考的。他说他家女儿不让他过来陪考,还说让他正常上班就行。不过他不放心女儿,还是请了三天假过来看看。他觉得孩子从考场内走出来看到很多父母在等孩子,如果自己不在,孩子会失落。
高考,是青春最美好的样子。
广大考生或许无法亲眼见到这些陪考的身影,但是要记得,在你的身后,一直有一支规模很大的队伍在为你守候着。
愿你们纸绵墨利,笔也顺手!
愿你们在盖上笔盖的瞬间,有如勇士宝剑入鞘,充满骄傲!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
摄影 郭亮
摄像 明鑫睿
编辑: 赵鹏 吉网新闻热线:0431-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