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之下,要如何高质量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呢?又该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育培训组织与管理队伍呢?在 3 月 31 日至 4 月 2 日期间,于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基础教育培训工作研讨会”,试图为这些问题给出答案。
培训要增强广大教师与校长培训的获得感和行动感。应以名师名校长为引领,构建起优秀教师、校长的成长发展体系。要制定分阶段的培训规划,开展分层进阶的培训。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组秘书处秘书长黄贵珍如此表示。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对这一点十分认同。他认为,校长培养需充分借助教育领导学、教育政策学等学科知识,把这些知识和校长培养培训工作紧密相连,给校长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丰富的培训资源;当面临人工智能等外部因素的挑战时,要着重提升学校的数字化治理能力,重视培训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为校长提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知识与资源。
我们发现,当教师得到认同时,他们的事业心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提升;当教师得到尊重时,他们的成就感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提升;当教师得到关怀时,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提升;当教师得到理解时,他们的自信心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提升。并且,教师职后培训的效果也会最大化。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的校长马骏作主旨报告,报告的主题是《职后培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分别是职后培训的现状分析、未来教师的理想画像、职后培训的实践探索以及职后培训的效果反思。
从多年的培训经验出发,针对马骏的观点,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陈锁明再次强调了培训需求的重要性。他指出,作为培训者,需要关注教师和校长的需求,尤其要关注专业方面的需求以及情感方面的需求。并且,我们不但要了解和满足这些需求,更需要激活和引领这些需求。陈锁明提出,当前的教育培训在多个方面都需要进行体系化建构。其一,在培训内容方面;其二,在培训方法方面;其三,在培训评价体系方面;其四,在培训基地建设方面;其五,在培训基地能力提升方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的龚河华对北京师范大学开展教育培训组织与管理工作的主要思路和举措进行了介绍。他着重指出,在新时代,教育培训需遵循教育以及校长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要加强内涵方面的建设,全力开拓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培训新态势。
随后的圆桌交流环节主要探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教育培训基地人员能力提升”这两个议题。与会人员对当前教育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展开了探讨。他们认为,作为培训者,需要不断加强自我修炼,要明确培育者的专业画像能力,还需具备专业理念梳理能力、专业研究能力、专业学习与反思能力、项目管理与评价能力、循证改进能力等。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的副主任石艳,她同时也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教授,她表示。
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于维涛对本次研讨活动作出了高度评价。他觉得本次研讨活动具备“最天时”的条件,具备“最地利”的优势,具备“最人和”的氛围。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以“高点定位”作为导向,以“高标规划”作为指引,以“高端推进”作为方式,以“高峰引领”作为引领,构建了中国特色的校长培训体系,对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进行了完善补充。
本次研讨会是由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一同主办的。来自全国部分省市区的教育行政领导者参与其中,教育培训组织与管理者也参与其中,教育理论研究者参与其中,一线教育实践工作者也参与其中。他们共同探讨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培训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培训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培训工作的解决策略等。通过这些探讨,为构建全国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共享体系,形成教育培训工作交流常态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文刊发于《中国教师报》2024年04月10日第2版;
原文链接: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