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把创造性当作学习的重要目标,创造与学习相互交织。创造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而深入地学习则需要采用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文献记载显示:如今已有几百种创造技法在世界各国得到应用。学生应当学习并研究这些人的聪明办法,有针对性地将其应用到学习当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一、要激发自己的丰富想象,提高创造力水平
想象是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比如,中学生未曾到过战争前线,也未曾亲眼见到我军将士英勇杀敌的情形,然而在他们的脑海中存在着山洞、树林等诸多原有的表象,并且他们也曾在电影银幕中看到过人喊马嘶的战斗场面。当他们从报纸或广播中得知战场消息时,能够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改造和重组。这样,就可以间接“创造”出战场上我国人民解放军英勇杀敌的新形象。
想象在人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若离开了想象,人们便无法有预见之事,也难以有发展之举。想象是极具价值的创造因素。科学家的假说需要想象,设计师的蓝图离不开想象,画家的创作依赖想象,作家的任务塑造依靠想象,工人的技术革新也需要丰富的想象。
二、探源索隐
学习时,要从事物的联系角度去思考。去追索偶然发现背后的起因,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探寻根源和隐秘,追寻那些促使前人发现或发明定律、定理和公式的思路;从寻找事物的各种原因里,去探索创新的思维方式,激发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些智商高的同学,对探寻根源和隐秘的方法是有着浓厚兴趣的。
三、辨异求同
要善于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打开思路。不要去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要“逼迫”自己通过不同的思路去达到同一个目标。从比较当中去发现问题以及新的情况,去发现老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去发现已知情况的新变化,让自己的创造欲在执着的追求过程中受到激发,培养自己创造性解题的习惯。在创作中,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思路是精华所在,从小就对其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四、立体思考
要研究认识对象的各个方面、各种联系以及“中介”。进行纵串和横联,进行立体思考,从事物方面的联系去发现问题以及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关系,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找出纵向系列、横向系列以及它们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立体系列,让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展现出创造的前景。有些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衔接,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需要创造力和才能的。
五、纲要浓缩
努力去编制学习提纲,将学习内容进行浓缩,让“点的记忆”转化为“线的记忆,进而构成网络。学习提纲要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老师的讲授,要进行延伸发展,把发现问题和创造紧密联系起来。提纲浓缩后,做到博约相宜,形象直观,重点突出,拟制起来简便,应用范围广泛,便于复习,也有利于创造。浓缩学科的精华部分,找到关键之处,这能展现个人的功力,是一种很有效的好方法。
六、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发展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丰富的知识经验。新的形象和设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旧知识、经验和表象进行选择、加工与重组。中学生应当通过各种活动,积极与周围客观现实生活广泛接触和交往,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增长知识经验,扩大认知视野,为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
七、智力激励
“智力激励法”是一种在世界上被普遍推广的创造技法。它是以专题讨论会的形式来进行的。通过充分展开扩散思维的过程,能够进行信息的催化。这样可以激发大量的创造设想,进而形成综合创造力。在运用该方法时,讨论的主题必须明确。其目的是要克服通常在讨论会中,自我评价系统和相互评价系统对萌发创新思路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以达到集思广益、激发创造的效果。“智力激励法”能促使信息发生催化作用,进而产生连锁反应,形成综合的创造力。在讨论会上自由发表的意见,对于每一个与会者而言,都是一种信息刺激。如果这种意见被理解,就会被纳入自己的认识结构之中。这样一来,新信息会与旧信息相融合,新信息也会与其他信息相融合,从而产生一些新观念。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联想作用,能够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念的萌发。搞发明创造需要集思广益。只有在自由发言的情况下,才能够收集到众多的信息和观念。
八、趋势外推
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存在着内在联系。凭借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研究影响事物发展的基本因素以及限制条件,还能推测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而制定出合适的对策。这个学习方法需与科研和学术研讨会相结合来进行,这样其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创造实践。现代世界是信息的世界。如果信息不灵,就会一事无成。搞科学与学术研究时,如果信息不灵,也不会有所突破。
九、类比模拟
在学习时,要能从自然界或有成果的事物中,去寻找与创造对象相似的东西,并对其加以模拟,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从个体的成长历程来看,模仿是创造的先导。然而,我们所追求的是在模仿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例如仿生学并不仅仅只是模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培养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通过类比模拟来寻求创造。类比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有拟人类比法,还有直接类比法,以及象征类比法、因果类比法、对称类比法、综合类比法等。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动脑和动手,所以培养这两种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学习是有方法的,但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每一种学习方法都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不存在所谓的“万能之法”。
上面谈的只是对创造性学习思路的部分提示,并非创造性学习方法的模式。真正有效的创造性学习方式正在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被创造出来。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