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窦瀚洋
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的“尚小驿”给外卖员提供汤圆。
一名外卖员在“小哥驿站”休息。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在杭州市钱塘区的一个小区门口,这个小区被称为“小哥友好小区”。外卖小哥在此处扫码,进行身份认证。这张照片是朱红丽拍摄的。
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有一处“小哥驿站”。这是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所拍摄的。
新就业群体对城市美好生活有着重要的创造作用。浙江省杭州市作为平台经济的重要地区,近年来一直不断地加强对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以情感温暖“新”群体,用爱心关爱“新”群体。
杭州为了更好地凝聚新就业群体并为其服务,推动构建健康的新就业形态用工关系,大力营造有利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政策引领、创新举措、优化服务等多个方面,持续推动新业态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提供一站式“家园”服务
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路 247—1 号有一座 6 层楼房,这座楼房挂着“诺巢公寓”的招牌,快递小哥张浩东就居住在这座楼房里。
一张床位每个月的价格仅为 600 多元,这个价格是市场价的 1/3。小张来自河南,在杭州从事快递行业已经 7 年了。现在他住进了既廉价又环境优美的公寓,在工作之余,他可以在公寓内的“尚小驿”服务站点稍作休息,还能在“小哥食堂”就餐。
小张称,在杭州市区这片寸土寸金之地能够享受到这般暖心的服务,这使得“漂”着的心渐渐安定了下来,他觉得这里就如同他们的家一般。
快递员和外卖员骑电动车时,充换电存在不便。“尚小驿”服务站点承包了一处高架桥下的空间,在这里设置了电动车停放区域,还配备了 7 个换电柜和 100 个换电口。“小哥们”早出晚归,常常错过饭点,“小哥食堂”特别推出了“夜宵档”。“尚小驿”服务站点负责人王琢如介绍说,“诺巢公寓”目前有 700 多名快递配送员入住,日均有 200 多名快递配送员在站点享受到了“住、学、健、食、乐”一站式的“家园”服务。
上城区的楼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新就业群体在这里聚集。位于杭州“窗口”城区,方圆 1.6 平方公里的湖滨商圈,每天都有数千名外卖员、快递员以及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在忙碌奔走。无论是酷暑时节还是寒冬时刻,当他们感到疲惫口渴时,都能够在“尚小驿”稍作休息,喝上一口水。
上城区委社会工作部的一位负责人进行了介绍。他们以新就业群体的需求作为导向,由上城区组织部来进行统筹,多个部门共同联动。其重点在于解决“急难愁盼”这类问题,而这也就是建设“尚小驿”服务站点以及办好民生实事的起始点。如今,上城区在商圈处建立了 164 个“尚小驿”服务站点,为快递员等提供暖心歇脚等服务;在上城区的楼宇处建立了 164 个“尚小驿”服务站点,为快递员等提供医疗应急等服务;在上城区的小区处建立了 164 个“尚小驿”服务站点,为快递员等提供便利服务等。这些服务站点为快递员、外卖员们提供 6 大类 24 项服务,打造了 10 分钟可及的温馨“港湾”。
杭州市拱墅区有类似的“小哥驿站”很活跃。祥符街道某商场门口专门设置了“小哥泊位”,还设置了电动车换电柜。针对新就业群体的烦心事,如车难停、电难充、无处吃饭休息等,祥符街道在综合体广场等地方打造了 24 小时不打烊的“小哥驿站”,这里不仅提供休息服务,还配套有冰箱、微波炉、雨具护具以及饮水、充电设备。
充分保障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
前不久,拱墅区的快递小哥小王碰到了一件令人烦恼的事。当初他与快递网点约定了“新工薪资 8000 元保障”。然而没过多久,该营业部就关闭了。网点负责人以小王当月派件量未达标为理由,拒绝支付他的工资。并且负责人还称,双方并非劳动关系,只是“合作关系”。
多次沟通都没有结果之后,小王记起了附近存在一家拱墅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石桥(新业态)派出庭,于是怀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前往那里寻求帮助。
派出庭工作人员接到案子后,联动石桥街道司法所等职能部门,成功查找到该营业部负责人。首先从小王与网点的劳动关系是否成立这一角度入手,如同“抽丝剥茧”般,逐步捋清了案情的脉络。随后组织了庭前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小王成功追回了 3481.91 元劳动报酬。
近年来,新业态经济发展迅速。杭州的新就业群体队伍在不断壮大。充分保障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这件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以拱墅区石桥街道为例,该街道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 1.8 万余家,新就业群体人数不少。怎样能更好地协助该群体更快地处理劳动纠纷,不让“薪酬”成为“心愁”呢?
去年 6 月为此,拱墅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成立了拱墅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石桥(新业态)派出庭。该派出庭将新业态劳动纠纷处置当作主攻方向,成功地帮助新就业群体缩短了维权时限。到目前为止,石桥(新业态)派出庭一共受理了 197 起案件,涉及的总金额为 225.5 万元。
石桥(新业态)派出庭能够充分保障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街道也会全力推动资源共享这一工作,从而让石桥(新业态)派出庭的辐射范围得以更广地拓展,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拱墅区石桥街道社区治理服务中心主任俞紫阳如是说道。
杭州一直在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一直在为其努力。
今年 9 月,14 家快递企业在杭州联合发布了《快递员关心关爱承诺践行五大措施》。这些企业承诺会依法与快递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且会为快递员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在年底前,全日制员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 90%以上,社保参保率要达到 70%以上。同时,这些企业还将逐步实现快递员工伤保险的全覆盖。这是浙江快递企业集体向快递员许下的承诺。
挂牌“小哥友好小区”
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江山云樾南府东门处,外卖员小林将手机拿出,接着在入口处张贴的“小哥码”上进行了扫描,随后手机显示屏即刻跳出“扫码成功”的提示信息,紧接着小林迅速通过并进入小区开始送餐。
小林是钱塘区“小哥码”的注册用户。小林表示:“现在一扫码就能够进入小区了,这比之前手写登记要方便许多。”
小林称,部分小区管理较为严格,外卖员得在门卫处进行繁杂的各种信息登记,然后一路小跑着进入门内送餐。还有些小区由于物业无法核实外卖员的身份,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不允许外卖员进入门内,只能等待业主前来取餐,这样就无形中使配送时间延长了……长久这样下去,便造成了配送“最后一百米”的尴尬局面。
钱塘区为了解决快递员、外卖员所面临的“门难进、车难停、楼难找”这样的状况,推出了创新的举措。在 30 个试点小区挂牌了“小哥友好小区”。
这些小区在大门处张贴了专属二维码。快递员和外卖员只需拿出手机进行扫一扫操作,就能够实现身份认证。他们还可以通过线上查看“小区地图”,利用“一键导航”快速定位到送餐送货的楼栋。与此同时,小区也能够掌握这些小哥的行动轨迹。
以白杨街道凌云社区为例,此社区包含 4 个住宅小区和 2 个商业综合体,常住人口超过 1 万人,在用餐高峰期,外卖量非常大。“我们的站点一共有 231 名外卖员,以往每人每天平均能送 50 多单。如今实行免登记后,大家都表示送餐速度明显变快了,完成的单数也有所增加,平均一天能够多赚三四十元钱。”凌云社区某外卖平台站点负责人肖贯恒说道。
钱塘区为这些小哥“畅行”开辟了“绿色通道”。
钱塘区聚焦新就业群体在吃、住、行、休憩、托育、保障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创新推出“小哥关爱”的十大举措,用心用情为“小哥们”打造第二个“家”。158 个“小哥之家”可以提供休憩场所;在社区食堂里,15 元就能享用到一顿两荤两素的“骑手套餐”;每月只需 600 元,就能够拎包入住“蓝领公寓”……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