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老盈盈
互联网增资网络小贷的步伐在加快。
记者从启信宝数据得知,8 月 2 日,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即“美团小贷”)的注册资本增加到 50 亿元并获得核准。实际上,从去年起,像腾讯、新浪以及字节跳动这样的多家互联网巨头开始陆续向其旗下的小贷进行增资。有的网络小贷公司将注册资本提升至 50 亿元及以上,并且完成了实缴,满足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关于跨省经营的注册资本门槛要求。
苏宁金融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杜鹃认为,在强监管的环境下,这些互联网平台若想在全国开展业务且用户覆盖面广,就需要一个全国性的牌照来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要符合监管对于跨省经营的要求;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表示,陆续进行增资,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实力,这体现出他们对网络贷款业务前景的看好;另一方面则表明了他们合规经营、稳步扩大业务规模的决心。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空间看起来在收紧。然而,实际上这也是企业在监管的环境下迎来了转型的机遇、迎来了健康发展的机遇、迎来了有序发展的机遇。
多家互联网巨头增资旗下小贷公司
近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有了最新变更。显示美团旗下的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团小贷”)进行了注册资本变更。其注册资本从 30.58 亿元增加到了 50 亿元,且由全资股东方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认缴。
美团小贷于 2016 年 11 月成立。它主要给美团平台上的用户以及中小商家提供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初期的业务主要是以导流和联合放贷为主。美团 APP 页面中的美团月付、生意贷、美团借钱等这些都是美团小贷的产品。美团公司财报显示,美团自小贷成立起就开展了 TOB 和 TOC 的信贷业务。比如为商户店铺提供额度 5 万的极速贷,还有额度最高 50 万的经营贷等。2016 年年末,美团获得网络小贷牌照,其主要目的是开展 TOB 信贷业务。对于 TOC 方面,有“美团月付”和“美团生活费”等“分期”产品。
美团集团对旗下的美团小贷公司进行了增资,除此之外,其他的互联网平台也有了增资的举动。已有多家巨头旗下的小贷公司,其注册资本已经超过 50 亿元。据经济观察报记者查询启信宝数据可知,我国注册资本金为 50 亿元的网络小贷有 7 家。并且实缴资本达到 50 亿元以上的网络小贷公司有 3 家。
2021 年 3 月,新浪金融旗下的抚州市新浪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变为 10 亿。4 月,腾讯旗下的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从 25 亿元增加到 50 亿元。6 月,字节跳动旗下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从 30 亿元增加到 50 亿元。此前注册资本已达 50 亿及以上的有三家,像蚂蚁旗下的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其注册资本是 120 亿元;百度旗下的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70 亿元;苏宁旗下的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60 亿元等。不过,以上这些网络小贷公司并非全都是实缴的,比如抚州市新浪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实缴 5 亿;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实缴 25 亿;美团小贷实缴 4.6 亿。
有 3 家网络小贷公司完成了 50 亿以上的实缴。其中,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为 70 亿元且已实缴;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从 80 亿追加到 120 亿并已实缴;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 2020 年 4 月将注册资本从 45 亿追加到 60 亿,并且已实缴。
一位地方性小贷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除了网络小贷公司之外,有些地方小贷公司在不断增资。这些地方小贷公司一般会增资到 10 亿,有些则准备增资到 20 亿。目前 50 亿元的增资政策尚未落定,所以小贷公司都还在观望。
缘何增资?
互联网巨头为何频频增资旗下小贷公司?
2020 年 11 月 2 日,银保监会与央行共同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此办法从股东方面、注册资本金方面、经营范围方面以及平台资质方面,为网络小贷设定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同时,也对网络小贷在经营过程中的风控体系、单户上限、融资杠杆、联合贷款、贷款投向等方面划定了若干条红线。要求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其注册资本不低于 10 亿元人民币,并且是一次性实缴的货币资本。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其注册资本不低于 50 亿元人民币,同样是一次性实缴的货币资本。
杜鹃向记者表明,这些互联网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其用户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因为如此,就需要一个全国性的牌照来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首先,应当符合《征求意见稿》中对于跨省经营的相关要求。此外,网络小贷牌照与消金牌照存在差异,网络小贷不仅可以开展面向 C 端的消费金融业务,还能够开展面向 B 端的小微信贷业务。
苏筱芮表示,多家巨头进行了增资举动。这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实力,体现出它们对网络贷款业务前景的看好;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它们合规经营、稳步扩大业务规模的决心。自去年网络小贷新规颁布之后,小贷行业一直在持续进行洗牌,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地凸显了出来。苏筱芮分析道,从行业形势来看,巨头选择增资有以下一些原因。三是从年初开始,各巨头在金融板块上的动作不断,加快了补齐自身短板、构建生态系统的步伐,而在金融板块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贷款业务,自然就成为了巨头们竞相争夺的领域。
传统小贷公司与之相比,网络小贷牌照没有注册地范围的限制。其业务范围由互联网平台的经营范围所决定,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全国的信贷需求。在实现跨区域经营之后,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获取客户的成本。
很多上市公司和互联网企业都很青睐网络小贷牌照。近年来,网络小贷公司凭借金融科技的力量,既拓宽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边界,又有一些不具备场景、科技和用户优势的网络小贷公司,只片面地追求用高息来覆盖风险,并且借助网络小贷的牌照优势把这种高息业务推广到全国,这在客观上使普惠金融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差了。
网络小贷经历一波繁荣发展后,监管随即采取行动。监管出台了管理办法,对机构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淘汰了落后产能。在 2017 年 11 月 21 日晚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省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即暂停批设互联网小贷牌照。网贷天眼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在 2017 年 11 月 21 日这个时间节点上,市场上拥有的网络小贷牌照数量是 249 张。其中,已经完成工商注册的有 229 张,而那些已经过了公示期但还没有完成工商注册的网络小贷牌照数量是 20 张。
2019 年 9 月之时,网络小贷行业有了新消息。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称,已打算对网络小额贷款实施差别化监管,正在研究并制定全国统一的网络小额贷款监管制度及经营规则,新的监管细则会提升准入门槛,实行分级管理模式,以此促使网络小贷款从业机构扶持优秀、限制不良,实现规范发展。之后,《征求意见稿》正式出台。
《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新规尚未正式发布,后续是否会有变化尚不可知。并且,《征求意见稿》还为存量跨区业务整改设定了 3 年的过渡期,给小贷公司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