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在新时代教育中是必然的选择且有相应要求。当下,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起到了制约作用。重庆谢家湾学校在十余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一直积极地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以此来推动学校系统的改良。他们形成了“低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育人模式,让基础教育从能够“有学上”转变为能够“上好学”,从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什么是学习方式变革?
第一,变革学习方式对于凸显学生主体性来说是必然的要求。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然而,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受教者身份,并不会对其在学习以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造成阻碍。从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是要发展素质教育,都始终需要将学生放置在核心地位以及作为目标主体。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实践探索的中心。学校进行的一切实践探索都围绕着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应当成为统一的价值认同。
第二,学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专业自觉,其中变革学习方式是重要方面。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教育和培养学生,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对学生学习,尤其是学习方式进行变革。这不仅仅是对单一学习方法条件的改变,还涉及到课程、教师、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系统改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是处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双减”政策把目光聚焦在了学校课堂质量上。时间虽然减少了,但质量不能降低。“研究”在减负与提质之间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这两者之间的重要杠杆。重庆谢家湾学校在 2021 年开办了初中。从作息时间方面到教室布局方面,从早读的地点到试卷的评讲方式,从小中衔接的事宜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从每个孩子各学科的学习水平到某个孩子嗜睡的成因,我们都进行了研究。研究涵盖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教育环节以及每一个教学流程。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教育本质常识体现出来,这成为了我们的研究自觉。通过常态且持续的深度研究,使得教师们远离了职业倦怠和补课的漩涡。
第三,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变革学习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研究往往是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这种倾向使得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不够广泛且不够深入。目前学校教育面临诸多核心痛点,像学生学习兴趣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效益偏低等。这些痛点正是学习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习内容与生活相脱节,内容僵化且单一,缺乏实践性;其二,学习方法被动且单一,以听练背为主,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效益低下;其三,学习组织忽视学生个性,个体学习体验被弱化,使得因材施教难以实现;其四,学习评价注重存量、重视结果,缺乏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变革学习方式,是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重庆谢家湾学校聚焦“学生学习”这一核心环节,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展开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组织、学习评价等方面推动学校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通过营造轻松从容的课堂氛围来构建民主的学习环境。谢家湾学校经过十余年对减负提质的研究发现:运动的充分程度、交往的开放程度、积极情绪与成绩以及教学质量呈完全正相关。
学校拆除了教室讲台,采用圆弧形课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学习讨论、争辩等方式构建了伙伴型师生关系,从而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校园实行“无铃声”制,全天都没有铃声,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自由去洗手间、喝水或者休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间休息的时间和方式,实行了信任型教学管理。谢家湾学校初中部延续了这种模式。中学的孩子们每天都能保证有 10 小时的睡眠。他们每天还会有 1.5 到 2 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在三餐的时候,他们会收看《新闻联播》。学校的阅览室被布置得非常舒适温馨。所以,学校里“小胖墩”的数量特别少,“小眼镜”的数量也比较少。而且,不管学生的成绩如何,他们都很自在自信,状态都很好。
第二,通过丰富的学习内容来拓展校园的学习视野。学校以各学科的学习内容为基础,把校园环境、生活环节以及人际交往等都转化为学习资源,并且师生一起研发了丰富的学习内容。
学校历经 3 年进行研究,形成了 30 万字的成果,让课标能够精准地与每一节课以及每一个孩子相对接。在课程内容方面,编写了 152 套学习材料,以此作为国家教材的补充;还设立了 200 余个社团,用于拓展和丰富学习内容。学校在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方面,将其与课程、课堂进行一体化考量和融会贯通。把作业当作更具个性化、精细化的课程内容,重新塑造作业观。从作业的形成、完成以及评价等环节来优化管理,包括全批全改、面批面改,还会提供个性化辅导以及差异化选择。学校坚持作业科科清、天天清的制度,以避免因问题堆积而无法及时解决,从而导致形成学困生。校园环境方面,阅览室、教育博物馆、实验室、大礼堂、聊天室等这些非正式学习空间是全天候开放的。教室分布采用的是社区式学习空间制,学生被交错安排在不同年级的教室和功能室里,以此来强化社会适应。全校实行自助午餐制度,学生在自主取餐用餐以及餐间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均衡膳食和用餐礼仪等。还推行了以自然班为单位、人人参与的自编课间操制度,学生通过学习整合音乐、运动等要素,创编出适合班级的自编操。
在中学阶段,我们依然坚持让孩子们进行全面且丰富的学习。地理、生物、艺术等这些不属于中考的科目,一节课都不会减少;而语文、数学、外语等中考科目,一节课也不会增加。小学的孩子们在历年的市区质量监测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中学部成立仅仅半学期,从阶段性的学情诊断来看,他们的学习情况也很不错。
第三,通过互动的学习过程来形成高效的学习效能。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与外界互动时,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其中,全面地进行思考。他们可以在具体的学习情境里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习效能。
学校将“讲练背”这种学习方式进行了改变,改为以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改变,形成了基于学生发展的“三生三动”(生态、生长、生活,主动、生动、互动)课堂模式,这种课堂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们在持续探究的过程中,以各学科的 150 余节典型课例作为抓手。通过这些课例,我们总结并提炼出了分层教学的实践经验。基于这些经验,我们编写并出版了七门学科的《教学建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障每名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享受到 6000 余节高质量的随堂课。课堂上,教师注重把学习内容和可观、可感、可体验的直接材料及经验相融合。教师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里与已有的认知建立起联系。学生通过与学习材料、伙伴、教师进行互动,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深度建构。在各学科聚焦问题解决的 517 个小梅花课程综合性专题活动中,激发了质疑、讨论、合作等互动学习的过程。
孩子们在互动的学习过程里,其理解能力得到了发展,辩证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应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校的办学活力被激发了。
第四,通过对话发展的学习评价来提供内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以“着眼于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这一稳定的评价导向为依据,构建了具有发展性、互动性、即时性、情境性等主要特征的对话式评价体系。
谢家湾学校的教师评价制度采用多要素考核制。在教师的升迁晋职中,考试分数评价所占权重不足 30%。然而,一个班级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该班的肥胖指标、近视指标、上课外补习的学生比例等方面所占权重更高,起到了良好的评价导向作用。在学生评价方面,建立了以对话评价为核心的综合评价制度。完善“课堂评价+专题活动评价”的学习过程评价,能够让评价转化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完善“综合能力+个性特质”的综合素质评价,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完善“人人参与+自主拓展”的情境评价反馈,同样可以让评价转化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对话式的学习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还提高了学习动力。
重庆谢家湾学校在改革实践中以学习方式变革为核心。它通过动态调整来优化学习氛围,通过动态调整来优化学习内容,通过动态调整来优化学习过程,通过动态调整来优化学习评价。以此撬动课程、教师、文化、制度的系统变革。进而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出了一条学生“低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育人路径,促进了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
(作者系重庆谢家湾学校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1月05日第5版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