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供应链改造野心】
京东进入酒旅领域的根本动机在于对供应链进行深度改革的雄心。刘强东曾明确指出,酒店供应链存在混乱且费用高昂的问题,而京东的愿景则是将客户支出削减至行业平均水平的2/3,具体措施包括将原本60%的行业毛利率降低至20%。该策略继承了京东在零售业中“低价高效”的基因,然而,酒旅行业的供应链复杂性远超一般电商平台——酒店资源分布广泛、服务质量难以统一、佣金体系僵化,京东是否能够凭借其供应链整合能力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这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0佣金”噱头背后的现实困境】
京东凭借“零佣金、高额补贴、无捆绑销售”的独特优势,试图模仿电商领域的价格竞争策略。但酒旅市场的核心问题并非仅仅是佣金的高低,而是关于流量分配的权力争夺。目前,在线旅游平台(如携程、美团)掌握了超过80%的公共流量资源,中小型酒店即便对高额佣金有所抵触,也必须依赖这些平台来吸引顾客。若京东不能提供替代性的流量渠道,仅凭补贴措施,难以打破酒店与在线旅行社之间的共生格局。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同一酒店在京东和携程上的最终售价差距不到5%,补贴的力度尚未达到足以颠覆市场格局的程度。
【生态协同的想象力与局限】
京东力图借助业务间的相互配合来提升酒旅领域的价值。据调查,有高达40%的外卖消费者会同时购买京东电商平台上的商品,这表明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对核心零售业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酒旅业务与京东主业的协同作用相较于外卖业务要薄弱许多——外卖业务可以依托达达的即时配送网络,而酒店预订业务则需要从头开始构建地推资源、系统对接以及服务标准。尤为重要的是,频繁的在线订餐活动能够顺畅地引导顾客流向低频次的酒旅消费,而若要实现这一转变,其难度则会显著提升。目前,京东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在赋能方面还仅限于理论探讨。
【OTA的护城河:数据与场景捆绑】
与美团、飞猪等竞争对手相较,京东的不足之处体现在其场景化运营能力的不足。美团通过整合“到店消费、住宿、文化旅游”等多元化产品,增强了用户的忠诚度;而飞猪则借助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将支付和会员权益进行了整合。相比之下,京东的酒旅业务尚停留在单纯的比价工具层面,既没有独特的酒店资源,也未形成独特的客户体验。此外,头部酒店集团诸如华住、锦江等,其自有渠道的比重正逐年增加;若京东无法提供技术支持或增加客户资源,仅凭“去中介化”的口号,恐难以吸引到优秀的合作伙伴。
【持久战的关键:耐力大于魄力】
京东在酒旅领域的投资力度不及外卖业务,这体现了其在战略上的保守态度。然而,该行业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耕耘:酒店系统的升级换代周期较长,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甚至需要地面团队进行逐个谈判。刘强东曾向团队下达指令,要求“五年内不追求利润”,然而,资本市场是否愿意为这种缓慢的供应链改革承担费用?京东近期的招聘举措表明它在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然而,业界更看重的是该公司是否能够持续采取“高投入、低回报”的发展策略,而非仅仅陷入短期的价格竞争。
【结语:浪花大小取决于资源倾斜度】
京东能否在酒旅领域引起波澜,关键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首先,流量转化率的高低,即能否将6亿活跃的电商平台用户成功转变为酒旅服务用户;其次,供应链改革的程度,是否愿意投入资金对中小型酒店的系统和库存进行整合;最后,生态合作的可行性,比如通过企业采购、会员积分等途径来提高用户的重复购买率。目前观察,京东正处在探索阶段,若未能在外卖业务与酒旅领域构建起一脉相承的本地生活策略,那么在局部市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