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机构门口前来面试的大学生
封面新闻 记者熊英英 实习记者 刘旭强
没有专业限制,也不要求有工作经验,只要参加培训,就能够介绍工作并拿到高薪。这样仿佛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否真的存在呢?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今年 21 岁的成都大三学生李毅(化名)提前加入了找工作的行列。没想到没找到工作,却糊里糊涂地办理了“培训贷”,欠下了上万元的贷款,并且想要终止贷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不是仅这一个。律师表明,以招聘作为缘由,让求职者去办理贷款并缴纳培训费的这种行为,确实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同时,律师也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期间要注意进行防范,避免遭受欺骗而导致自身受损。
求职误入培训机构 大学生欠下万元贷款
李毅接到面试通知
李毅目前处于大三阶段。他学习的是工程造价专业,但对这个专业并不满意。他心中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程序员。今年 4 月,他在网络上发布了求职简历。没过多久,他就接到了成都一家信息技术公司打来的电话。
之前我未曾接触过技术开发,面试官称只要感兴趣,即便零基础也能够学习。李毅告知记者,他并未向该公司投递过简历,然而却接到了招聘电话。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在 4 月 20 日,他前往该公司参加了面试。
面试官首先询问了李毅的毕业院校等基本信息。接着告诉他,只要通过面试,并且接受 3 到 4 个月的培训,公司就可以将他推荐到相关企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每月至少能拿到 4000 到 5000 元的工资。同时,期间需要缴纳一定的培训费。
公司先垫付培训费,学员在半年后开始还款,还款期限一共是 18 个月。在培训的前 3 个月,公司给学员提供 4000 元的生活保障。李毅一开始有些犹豫,担心学完后找不到工作。然而,禁不住对方的一再劝说,几天后,他顺利通过了复试并与该公司签约。
李毅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下载了名为“找我学”的手机 app,并且录入了个人身份信息。当时只是被告知以后还款需要用到这个软件,然而直到收到还款信息,他才意识到自己办理了网贷。
参加培训超过十天后,李毅由于诸多原因不愿继续在这家公司学习。然而,工作人员告知他,申请退款需等待 15 天,并且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违约金。经过多次沟通仍未达成结果,李毅的家人也找到该公司寻求说法。最终,他们补缴了培训费和违约金,总计 3000 元,这才解除了该项贷款。
机构说法:提前告知学员 贷款并非被迫办理
记者在某招聘网站进行查询,发现该公司发布了数量达数十个的招聘信息,这些信息是招收游戏开发以及网页制作学徒的,所开出的薪资处于 3000 元到 6000 元这个范围不等。接着,记者抵达了位于成华区的这家公司,穿过前台后沿着走廊前行,便能看到在四五个“实训教室”里都坐满了人。
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即便完全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也能够参加培训并且被推荐工作。在前期,不需要缴纳培训费,而是从开始工作后的第 7 个月开始还款。公司会帮忙办理一个分期贷款,每月的还款金额为 1100 多元,需要分 18 个月还清贷款。该贷款确实有利息,总计大概 2000 元。
公司负责人王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业务包含技术研发与培训这两个方向。在培训过程中,会安排学员参与实际的研发项目。培训结束后会为学员推荐工作,岗位以及薪资的高低会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通常保底月薪为 3000 元,目前已经推荐就业的人员普遍能够拿到 4000 元左右。
他否认了缴纳培训费必须办理分期贷这一说法。他表示可以一次性交付培训费,也可以选择贷款。并且他还强调公司不会对求职者进行诱导,这些内容都会在合同中写明。
李毅告知记者,他未曾拿到这份合同。对于合同是否写明这些内容,他也记不太清楚了。公司称合同需拿到总部签字,一个星期后会给他们,但直至培训结束,他们都未见到合同。
事实上,这种情况并非仅仅是个别的。记者察觉到,在某一网络论坛上,有一位网友曾提及,他培训 java 已经有两年时间,在成都求职的这 2 个月里,所接到的面试电话大多都是培训机构的。并且,他还列出了数十家自己面试过的培训机构公司名单。这位上述的王先生也予以承认,不单单是在成都,类似这种培训之后再推荐工作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普遍。
律师说法:招聘-培训-贷款模式存在一定欺骗性
成都网友也遇到类似情况
四川英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陈逢逢觉得,以招聘当作缘由,用推荐高薪工作当作诱饵,让求职者缴纳高额培训费的这种行为确实具备一定的欺骗性。而让求职者通过分期贷的形式来缴纳培训费,这实际上是以招聘为形式,以骗取培训费以及开展放贷业务收取相关费用为目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倘若涉及的金额比较大,危害后果较为严重的话,就有可能构成诈骗等违法的行为。
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阅历尚浅,他们对于招聘单位的实际状况缺乏充分的知晓。倘若遭遇欺骗,导致无法偿还贷款,那么个人的征信以及未来的前途等方面都会受到不良影响。陈律师表示,这种连环欺骗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性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大学生要是碰到类似的情形,能够选择报警或者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
如今毕业季逐渐临近,很多大学生都遭遇到找工作的难题。他还提醒道,大学生在求职期间一定要用心核实招聘机构的资质情况,仔细判断招聘形式是否与法律规定相契合,要是有疑惑就应该立刻向相关的劳动部门进行咨询和了解,以防上当受骗。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