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技术发展概述
Wi-Fi技术,它遵循IEEE 802.11标准,是一种无线网络通信手段。在这一标准中,物理层设定了两种操作模式:其一,是在2.4GHz ISM频段内运行的射频调制模式;其二,则是红外传输模式。最初,这一技术的设计目标是实现2Mbit/s的总数据传输速率。
技术演进历程
1999年标志着Wi-Fi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年,IEEE推出了两个至关重要的修订版,分别是:
802.11a标准,其工作频率位于5GHz的ISM频段,能够实现更快的资料传输速度。
2. 802.11b规格:持续采用2.4GHz频率范围,并对数据传输效率进行了优化提升。
2.4GHz频段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这使得802.11b标准得以更广泛地被采纳。在同年,为了解决不同制造商产品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业界共同创立了Wi-Fi联盟。
主要技术标准
技术进步的推动下,IEEE接连推出了若干个802.11标准的补充版。
802.11d:为适应不同国家的无线电法规要求
802.11g:在2.4GHz频段提供更高速率
802.11n:引入MIMO技术,显著提升传输性能
非标准技术方案
除正式IEEE标准外,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专有技术:
1. 基于802.11b的技术改进方案
2. 采用PBCC调制技术提升速率
3. 部分厂商提出的802.11g增强方案
这些技术尽管有助于增强性能表现,然而,鉴于其专利属性,它们并未得以普及,未能成为行业内部广泛采纳的规范标准。
网络架构
Wi-Fi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
接入点(AP):负责协调网络通信
站点(STA):终端设备
分布式系统:连接多个基本服务单元
网络服务功能
802.11标准主要定义了以下核心服务:
1. 认证服务:验证设备身份
2. 加密服务:保障通信安全
3. MAC层数据传送:管理媒体访问控制
4. 分布式系统服务:支持漫游功能
值得关注的是,802.11标准并未对分布式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法作出详细规定,而是明确了其应当提供的服务功能。这样的设计理念允许厂商根据自身需求,采用不同的技术路径来达成相同的功能目标。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