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承担着塑造品德、传授知识和学术导向的双重使命。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正迎来一个迈向更高水平的转折点,因此,强化导师团队的建设工作变得尤为关键且迫切。
导师队伍建设的新时代要求
研究生导师需坚定不移地承担起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使命。他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更应在思想品质、学术道德等领域树立榜样,起到引领作用。方玉明副校长在培训会上指出,导师应坚守初心,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在授课过程中传授知识,在科研领域贡献力量,在管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氛围。
分类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模式
对各类研究生,导师需实施个性化的教育策略。王华教授所提出的“四有”导师准则,着重指出导师应具备培育德才兼备之人的情怀、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才能、追求卓越的志向以及勇于承担使命的勇气。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上,应着重提升其科研创新的能力;而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则需加强其实践技能的培养。
导师管理的制度保障
健全的制度规范是加强导师团队建设的坚实基础。王广波副主任所提出的“一五一十”工作法,为导师团队的建设提供了系统化的操作手册。该法涵盖了执行上级指导意见,编制完备的管理条例,确立工作核心,以及执行具体的行动计划。
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经验
在具体指导环节,导师需构建融洽的师生互动。吕添贵副教授所传授的“教学宝典”,生动展示了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并逐步引导学生。他特别指出,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挖掘他们的潜力,并在学术辅导时,重视教学方法的传授,而非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递。
优质生源基地建设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学生的入学水平紧密相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我方院校携手共建了优质生源基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这一合作举措不仅确保了学生数量的充足,还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且有效地促进了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无缝对接。
研究生院将抓住这次培训的契机,不断推动导师培训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首先,必须完善培训体系,充实培训内容;其次,还需构建长效机制,以保证培训成效。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力求培养出一支政治素养坚定、业务技能高超、教育水平卓越的研究生导师团队。
构建一支强大的研究生导师团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要求学校、各个学院以及导师本人齐心协力。我们必须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磨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高深智慧”,顺应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方能切实促进研究生教育的优质发展。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