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保护地前的准备工作
在将包括穴盘扦插苗、盆栽成株、嫁接苗、树状月季以及裸根苗在内的各类月季品种移至保护设施内进行冬季养护之前,必须完成以下几个重要的操作环节:
1. 修枝剪叶清除枯萎枝条、衰弱枝蔓以及过于密集的叶片,以此降低营养的消耗,并提升空气流通与光照效果。
2. 补充基质需查验土壤是否出现板结或养分流失现象,随后加入由腐叶土与珍珠岩混合而成的松软透气基质,以此保障植物根系的良好生长状态。
3. 品类区分与挂牌依据品种进行分类陈列,并在上方悬挂标签,以此记录品种的名称以及移植的具体日期,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后续的管理工作。
保护地内的初期管理
进入保护区后,应立即进行充分浇水,随后使用“康圃”和“立克”两种药剂对整株进行均匀喷雾,以有效预防可能潜伏的病虫害。喷雾作业完成后,需将大棚封闭24小时,随后开启通风系统并降低温度,以防止药剂产生不良影响。
温湿度调控与防寒措施
设备监控在保护区内部,需悬挂温湿度监测设备,确保白天温度保持在18至22摄氏度之间,夜间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同时湿度维持在50%至80%的范围内。
极端低温应对当气温降至零下三摄氏度之际,应覆盖一层草帘或棉毡;翌日若天气晴朗,则需及时将防寒材料卷起以通风换气,同时每天要更换卷起的位置,以防底部植株因长时间缺乏光照而发生霉变。
露地月季的越冬防护
1. 抗冻处理在土地结冰之前,需采用“抗秀”300倍稀释液与朴绿800倍稀释液对植株进行喷雾处理,待3至5天之后,再对植株进行防寒材料的覆盖,例如使用无纺布或者秸秆等材料。
2. 定期检查每隔3至5日检查保温材料覆盖下的土壤是否出现结冰现象,并适时增加覆盖层的厚度。露天越冬应确保“无冻害”作为最基本的条件。
穗条保存与嫁接时机
若将穗条提前从母株上剪下,可以选择沙藏或者存放在冷库中(温度约7℃),然而必须在15至20天之内完成嫁接工作,以免其活性下降。
冬季修剪要点
适用地区西南和华南地区适宜在12月份进行;而北方地区则建议推迟到次年3月,以免早剪的新芽遭遇倒春寒而受到冻害。
修剪作用:控制株高、调节开花量、促进枝条更新,使株型紧凑丰满。
操作规范:
工具选择:使用专业修枝剪(如依贝电剪)和防刺手套,确保剪口平滑。
切口位置在腋芽上方约0.5至1厘米的位置进行斜向剪切,北方寒冷地区可适当延长剪切长度,确保剪切方向朝外,以便于通风。
病虫害预防在修剪前后,应喷洒杀虫杀菌药剂,例如国光的“碧来”品牌产品,以此降低病虫害传播的可能性。
修剪后的护理
修剪作业完毕后,需迅速采用防护性消毒剂(例如“银泰”)对切口进行消毒,以阻挡病原体入侵。此外,还需清除枯萎的枝叶,并统一进行销毁处理,从而降低病原体的数量。
总结
月季在冬季的管理应考虑地域差异,保护地种植时需关注温度和湿度的均衡以及病害的预防,而露天种植的植株则要着重于防冻措施;至于修剪,它是调节植株生长势度的关键环节,必须综合考虑气候条件、修剪工具以及药剂的使用,以确保来年花朵能够顺利绽放。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