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运动康复行业发展现状与资本介入历程深度剖析

Time:2025年05月09日 Read:3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除了在职业运动康复领域持续深耕外,许多商家也有自己新的玩法。

运动康复行业背后有巨大的市场,这是当下的共识。2017-18 年,大量资本进入运动康复领域,看到了其蓝海潜力——但资本似乎低估了市场教育、人才等因素的阻碍,这使得运动康复行业的发展不如资本预期,这似乎已成为行业的另一个共识。

那么,我国运动康复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呢?Lazy Bear 对此进行了一项行业研究。

具体来说,2016 年 10 月,沃克运动康复成为线下垂直行业首家获得融资的运动康复机构;2017年,天创动力、宏道先后获得数千万融资;2018年,资本大举介入, 、淑康、一东医学、优福诊所均获得融资,其中淑康在4000万元B轮融资后也获得了B+轮融资;但在 2019 年,资本似乎突然冷淡了,只有天创动力获得了 1200 万元的 Pre-A 轮投资,比起 2017 年的 2000 万元天使轮投资还少。经济下滑,资本更加谨慎。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资本热度正在消退,但运动康复市场的整体发展仍然是一个良好的趋势。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建立社会化康复中心,运动康复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2019年3月,国内十几家运动康复机构在上海成立“运动康复产业联盟”,旨在搭建行业平台,倡导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健康良性发展,促进全国运动康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几个运动康复领域的负责人都表示,今年市场上开设了许多新店,尤其是一些运动康复相关领域的外科医生也开始设立个人工作室。

懒熊运动走访了北京一家比较成熟的运动康复中心,目前1对1运动康复客户单价低至500-700,一次诊疗大约需要1小时。店内的顾客人数从 20 人到 30 人不等,淡季可能达到十几人,旺季甚至达到 35 人以上。

目前,懒熊体育已经观察到较为成熟的运动康复机构的三个共同发展趋势:扩张、在线业务和教育培训。

趋势

1. 展开布局

几乎所有以前资助的运动康复机构在过去两年中都进行了扩张。2017年,宏道在今年11月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在北京开设了第四家诊所,目前,四家诊所均持有行医执照,每家诊所规模不一,但集中在400-800平方米左右,配备了各种专业设施。早期

,宏道围绕核心业务——运动医学诊疗和术后康复,积累了一批专业竞技运动用户,如今宏道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向公共领域渗透。例如,国家体育总局的诊所主要服务于职业运动员,西大望路新开的天元宏道康复诊所一直深耕产后康复和儿科康复领域。

天元宏道诊所在儿科康复领域有布局。

资本商业运动形式是指_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是_资本商业运动形式是什么

冉然运动康复成立于 2014 年,目前在北京拥有 6 家门店,是北京线下门店最多的运动康复机构。与宏道不同,冉然运动康复更愿意追求“小而美”的境界,他的门店有200-300平方米,ping效率高。

冉然运动康复以加盟店的形式进行扩张,但创始人冉凌军认为,加盟店的标准不统一,经营管理跟不上,这也对品牌本身产生了弱化作用,因此在2018年底,加盟店亏本收回, 并进行了调整,然后冉然运动康复加快了发展步伐,在2019年开设了5家新店,其中2家为直营店,3家为控股店。门店面积不大,成本也不高,冉玲军说,今年,分店已经开始实现盈利。

除了在同一城市扩张外,一些机构会选择在周边地区开设分支机构。2018 年和 2019 年,总部位于杭州的天创动力在南京、上海和宁波开设了 4 家分公司(其中 2 家在上海),重点是长三角地区。该地区城市的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不大。

相比之下, 分店开得更远,于 2018 年底在习安、深圳和湖北开设了分店。行者的策略是在不同区域试水,并通过旗舰店将布局扩展到当地。新店的位置基本都在医院附近,有自己的客流,整体收入回报不错。

2015 年在北京开设 商店。

步行者的这种选择也与其出色的在线营销有关,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创始人李明伟是V品牌,粉丝遍布全球,有转化的渠道。自 2014 年团队成立以来,李明伟一直打算建立在线声誉。目前, 的主要在线位置是知乎和 Keep,知乎的关注者已达到 35 万,获得近 37 万条批准;Keep 拥有近 580,000 名粉丝和 200,000 个赞。趁着短视频的东风,徒步者们也开始制作短视频,专注于现场患者病情分析和运动相关动作讲解,送干货。去年,徒步者也开始试水抖音,“目前,单视频的点赞数基本都在一千左右。李明伟说。

不过,李明伟本人也坦言,在东西南北不同城市开店,其实管理要求很高,对技术团队的考验也会更大。

其实,运动康复行业盲目扩张还是很忌讳的,大家都在稳步工作。

2. 开展在线业务

除了线下门店的扩张外,运动康复领域的第二个趋势是线下业务向线上的转变。树康成立之初,将自身定位为互联网医疗康复机构,发展模式为智能硬件+App+线下运动疗愈中心。在 2018 年接受 Lazy Bear 采访时, 表示,目前 80% 的收入来自线下,他的目标是 99% 的收入来自线上收入,线下只是一个入口。

目前,冉然运动康复也在做运动康复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从伤病康复到功能训练再到公众体能,延伸整个服务周期。患者在恢复后期可以使用一些理疗产品自行恢复,所以冉然目前也在投资电商领域,比如筋膜枪、凝胶等,前期是代理,后期是自主研发。

冉然运动康复将未来的发展道路定为智能运动康复技术服务商,依托软件系统和产品输出整体解决方案,门店将只是一个载体。“我们将提供一整套标准的运营管理、产品服务、技术培训等。”Ran Ran 的创始人 Ran 说。

冉然运动康复三元桥总店。

徒步旅行者也在想办法让他们的在线追随者获利。目前,徒步旅行者将在线提供付费知识课程,既适合培训师,也适合普通消费者。在电商领域,主要制作与运动康复相关的设备和书籍等周边产品,以及健康膳食。李明伟表示,线上将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3. 教育和培训

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是_资本商业运动形式是什么_资本商业运动形式是指

高科技人才一直是运动康复领域的稀缺资源。运动康复联盟专职秘书徐克拉告诉懒熊体育,联盟未来的几项任务包括制定内部规范和行业标准,然后是人才的标准化培养。

此前,一位年轻的康复治疗师告诉 Lazy Bear ,其实有很多高校提供运动康复,但毕业从事这个领域的学生却很少。“我的同学大多都在做其他工作,能在运动康复领域工作的毕业生只有两三个。”运动康复是一项需要经验积累的工作,如果一开始没有经验,就不会有客户,薪水太低。”

宏道也对人才困境表示担忧。“一方面,高端人才稀缺,企业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年限工作经验和临床经验的人,但与此同时,刚毕业的学生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培训周期,中间的差距太大了。”康绍勇表示,宏道也在陆续开展培训教育业务。

冉然运动康复去年开始培训康复教师,现已成立子公司负责培训业务;北京体育安荣运动康复研究中心是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成立的,从事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包括一些行业咨询。冉然运动康复还帮助一些职业院校建立了三年级的运动康复专业。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运动康复学习平台,康复医疗方案也不统一。”冉凌军说。冉然目前也有相关的在线课程,康复教师培训将是其未来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束

目前,业内公认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成本问题——人才成本、设备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运动康复行业的认知度不高。

相比之下,医疗保险涵盖的运动康复计划很少。对此,康绍勇表示,宏道的很多客户都购买了商业保险,但还是以自费用户为主。对于运动康复来说,很难定义现在的医疗保险方案,是不是利用康复器材来提供医保报销?还是由医疗保险报销的治疗师按摩技术?这个标准并不容易掌握。

懒熊运动也调查了一些在80、90年代有运动康复经验的消费者,他们都表示不会因为轻伤和疼痛而选择运动康复诊所,但如果到了运动损伤和物理治疗的时候,他们不会选择运动康复机构,因为他们没有医疗保险。因为中间也存在方便问题,如果想去医院挂号住院,可能在工作等很多事情上都耽误了,时间真的没有耽误。

此外,运动康复机构目前正面临来自健身房的“竞争”。目前,健身机构也开始打出“康复”的招牌,会不会对运动康复机构产生影响呢?

对于这个问题,康绍勇和冉玲军都表示,其实影响不大。康绍勇认为,现在的健身教练都在有意识地改造运动康复,这恰好说明这个市场存在供需缺口,专业康复治疗师的供给仍然不足,也说明以健身爱好者为代表的消费者已经开始关注科学健身, 运动康复和伤害保护。尽管两者在专业素养和医疗属性方面存在差距,但“这足以说明运动康复行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康说。

关于专业素养的差距,有读者告诉懒熊运动,他的私人教练对运动康复略知一二,之前每次做放松时,他的肩膀和脖子都感觉舒服很多。后来,这位读者也尝试了专业的运动康复治疗肩颈问题,在一个小时内,治疗师会先通过一些小的测试找出肩颈疼痛的根本原因(每个人都不一样,比如这个读者的肩颈问题其实源于骨盆),然后治疗师会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按摩和治疗, 不仅限于肩颈部分,还教他几个动作回去独立练习,确实有效。在这样的对比中,健身房和运动康复其实是针对两个不同的领域,健身房的运动康复还是以放松为主。

不过,冉玲军也表示,虽然运动康复和健身有交叉领域,但总的来说,它们并不服务于同一群人。“一般来说,能在健身房解决问题的顾客并不是我们的目标顾客。”冉凌军表示,运动康复主要造成一些病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康复手段进行干预,目标受众是有长期运动习惯的人,比如打篮球、马拉松、越野跑等,这些人大多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或者有颈肩腰腿酸痛, 骨外科等客户只是有需求,消费市场比较广阔。

相反,运动康复领域会借鉴市场规模比较大的健身领域的运营模式,如网络营销、电商、付费课程,包括一些管理方法和运营计划。

“虽然发展路径更宽广,但对于运动康复机构来说,还是需要稳扎稳打。”康绍勇说。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