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天气炎热,突然的雨刚刚停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东滩农场主甄晓明给中化农业 MAP 正蓝旗技术服务中心打了个电话,说可以进行追肥了。
30 分钟过后,槽罐车满载着液体肥料出现在了农场。接着,肥料被注入到地头的塑料贮槽中。随后,大型自走式喷灌机开始启动。就这样,7000 多亩马铃薯的追肥工作轻松完成了,这也是今年施的第 3 次肥。
过去我们购买固体肥料,需要雇人一袋袋地卸在地头。到使用的时候,还要进行溶化和搅拌,这一过程非常费劲。现在中化农业会根据测土报告以及作物叶柄的检测结果等,搭配好不同的肥料。这些搭配好的肥料拉来就可以直接使用,既省事又省力,还节省人工,最为重要的是非常科学。甄晓明进行了介绍。
甄晓明种了 19 年马铃薯种薯,他最希望的事情是能够科学种田。他说:“以前种地都是凭借经验,到地里去看一看,然后觉得缺什么就补充什么。”
中化农业 MAP 正蓝旗技术服务中心带来了改变。中国农民与美国农民不同,几乎所有事情都需自己解决。中化农业学习并引进北美农业模式,目的是通过一站式服务,让一个电话就能满足所有种地需求。中化农业 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特种作物事业部总经理汤可攀向科技日报记者这样说道。
正蓝旗技术服务中心是国内首个打造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站,这个服务站借鉴了北美大农业模式。
这片区域地广人稀,土地较为贫瘠,气候也很干燥。然而,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较为完善。这种情况适合进行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汤可攀表示,推动北美模式在中国落地,核心主要集中在作物营养、植物保护、土壤改良以及机械化等几个关键服务方面。
汤可攀举例,例如,针对具体地块,依据土壤类型和营养水平,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且定制化的全程作物营养方案,在这个方案中,营养元素大数据模型、中微量元素应用机理以及添加工艺等都属于核心技术;另外,正在探索的“植保方案设计、服务站预混、配送、施用”这样的全程植保服务模式,能够提高植保效果和效率,减轻农户的负担以及化肥对环境的压力;还有根据土地集中连片且适宜规模化种植的需求,提供大型机械化服务等。
如今,中化农业在内蒙古投建了 4 座大型技术服务中心。其中,阿鲁科尔沁旗的技术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达拉特旗的技术服务中心也在建设中,兴和县的技术服务中心同样在建设中,预计今年这些中心都将建成。
这是把现代农业 PPT 切实地“照进”了田间地头。汤可攀说。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