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健康大潮流的带动下,经常服用各类营养素补充剂的人数不断增多,通过海淘购买国外营养补剂的人同样日益增多。要是你宣称自己从未吃过任何健康补剂,也未曾使用过任何产品,似乎就会显得跟不上时代了......
但是,吃它们究竟有没有作用呢?大多数人也讲不明白,先买个心理慰藉再说吧。
要是对研究结果提不起兴趣,要是对科学分析也没有兴趣,那就请注意看加重字体,接着翻到后半部分的应用部分内容。
最近 我国营养学家李铎教授和几位国际知名营养学家在 BMJ(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 评估了多种营养补充剂的效果 这些营养补充剂包括多种维生素 矿物质和鱼油等 研究发现 美国40%以上的人在吃营养补充剂 65岁以上的人服用这类产品的比例超过70%
使用最广泛的营养补充剂中,排名前三的是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D,其次是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钙。然而,实际上欧美国家居民的钙摄入量通常已达到甚至超过推荐值,因此补钙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由于很多食物中人工强化了叶酸,维生素B1,B2和烟酸,所以他们也不缺乏这些营养素。维生素增补剂的量常常很大,甚至有人已担心,部分营养素的总摄入量或许会超过可耐受最高量。美国学者估算,有5%的人摄入了过量的微量营养素,美国80%的孩子、加拿大97%的孩子补充了过多的维生素A。
专家对人体干预研究的结果进行梳理发现:
癌症预防实验的效果更加让人失望,有些研究甚至发现,在增补大剂量维生素C后,癌症风险反而增加了,在增补维生素E(-生育酚)后,癌症风险反而增加了,在增补维生素A后,癌症风险反而增加了,在增补beta-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后,癌症风险也增加了,补充鱼油没能有效降低癌症风险,补充维生素D也没能有效降低癌症风险。
单独补充维生素D不能降低老年人骨折风险,单独补充钙也不能降低老年人骨折风险,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似乎对降低臀部骨折风险略有效果,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对降低整体骨折风险也略有效果,不过降低幅度只有16%和6%,甚至有一项研究发现,超过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反而会降低骨密度。
总的来说,这些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表明,对于没有营养素缺乏表现的健康人群而言,吃维生素没有发现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或2型糖尿病的风险,吃矿物质没有发现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或2型糖尿病的风险,吃鱼油胶囊也没有发现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或2型糖尿病的风险。
不过,请注意这个说法的前提和结论。
结论的前提是,对于没有营养素缺乏表现的健康人群而言,你需要确认一下,自己是否属于这种人群 。
研究者留意到,热衷于服用各类营养补充剂的人,往往并非是那些存在营养素缺乏情况的人 。
这些人一般收入比较高,营养供应状况较好,重视自身健康,生活方式更为合理。正因为这样,他们补不补充这些营养素,可能差异没那么大,毕竟缺什么就补什么会更有效果,不缺的人额外补充不一定能带来显著益处。
相反,贫困国家和地区的人,低收入者,存在营养素缺乏问题,却不知道需要补充,或者买不起相关营养补充品。专家也认可,对于存在营养缺乏的人,在食物中添加一些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即所谓的「营养强化」,能让他们不至于缺乏营养,这仍然是有益的。
此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专家并未认真探讨,即补充的剂量达到多少才能产生良好效果。对于缺乏的情形,只要补充到身体状态良好、营养储备充足就行。若再继续增加数量,就可能会适得其反。毕竟依据毒理学的基本规律,“剂量决定毒性”,若超过身体的需求,单独补充少数营养成分,就有可能造成新的营养不平衡,还会增加身体的负担。
从化学原理来讲,当身体氧化应激水平处于较高状态时,摄入过量抗氧化物质反倒会产生促进氧化的效果。学过食品化学的人都清楚,在油脂已不够新鲜的情况下,倘若添加过多抗氧化剂,即便该抗氧化剂是纯天然的,也会反倒促进氧化,对食物保存不利。在人体里,道理同样如此,这可以解释为何吸烟者服用大量抗氧化营养素后,癌症风险会上升 。
比如说,对于那些本来就吃不少红肉,且根本不缺铁的人而言,摄入大剂量的维生素C,会增加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利用率,这有可能反而使身体的铁水平增加,而铁过多对预防多种慢性疾病是不利的。
又比如说,过多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会降低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对于那些消化吸收不良的人来说,这可能是雪上加霜的事,对于贫血的人来说,同样如此,对于缺锌的人来说,也是这样。
究竟怎样补充营养素才最为合理,怎样的剂量最为合适,怎样的组合最为完善,目前的研究远远无法给出可靠答案。专家都尚未完全确认,外行人跟风随意购买食用,效果就更没保障了。
那么,营养补充剂究竟要不要吃呢?答案是:要基于对具体情况的分析来做决定,并且补充数量需合理,大剂量补充的时长不宜过长。
因为,存在不少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他们不一定能确保“日常从天然食物中获取充足营养素”,所以在短期内,或许仍需留意补充某些营养素 。
研究所统计分析的是多数受访者或受试者的整体数据,会计算是否有效的概率。毕竟,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同,身体状况不同,饮食内容也不同,所以对各种营养素增补剂的反应不一样 。
什么样的人有可能从短期补充某些营养补剂中获得益处呢?在这里只是举了少数例子,简单地列举一些情形。
已经表现出营养素缺乏症的人。
缺了就需要补充,这一点从来没有疑问。美国人在很多日常食品里添加了维生素矿物质,这些举措消除了上个世纪中期曾广泛流行的各类微量营养素缺乏症。我国没有进行广泛的食物营养强化,存在亚临床缺乏的人并不少见,亚临床缺乏是指还没到成为严重疾病的程度,但已有各种轻度不适,身体无法达到最佳状态 。要是补充营养素,极有可能使这些人改善状态,或者加快疾病康复的进程 。
是否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状况,能够前往三甲医院的营养科就诊,也可以请注册营养师来帮忙判断。
因为患病或服药,需要补充某些营养素的人。
一些疾病会额外消耗营养素 ,有研究发现 ,呼吸道感染者若能获得充足维生素A ,康复速度可加快 ,因为维生素A对粘膜组织的分化和修复是必需的 ,有些药物可能会干扰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比如叶酸 、维生素B6 、维生素B12等 。
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的人。
胃肠道手术后会降低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肝胆胰手术后会降低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消化系统疾病会降低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慢性消化不良会降低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例如,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严重不足,胃蛋白酶活性低下,食物中的铁、锌等矿物质难以充分离子化。同时,内因子分泌障碍,维生素B12无法被充分吸收。
一些药物会损伤胃或肠道的功能,还可能降低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率,此时额外补充一些营养素能够弥补损失,避免出现营养状况下降的风险。
运动量特别大的人。
运动员应咨询营养师是否需要补充微量营养素,马拉松爱好者应咨询营养师是否需要补充微量营养素,健美人士等应咨询营养师是否需要补充微量营养素。大量运动额外消耗多种B族维生素,大量出汗额外消耗多种B族维生素。如果日常吃得少运动多,长期来说很容易造成营养素相对不足。
休息不足、压力过大、经常疲劳的人。
B族维生素不足时,人很容易感觉疲劳,若维生素B1不足,会导致沮丧、疲乏、肌肉酸痛等症状,过度疲劳会额外消耗多种维生素,熬夜也会额外消耗多种维生素,在肾上腺应对压力的机制中,也需要更多的维生素C和泛酸等维生素供应。
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吃到合理三餐的人。
这个无需解释,大家都明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自认为饮食很健康,实际上却无法摄入足够的微量营养素。
有一个很大的群体也需要提及,对于减肥的人来说,最好能够适度补充微量营养素。
我的减肥食谱说明中,确实建议大家每天吃一片复合维生素片,这并非强制要求,只是建议,也可以吃复合营养素丸,普通且价格便宜的就行。
我的食谱按照十几种营养素指标进行调配,已尽可能将各种微量营养素配齐,(这是件极为辛苦的事……)即便如此,也无法确保所有营养素都完全符合你身体的需求,为保险起见,最好再额外补充一点,理由如下:
1 考虑到没有计算的其他微量营养素。
营养素有几十种,其中有些没有足够的含量数据,并非所有品种都能供应充足,例如B族维生素中的泛酸、生物素等,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对人很重要,然而成分表中却没有,叶酸和维生素K的数据也不全,所以,我无法保证食谱中每一种微量营养素都处于良好供应状态。只能说,那些数据比较全的维生素,已经配够了。日常容易缺乏的几种矿物质,也配够了。
2 考虑到食材损失和烹调损失。
我的食谱给出了食材方面的建议,给出了烹调方面的建议,还提出了备餐方面的建议。然而有些人会替换食材选择,这样做可能会使食材的营养素含量比我原来设计的低。与此同时,如果烹调处理不当,例如煮杂粮饭的时间过长,淘米过度,把泡米泡豆的水倒掉等,都会让维生素的损失增加。
按照备餐模式进食,即做一次后分成几份储存起来,每次取用一份加热后食用,虽说比较便利,然而再次加热时,不管怎样都会使部分维生素有所损失,像维生素B1、叶酸、泛酸以及维生素C 。
3 考虑到以往可能存在摄入不足或轻度缺乏的情况。
很多朋友日常饮食质量欠佳,尤其是一些常节食减肥的人,在食用营养食谱前,或许已存在多种微量营养素供应不足的状况。若按正常量进食,数量虽合理,却没有剩余部分来弥补以往的不足。倘若增加复合营养素的供应,便能逐渐弥补以往的缺乏,让身体状态更易恢复。
4 考虑到增加运动带来的维生素需求。
减肥期间要增加运动,运动使多种营养素需求增加,运动还会因出汗造成水溶性营养素流失。例如,肌肉运动需要更多B族维生素供应。有些人因遗传或体质因素,对某些营养素需求高于他人,减肥及运动时更易出现轻度缺乏。适当补充一点,应以“预防为主”,防止出现不足。
5 考虑到代谢途径改变的需求。
减肥期间,脂肪分解需要增加,糖异生作用可能会加强,还会出现轻度的酮体生成等情况,从代谢途径改变的角度讲,这会使对B族维生素的需求量增加。减肥过程中往往存在精神压力,这也会增加对微量营养素的需求。
6 考虑到解毒压力增加的需求。
在减肥期间,除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能减少一部分外,其他营养素一个都不能少,甚至还得增加。比如,脂肪分解时,能量释放出来,这需要多种B族维生素参与。脂肪中存有一些污染物质,在脂肪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来,这会增加解毒系统的压力,也需要增加多种维生素来协同工作。
总之,减肥营养食谱已尽可能提高了食物的营养质量,比随意进食要好得多,营养不足的可能性会大幅降低。这就是为何许多人使用食谱后感觉头发变顺了,皮肤变亮了,精神变好了。然而,为让更多使用者获得更好效果,包括那些已存在营养不足的人,建议额外补充一粒微量营养素,这仍是一个合理的建议。
最后要忠告的是:
本人状态良好,饮食质量佳,数量充足,没有特别压力,也没有大量运动,此时不必额外补充营养素。
补充营养素时,一定要注意数量合理,达到推荐量的1至3倍是比较合理的,这样既安全,又能弥补损失,还能补足身体储备。
补充营养素片,能减少营养不良风险,但其不能替代日常健康饮食的防病作用,也不能延长寿命。补充营养素胶囊,能减少营养不良风险,但其不能替代日常健康饮食的防病作用,也不能延长寿命。
4营养素补充剂并非越贵越好,商业忽悠不必太当真。
5长期大剂量补充少数几种营养素,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
把「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设为星标
更容易找到我哦
↓ ↓ ↓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在看」支持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