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默认分类 / 正文
钦努阿·阿契贝去世,享年82岁,非洲文学的重大损失

Time:2025年04月04日 Read:13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钦努阿·阿契贝

尼日利亚有一位小说家和诗人,时间范围是 2011 年 11 月 16 日至 2013 年 3 月 21 日,他被誉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以及“非洲最伟大的小说家”。

新京报记者姜妍和实习生吴月获悉,被誉为“现代非洲文学之父”的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于 21 日在美国波士顿离世,他享年 82 岁。阿契贝生前多次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尼日利亚媒体曾对阿契贝与诺奖的关系作出评价,称不是阿契贝需要诺贝尔奖,而是诺贝尔奖需要阿契贝来证明自身。

译者

我想吃他笔下的木薯

我爱他所描绘的部落英雄以及那深沉的悲怆;我爱他那生动得仿佛要泼出来的比喻;甚至爱上了他一直描写的如神一般的食物木薯。我总在想,总有那么一天,我一定要去尼日利亚品尝一次非洲木薯!作为阿契贝《神箭》一书的中文译者,陈黎对阿契贝文字的情感十分浓厚。

英国《观察家》报曾指出,阿契贝使非洲有了自身的声音。在 20 世纪 50 - 60 年代,阿契贝以尼日利亚伊博人民在独立前后的生活为题材创作,其“尼日利亚四部曲”是重要代表作。其中第一部《瓦解》于 1958 年发表,之后获得了第二届布克奖。这部小说再现了英殖民者入侵尼日利亚之前伊博族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这也是让陈黎彻底爱上阿契贝的因由。

在这九个村子之中,乃至在这九个村子的范围之外,奥贡喀沃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1964 年作家出版社出版、高宗禹翻译的《瓦解》,其第一句话便是如此。陈黎超对这个开头极为喜爱。另外,她很喜欢的阿契贝的作品《神箭》,其开头她也十分欣赏,即自从他开始去探寻新月的征兆以来,这已经是第三个黄昏了。陈黎谈及阿契贝的作品时表示:我认为对他的赞美怎样都不为过。他确实是发出非洲良心之声的人,是一位极为了不起的作家。他是我所崇拜且爱慕的对象。

出版者

非洲文学因他改写

阿契贝的作品最早于上世纪 60、70 年代来到中国,当时是以内部读物的形式被引进的。2008 年,重庆出版社引进了阿契贝的文集,其中包含《人民公仆》《瓦解》《荒原蚁丘》和《神箭》这四部作品。这套文集的总编刘玉浦在昨日通过电话得知阿契贝辞世的消息,他感到非常震惊。“啊?太可惜了!他太重要了!要是没有他,非洲文学或许会被改写!”他至今还记得当年看到授权合同上阿契贝亲笔签名时的心情,那真是太可惜了。他对版权经理说,必须要把这份签名好好保留着,它非常珍贵!后来,出版社特意将阿契贝的签名扫描到了书上。

最初吸引刘玉浦的像吸引陈黎一样,是阿契贝的《瓦解》一书。他因喜欢这本书,所以决定引进阿契贝的作品。他表示:“国内对非洲文学的接触相对较少,但我认为非洲文学在内容和主题方面与中国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原有信仰和价值观遭受到西方的冲击,这对中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他的小说中,存在一部分人处于茫然的状态,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是清醒的。而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刘玉浦曾在文学杂志担任编辑。有作者询问他,怎样写小说才能成名。他递给对方一本《瓦解》,并说:“你照着抄就行,把里面的人物名字换成中国人名,把背景换成中国背景,肯定能获奖,因为在国内没有能把小说写成这样的人。”他还表示,《瓦解》达到了我们国内很多小说家未曾写到的深度,写出了他们未曾考虑到的问题。

诺奖

多年名列立博网

陈黎称,1990 年阿契贝遭遇车祸致残疾,其身体状况极差。此后,他基本就不再创作了。从他的作品能看出,他是个幽默、有趣且善良的人。阿契贝的离世引发了世界性的关注,每年在英国立博博彩网上都能看到他的名字,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陈黎认为阿契贝已经封笔多年,所以他直到去世也没能获奖。诺奖通常会颁给仍在写作的作家,不过她觉得《瓦解》和《神箭》这两部小说完全足以让阿契贝获得诺奖。她还表示,阿契贝错失诺贝尔文学奖,丝毫不会对他作品本身的荣耀和丰饶造成影响。如今阿契贝已经离世,希望他的作品在中国能拥有更多的读者。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