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由学校组织,依据每个区域的特色,考虑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让学生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增强集体生活方式的意识,刻画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具有优势,它能够超越学校的局限,超越课堂的局限,超越教材的局限,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上,朝着自然环境延伸,朝着学生的生活领域延伸,朝着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各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课程的态势热烈,然而实际状况并未达成预想成效,仍有诸多地方有待完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觉得,当下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目标不明确,对于通过研学旅行究竟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品格和素养,尚未形成统一认知与理性分析,许多研学活动缺乏明确教育主题,未结合学生身心特点设计开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适切内容与目标,而是活动随意性极大,育人效果不理想 。
其次,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内容存在浅层化的问题。一些研学活动内容较为简单,大多只是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游览。这些活动仅仅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的层面,学生们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既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度体验,更没有在能力方面使学生得到提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没有让学生有所体悟,导致教育质量不高。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