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安安今年过年前往了泰国,然而接连几天都看不到她发布朋友圈。我感到十分纳闷,莫非是手机没有网络?
昨晚她给我发私信,发了好多美照,有香火很旺的四面佛,有葡式风格建筑的吉普镇,还让我欣赏了黄昏时落日的卡塔海滩,我看了之后心里十分陶醉,于是我问她,为什么这些照片不发到朋友圈去 ?
要知道早前安安可是个对微信很着迷的人,一天不发三条以上朋友圈绝对不行,她心思特别细腻,在路边看到一朵花,天边出现一片云,河边有一株草,都能引起她的注意,她会把这些拍得美美的发在朋友圈 。
安安说,我也很想发啊,可是我现在害怕发了。不是有人说了吗:
优秀的人不发朋友圈,因为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相爱的人不发朋友圈,因为最爱的人就在身边。
太忙的人不发朋友圈,因为没时间取悦别人。
其实安安喜欢发朋友圈,按照我平常对她的认识,纯粹只是想通过发朋友圈记录生活,然而却没料到被贴上了这么多标签。
安安说,起初,自己抱着满不在乎的态度,顺着性子想发就发,然而,她朋友圈里有许多与她在工作上有密切往来的人,比如领导、同事、合作伙伴等,所以,有时不得不收敛一些 。
我于是又问,那你可以设置分组可见啊。
她回忆起,当初玩微信是为了让沟通更方便,可现在发个朋友圈却好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所以干脆就不发了,也懒得去分组。
其实安安说的也不无道理。
如今,我们的沟通方式比以前快了许多,然而,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能够随心所欲地畅所欲言了。
有时候甚至会陷入一种不敢说的境界,好不容易编辑的文字,想了又想,最终没有发送出去,有时候还会陷入不敢写的境界,好不容易编辑的图片,想了又想,最终也没有发送出去。
所以到了最后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干脆就不发朋友圈了。
小路在我朋友圈里,几乎从不发说说,然而在平常生活中,小路实际上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
她擅长做手工活儿,她做出来的小泥人十分精美,她做出来的布娃娃也非常精致,她做出来的小泥人和布娃娃与超市里售卖的相比不相上下 。
她时常在淘宝购入许多布料,给自家小侄儿侄女做小鞋,做擦手帕,做小围兜。并且上面有小狗、猫咪、熊猫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图案,这些全是她亲自画上去的。
有时候你会忍不住感慨,小路这样的人,很适合这样一句话,长得好看的人数量众多,然而有趣的灵魂却少之又少 。
有一次我就问她,为什么不发到朋友圈跟大家分享啊。
小路讲,我以前也发过,然而压根没达成分享的成效,甚至会让我极其沮丧。
有一回我花费几天时间终于缝制出一件小棉袄,那时成就感满满,于是立刻拍了一张发在朋友圈。可是有一个朋友点了赞,评论却是,你新买的羽绒服真好看。
原来这个朋友根本没有点开大图仔细看一看,还有人竟然说我智商低,做这些东西。更多的人就算点赞也是盲目地出于礼貌应付你。
还有一次我终于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项新技能,我兴高采烈地发了朋友圈,想让大家也能轻松学到这个新用法,没想到有人批评我,说我太高调了,比我聪明的人有很多 。
小路说,我的微信里有很多好友,我缺的不是朋友圈,而是朋友。
只有真正的朋友才明白,我热衷于做手工艺,纯粹是出于兴趣,并非因为智商不高。我喜欢钻研各类电脑软件,仅仅是觉得有意思,并非为了炫耀,然而,真正理解你的人实在太少了。
如果在你的朋友圈里,没有一两个能真正理解你的人,没有能明白你发的朋友圈真正意义的人,那就不如不发,因为即便发得再多,不懂你的人还是不懂,甚至有时还会让你添堵。
我有一个朋友好像曾经讲过,我以前发朋友圈是由于喜欢某个人,我如今不发朋友圈了,同样是因为喜欢那个人。
宛如一年前喜欢上一个男孩,好不容易通过旁敲侧击加上了自己男神的微信好友,翻看男神朋友圈后,宛如得知那个男孩特别喜欢运动,只看到他分享过一次晨跑经历,于是为博得他的好感,宛如也开始坚持晨起跑步。
她每天跑完5公里后,会大汗淋漓,然后把这样的照片,以及跑步路线发在朋友圈,实际上她很想得到男神的肯定。
可她朋友圈里所有人都点了赞,唯独男神没有任何反应,一个赞都没点 。
后来她知道男神喜爱攀岩,于是不管天气酷热,哪怕自己身体柔弱,一到周末就去报了个培训班,专门学习攀岩。
有一次攀爬时,胳膊被磨出血了,她把这事发到朋友圈,本想得到男神的安慰,没想到男神好不容易评论了一次,说的却是:不会爬就别逞强,你是女孩子,别这么好强 。
仿佛看了之后,心里凉了一大截,更让人恼火的是,没过多久,她就瞧见他在给另一个仅仅发了一张自拍照的女生点赞评论,并且因为是共同的好友 。
他们之间相互打情骂俏,言语之中有几十条互评,这些互评充满暧昧,简直辣眼睛 。
那一次以后,宛如的心彻底地凉透了。
她最后表示,我当初发朋友圈,目的是引起他的注意,如今不再发了,原因是攒够了失望,觉得再也没必要发了。
这感觉就如电影《春娇与志明》里,余春娇说:
我喜欢上了一个男生,那个男生抽烟,我想要和他有共同话题,于是我也开始抽烟,后来有一天他告诉我他要戒烟了,我询问他原因,他说他喜欢的女孩不喜欢他抽烟,结果他把烟戒掉了,然而我却没能戒掉 。
实际上,是否发朋友圈,怎样去发,发些什么内容,这些都是每个人所拥有的选择权利与自由。然而,如果一个人突然间从喜欢发朋友圈转变为不喜欢发朋友圈,那必定是存在某种原因的。
其中不乏三点常见原因:
第一,舆论的压力。
有人曾说,如今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蹑手蹑脚了。
发朋友圈旨在即刻分享,尽管存在分组可见与不可见的功能,然而有时当你纠结该给谁看、不给谁看时,发朋友圈的那份好心情便会瞬间消失 。
而且哪怕你发一条朋友圈,也会被解读出很多层意思。层次高的人会认为你发的朋友圈档次很低,层级低的人又会觉得你太爱显摆,总之无论发什么,都会或多或少引发别人歪曲的揣测和攻击,还不如不发了。
第二,无人理解。
有时候你处于生气的状态,实际上并不需要别人特意发一个“拥抱”,仅仅是希望有个人能陪你去散散步,和你聊聊心事。
有时候你发难过的状态,并非是想让别人不停地安慰你,仅仅是需要有一个人能为你递纸巾 。
有时候,你发岁月静好的鸡汤文,并非是在矫情,只是没有人知道,你心底真的有事。
实际上在朋友圈中,没有人能够真正知晓你,没有人会关心你今日去了何处,做了何事,吃了什么,你自己那些蕴含无数层意思的说说,别人一看便认为是简单的牢骚话语。
所以你只能选择不发朋友圈,装作不让别人知晓你,由于什么内容都不发,自然就不会有破绽。
第三,他不在乎。
也许不少人发朋友圈是为了心中所喜欢之人,然而要是你在朋友圈发的任何动态,他都毫无回应,并且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生活中都根本不太搭理你,那你还是选择放弃吧。毕竟不爱你的人怎样都不会爱你。
其实那些突然不爱发朋友圈的人,无论有多少难以言说的苦衷,最根本的原因不过是,你有酒有肉有故事,然而却没有一个真正理解你,还愿意跟你分享的意中人。
-背景音乐-
赵海洋《需要人陪》《相遇的地方》
李志《关于郑州的记忆》
-作者-
李思圆是专栏作者,其微信公众号为温暖的女子(ID:-312),她只创作安静、从容、有温度且有力量的原创暖文,本文经十点读书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
应犹是一位热爱摄影的主播,我们彼此并不陌生,只是久别重逢 。其新浪微博为@应犹uull ,微信公众号是聚听(ID:),荔枝波段为 。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