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饼干
提到压缩饼干,不少人最先想到的或许是野外探险,或许是地震救灾,甚至是被认为“难以下咽”的军粮。
但你可能并不清楚,这块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小饼干,曾经在战场上为无数士兵提供了体力支持,甚至一块饼干就能充当两天的能量来源 。
压缩饼干是如何诞生的,它为何能成为我国军用食品的中坚力量,它的能量源自何处,又是借助怎样的技术被“压缩”成这般模样的?
因地得名,战场神器
关于压缩饼干的起源,要追溯到遥远的帆船时代。
传说里,一艘英国帆船在比斯湾触礁,船搁浅了,船员们要生存,只能用船上剩下的食材烘烤出一种干粮,这种干粮能长时间保存 。
这种饼干后来也就因地得名,被称为“”。
可没有想到,在绝境中诞生的这种“硬邦邦”饼干,竟然会对后世的军用食品发展产生影响。
它被逐渐引入到军队中,成为士兵们远征路上的必备干粮。
它谈不上味美,它具有便携的属性,它具有耐储存的属性,它具有耐饥饿的属性,这些属性让它在战争年代大放异彩。
20世纪60年代,越南北部农业面临困难,我国承担起对越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先后提供了50万吨粮食。
可我国很快察觉到,运输存在大麻烦,越南气候高温且潮湿,普通粮食运到那里根本无法储存 。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攻关小组成立了,这个攻关小组是由食品专家组成的。他们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研发一种军用食品,这种军用食品要适合越南的气候环境,要便于运输,要有充足的营养,还要能量高。
几个月后,第一代适应热带环境的中国压缩饼干横空出世。
它出现了,这不但解决了部队的口粮难题,而且更成为中国粮食工业在战时科技应用方面的一次突破。
可是,压缩饼干到底凭什么这么抗饿?
简单来说,它是由面粉、糖、油脂等食材混合制成的,这些食材属于高热量食材,最终制成了营养块。
但真正使它被“压缩”成小体积,并且具备高能量,其关键在于复杂的工艺流程。
首先要进行原料的精准配比,之后利用专业设备进行混合,接着进行搅拌,然后进行调糊,再经过发酵,最后进入压缩成型阶段。
在压缩过程中,模具会以高压挤出空气,这使得面糊结构变得极为致密,面糊的体积大幅缩小,而其密度则显著提升。
接下来是烘烤煅烧,这是压缩饼干耐储存的“密码”。
通过高温去除水分,不仅让饼干更硬,也让它不易变质。
这种致密结构提高了它的机械强度,它在颠簸运输中稳如磐石,它不会轻易碎裂。
最终,有一块重约300克的压缩饼干,它能提供高达1100大卡的热量,这几乎抵得上三碗大米饭的热量。
鲜为人知的是,随着技术发展,我国压缩饼干的型号出现了变化,有了不同种类。
”
压缩饼干,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701式、702式是最早的压缩饼干代表,它们采用绿色金属桶进行包装,桶内充入氮气来防止氧化和防潮,每桶能够装20斤,即便在热带地区也可以长期保存。
702式是在701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防潮功能,遗憾的是其口感粗糙,味道寡淡,吃一口就好像在咀嚼砖头。
761式诞生于七十年代,它是中国第一代野战压缩食品,是具有真正意义的野战压缩食品。
相比早期产品,761式在营养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它加入了肉类、蛋类等食材,其口感更加丰富,它是当时士兵们真正喜爱的口粮。
而进入21世纪后,压缩饼干不再是“单打独斗”的硬饼干了。
09式配方科学性更强,主食与副食搭配完备,一小块就含有1100大卡热量,能够满足一日所需热量。
13式则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减少口味种类,注重精细化管理。
而真正将压缩饼干带入“高光时刻”的,则是17式之后的产品。
这时的压缩饼干添加了金枪鱼、骨干肉等高蛋白食材,还首次引入青椒丝、黑木耳、炒豆芽等蔬菜配菜,其营养搭配更加合理,真正实现了从“温饱型”向“营养型”的过渡。
”
军粮打入民间
从1976年开始,我国就致力于研发多样化的军用食品。
除了压缩干粮外,还有专门用于高原巡逻的食品,有侦察兵食品,有脱水米饭,还有军用蔬菜罐头等 。
海军有远航食品、救生食品,空军则有特种空降兵食品。
到了90年代,军粮被系统划分,分为四大类,分别是野战食品、远航食品、救生食品、通用食品,能为不同战场环境提供定制化供给。
09式单兵自热食品出现了,它标志着军粮进入“热食时代”,这种食品不仅有自热米饭、面条,还有牛肉蛋卷、蛋糕、调味酱,其种类多达12种 。
每份套餐的热量都超过了1000大卡,它实实在在地达成了“美味与能量并存”的状态 。
技术取得进步,军民融合不断推进,在此情况下,压缩饼干成功进入民用市场 。
市面上常见自热米饭,市面上常见自热火锅,市面上常见压缩饼干,都部分继承了军用品质。
商用产品在确保营养和安全的基础上,口味变得更加丰富,甚至还加入了水果干元素,加入了巧克力元素,加入了山楂糕等元素。
06式单兵食品融合了自热食品与即食食品,形成了两个系列,其中一个系列是SMI - 300(含自热剂),另一个系列是IMI - 120(需外部加热),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可这些年,压缩饼干都去了哪?
压缩饼干的身影,被安排到了越来越多的“特殊场景”,除了军营,还有训练场。
在汶川地震中,压缩饼干是第一批被运送到前线的应急物资。它无需烹饪,开袋就能食用。哪怕只有一口水,它也能维持生命的基本所需。在玉树地震中,压缩饼干同样是第一批被运送到前线的应急物资。它无需烹饪,开袋就能食用。哪怕只有一口水,它也能维持生命的基本所需。
登山时,压缩饼干因高热量、轻便、耐储存的优势,成为探险者背包中的常客。徒步时,压缩饼干因高热量、轻便、耐储存的优势,成为探险者背包中的常客。穿越无人区时,压缩饼干因高热量、轻便、耐储存的优势,成为探险者背包中的常客。
可虽说压缩饼干能抗饿,但它并非理想的长期主食。
它的配方含有高糖和高脂,虽能快速补充能量,然而长期食用容易引发肠胃不适,缺乏蔬菜水果所含的维生素,还会导致营养失衡。
压缩饼干的定位始终是“应急食品”,不是日常饮食的替代品。
它的价值在于特殊环境下的“保命”作用,而非取代一日三餐。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