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标「维小维生素」
一起做一个有料的人
“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7%,你真有眼光”
这是「维小维生素」第536篇原创文章
全文阅读约需9分钟
这一段时间,每个人的生活都遭受了影响,比如说,没办法出去享用大餐了,没办法和兄弟一起喝酒了,没办法见面了。
甚至有些人,不能回家了。
我的一位闺蜜说:“周末自己开着车,在城市里溜达了两圈。”
我说:“咋了,在家里憋疯了?”
闺蜜说:“不是,是想买房子了,所以先看看哪里比较合适。”
原来,闺蜜租住的小区条件相当不错,她之所以想买房子,是因为上周从家里返回,走到小区门口时被拦住了,被要求证明自己是业主,要是是租户的话就要打电话给房东,让房东来证明 。
结果房东没有接听电话,她硬是在寒风中苦苦等待了半个小时,远远望着家门却无法进去。
她一边说着,一边义愤填膺:
一些声称没带身份证的业主,毫无阻碍地进去了。自己确实住在里面,只是没有房子,却被拦在了外头……我做出决定,我要买房!
没想到一场疫情,把中国人对房子的执念再加固了一把!
每次发生对经济打击巨大的灾害性事件,事情过后,开发商往往会难过一阵子,不过政策也会出台一阵子进行扶持。
结果就是,房价会突突突呼应一下。
那么,我们该为了一场情绪冲动买房吗?历史会重演吗?
我理解大多数人的情绪冲动
闺蜜所在的那个小区,并非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像闺蜜这般无家可归的人,肯定也不止她一人 。
多个城市先后出现一些事件,这些事件以防范疫情作为理由,针对租客,无论租客身体是否健康,都一律禁止其进入,并进行劝返 。
成都存在一个小区,该小区禁止来自市外的租户进入,若租客想要进入小区,那么房东和租客需各自缴纳50万保证金 。
看到这个数字眼前一抹黑的,估计不止我一个吧……
杭州有一对情侣从外地返回,女方是业主,所以被准许进入小区。
而男方,不好意思,被拒门外,被迫去住酒店。
还有些地方从房东方面着手,下达了最为严格的禁令,规定房东不可以把房子新租给外来人员,并且要对空置的出租屋停止供水供电,如此一来,那些人即便想要偷偷返回也做不到了 。
有些地方虽未明文拒绝外来租客,然而一旦出租房出现疫情,便会追究房东责任。
老实讲,房东确实是没有过错的。然而很无奈,只能直接让租客暂且先别回来 。
我就奇了怪了,难道房产证就有隔离病毒的奇效?
而且,说好的租售同权呢?
在一场疫情之下,有房or无房居然成了区分人群的标准。
有点可笑,可是,竟是赤裸裸的现实。
两个字,魔幻!
虽然感到愤怒,但是许多租房的人好像在一夜之间突然领悟到了“有房就等同于有安全感”的真实意义。
以前总把租房生活描述得特别潇洒,直到现在才明白,房子所带来的,是无论何时都能有居住之所的安心 。
一场疫情,让房产证竟成了归家通行证。
这张通行证,反正迟早都得去拿,不如借此机会瞧瞧,自己究竟有没有底气去买。
买房子不只是买资产,
更是买资源
我不赞同租户不让进小区的这种做法,不过我能够理解该做法背后的逻辑:
有房子的业主,这表明他们的生活轨迹在小区内,也在小区附近,所以他们对于疫情的防控能够较好把握。
租房子的人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他们接触过不同地方的人,所以被感染的风险更高,因而更要进行严格的管理。
即使没有疫情,租房与买房的人,所能获得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
最直接的就是子女教育问题。
早在2017年,租售同权法规就已被提出,租赁房屋家庭的子女能够就近上学,在一些城市的居住积分管理里,对于租赁住房达到一定年限的情况,实行“租购同分” 。
多位知情人士表示,在实际操作里,就近上学这件事,根本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简单。
租户想要让孩子上教育资源较好的知名公立学校,可能性非常低。
很不合理吧?
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就是一种合理分配。
为什么呢?
每一个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其教育资源会先满足本地居民以及对本地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外地人,医疗资源也是如此,其他配套资源同样会这样做 。
那怎么判断一个人对城市的贡献多少?
说真的,没什么办法。
既然都没有办法了,那看房子,不失为一种相对公平的办法吧。
购买一套房子时,需要缴纳契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仅这些税费就做出了不少贡献,此外,还有后续的房屋装修、家具购买等,上下游行业都因此受益。
如果你在这个城市购置了房产,那就表明你很有可能会在这个城市长期发展,并且已经与这个城市有了更深层次的联系 。
毕竟很多城市都规定要缴满5年社保才有资格买房,那些能够买房子的人,已经算得上半个本地人了。
所以,买房子岂止仅仅买一砖一瓦?
本质上,买的是这个城市的配套、教育、医疗、商贸;
买的是自尊心和存在感;
买的是一种理直气壮的生活方式。
无论买什么房子,
这四类千万不能碰
回归买房子这件事。
我相信疫情过后,那些蠢蠢欲动的人一定不会闲着。
开发商们,已经断粮断水小半年了,他们心里想着的,就是如何通过大幅度降价把存货变成现金 。
恒大集团已经出手了,全国楼盘75折优惠。
而央妈也没闲着,各种放水的举措层出不穷:
受到刚需、促销、资金等各种因素推动,疫情之后的房产成交情况,应该会迎来一波小阳春。
而你动手买房之前,我只给两个字:多看!多看!多看!
你看过的房子数量增加,你头脑里想买房子的概念,会变得更加清晰,是关于怎样的房子呢 。
为了避免头脑发热冲动下单,我建议大家,对于以下四类房产,不要只因看到低价就贸然行动。
类型一:老破小
老破小是指楼龄老旧的房产,这类房产装修很破,面积很小,由于建得早,大多处于城市中老城区的老中心 。
这类房产的地段可值钱呢!为什么不能碰呢?
答案很简单:老破小只给了你寄居的空间,并没有给到你生活。
有多少人在这次“全家宅”中,获得了一个痛苦的认知,那就是房子太小,以至于在家里散步时,全家人都得排队轮流进行 !
所以,改善型买房,要适合全家人居住,要适合全家人生活,不能只关注地段 。
另外,老破小还有一个致命缺点:未来谁会接手你的房子?
5G 快要普及了,即将进入物联网时代,别指望 90 后、00 后乃至 10 后,会接手一个没有电梯、没有停车位且没有活动空间的小区,对他们而言,宁可去住公寓。
类型二:商住公寓
市场可供选择的对象众多,要是你属于首套刚需购房者,或者是改善型购房者,那么实在没必要涉足公寓领域 。
首先,最坑的是高额税费。
商住公寓进行二次售卖的时候,需要征收土地增值税,征收比例至少为30%,并且实行四级累进税率,这和个人所得税的道理是一样的,除此之外还要加上营业税,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相当惊人。
所以,公寓你买的时候容易,卖起来就没那么简单喽!
其次,公寓很难落户。
我们买房,房子不只是砖头,其背后关联着户口,户口背后又有城市服务配套以及福利政策,我们买的是一系列资源,像教育、医疗、就业机会、阶层通道等 。
买房子,居住第一,投资第二,千万不要主次颠倒了。
类型三:远郊房
什么是远郊房呢?
在一二线城市,通勤距离超过了极限的25公里,通勤时间在90分钟以内 。
距离三四城市超过15公里,通勤时间在45分钟以内,若超出这个时间,这样的房子就属于远郊房。
远郊房呢,最喜欢标榜的是“临深、临沪、环京”这样的概念。
实质上换成俗一点的话就是:坐车俩小时,回家鸟不拉屎。
嗯,差不多吧。
说实话,你是否能够坚持每天早上花费2个小时的时间去上班呢,又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呢?
都是普通人,谁还不想早上懒个床呢。
那些位于地铁沿线的房子为何一直备受欢迎,是因为人性决定了需求,需求又决定了价格。
类型四:小产权房
小产权,简而言之,是一些开发商去到农民家中,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土地,比如宅基地,而后在这些土地上建造的房产。
在绝大多数情形下,这类房产不存在合法的土地使用证,也没有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不会为你办理备案,故而根本不存在产权。
没有产权的房子,谁能保证就一直属于你呢?
所以,这个险,还是不要冒了。
写在最后
有人说:“买房子如同下棋,棋差一着,生活满盘皆输。”
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每一天都在演绎各自的生活,这个剧本是未知的,我们不知道即将迎接的是什么挑战,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住当下的机会,从而给未来多一份应对风险的确定性。
有人做过数据统计,每当重大公共事件发生之后,人们的购房意识便会格外强烈。
无他,经历过离别的人,会特别渴望安定与团聚。
希望经历了这一场疫情洗礼的人们,能再多想想未来,再多做些规划 。
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房子真的就成了你的庇护所。
小维の叨逼叨:
今天你的公司复工了吗 你买到口罩了吗 明天我会写一篇文章 教大家到哪里能靠谱地买到合格口罩 想看的点一下“在看”吧 今天留言谈一下 你下了买房的决心了吗 留言后的童鞋可以参加抽奖哦↓↓
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周,来进行一次抽奖吧!新的抽奖在此处,点击这里抽奖!点击这里抽奖!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