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社交平台上有人公然教授他人虚构在外卖中吃到异物,借此向商家投诉并索要赔偿,且收费50元到300元 ,比如“一包烟免费教如何退”“某外卖平台赔付直接教”等 。
据报道,所谓的“外卖赔付”教程,实际上是关于如何设计骗人套路的内容。顾客需先在外卖平台下单餐品,收到外卖后,将事先准备好的虫子、毛发等异物放置在餐食中进行拍照,以此作为证据,最后申请投诉该商家,并要求一定赔偿。为节省时间成本,同一张拍有异物的照片能够被用来碰瓷多个商家,甚至还能多次用于同一个商家 。令人震惊的是,有这样令人不齿的“教程”,居然有人教,还有人学。近一年来,多地警方破获了30起个案,抓捕了40余人,累计帮助商家挽回损失2400万元。
专门教授他人恶意索赔的群聊 图据报道
黑产盯上了“外卖赔付”并进行恶意索赔,其钻的是外卖平台保护消费者食品安全方面的空子 。外卖平台大多有这样的规定 ,要是用户发现食品变质 ,或者食品存在异物 ,又或者食品引发了就医情况 ,那么用户均可申请理赔 。对于食品安全投诉 ,外卖平台多采用这样的策略 ,即严格要求商家 ,放松审核用户 ,用户只需在 APP 内按照要求提供证明图片就行 。对于商家来说,面对消费者反馈的食品问题,常常很难自我证明;要是只是偶尔出现的个别情况,消费者索赔的诉求不高,低调处理肯定更加划算。时间一长,一些人不但恶意薅羊毛,还把恶意投诉的事情当成经验有偿传授,甚至发展成一门与众不同的生意。
2400万元的背后,是众多无辜受害商家的利益 ,有商家得知真相后,“气得真想关店” 。若恶意外卖赔付屡屡得逞,正常的市场秩序该如何维持 ?这本该是消费者正常维权的通道,怎能成为心怀鬼胎者的恶意投诉渠道 ?按照法律,虚构食品有问题进行敲诈勒索,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教授他人欺诈可能会涉及传授犯罪方法罪 。有人利用“外卖赔付”规则,企图享用“免费午餐”,这种占小便宜的行为,最终必定会让人遭受严重后果 。
维权通道和勒索通道、赔钱通道不能等同。商家行得正不怕影子斜,面对恶意投诉应理直气壮。外卖平台要重视商家权益保护,成立专门的索赔治理小组,加强审核,紧盯“一图多诉”情况。不能让维权通道成为部分人的敲诈窗口,成为商家有苦难言的赔钱通道。更为重要的是,各平台要健全信息发布审核机制,及时封禁出售外卖赔付教程的群聊,及时封禁出售外卖赔付教程的贴吧等,不能任由歪点子广为流传。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