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青春没有售价,义工旅行成穷游手段却成旅行踩雷重灾区

Time:2025年05月02日 Read:1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从充满诗意与远方的境地到如同现实牢笼一般,零薪酬的义工旅行,为何成为了容易踩雷的重灾区呢?

他们人在工位和教室,心却早已飞到了湖泊草原、沙漠雪山。在年纪最轻、钱最少的时候,碰到了最想去的地方,那些不愿放弃出游的人,便将目光投向了包吃包住的义工旅行。

“义工”一词原本的意思是不计报酬的义务劳动,大多是为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然而在如今的穷游圈里,“义工”变成了一种流行手段,即通过出卖劳动力来换取低成本出游。

著名旅行艺术家大冰曾讲,当下的义工实质是打工换宿。那些愿意付出时间与劳动力的青年,纷纷涌入民宿、酒吧、餐馆打工。店家为他们免费提供当地的食宿,并将此美其名曰“义工”。

没有合同,没有契约,人们凭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参与其中,“义工”却成了如今旅行踩雷的重灾区。在这里青春确实没有售价,因为是 0 薪酬,不少人硬座直达后,住进狭小的房间,超时免费工作,得不到基本的尊重,更别提享受原本的旅行。

不是所有的义工都后悔,但踩过雷的人,想分享她们的故事。

连续踩雷3次后,李璐彻底放弃做义工了。

第一次是在拉萨的某家民宿,她在那里只待了半个月。原本说好的工作时间是“只工作2 - 3个小时,一点都不累”,可实际变成了从9:30到22:00。客人数量不多,还随时散落各处,即便做一休一,也无法阻挡高反带来的痛苦以及疲惫 。

李璐在这里感受到的并非预期中的穷游体验,而是工作枯燥、生活单调,她要负责前台登记,要办理退房,要搬运行李,偶尔还要给店长洗碗、修理风扇,简单的体力劳动没什么门槛,却一味消耗着她每天的精力。

李璐原本期望结识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然而,负责轮值的3名义工只能在晚上碰面聊天,直至离职,老板都不清楚她的名字,这种无法与人交流的孤独感,进一步加重了她心情的崩溃 。

她不想再受到责任心的束缚,于是选择及时止损,她表示:“做义工原本的意图是为了收获快乐,省钱并不比开心更重要。”

在拉萨做义工的李璐

第二次是在林芝,这次仅仅停留了一天半。李璐原本坐了33个小时火车,接着转乘两小时飞机抵达拉萨,随后又换乘三四个小时才来到林芝。上次经历不愉快后,她特意搜索了网友分享的安利帖,这才满怀期待地迎接新地点。

可惜的是,情况一次比一次糟糕。这是一家位于山里的民宿,这里风景优美,然而工作环境很差。对游客而言,此时正值桃花节,可对李璐来说,当下却是苍蝇肆虐的时节。

第一天,她连续工作了9个多小时,第二天,她在搬花盆、铲地中度过,搬运上百盆多肉植物,这让她觉得很累,连想喝口水都不行,还没休息,又被赶去拔草、堆草垛,她在蚊蝇的包围中,把方圆千米的稻草刮成草墩后,刚休息,就和老板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李璐认为这些工作已大大超出义工应承担的范围,实际工作量和当初的承诺不一致,然而对方却仍要求她重新打扫整个院子,还坚持说她只是在做辅助工作,最终两人不愉快地分开了。

紧接着,李璐被直接赶出了这家民宿。在半山腰,她打不到车。对方不想承担责任。还好有好心的村民帮忙,把她送到了附近的村庄。在车上,她哭红了眼睛,心中充满了异乡人的无助。

此刻,曾经约好的“上山野营采蘑菇”这件事破灭了,它还变成了一种存在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讽刺 。

离开民宿时的李璐

在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来来去去的义工们好似误入此地的外来者 。他们出卖劳动以换取食宿 ,目的是能在这儿低成本地生活 ,暂停焦虑与痛苦 ,从而获得身体和心灵上的慰藉 。

但是免费的东西其实代价高昂,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其一,是被“白嫖”劳动力,其二,往往是身心俱疲。

李璐第三次踩雷发生在浙江的某家滑翔伞基地,她在那里坚持了一个月。到了之后,她才发现第一个月是不允许摸伞的。若想学习考证课程,义工需做满3个月来置换。而正常情况下,交上万块钱学习只需4至5天 。

她更无法理解的是,有些地方要求做满一整年,才会让义工免费考证 ,“一个人的价值怎能靠2万块钱来衡量这一年呢?”

李璐算了算,打散工4个月就能把这些钱赚出来,没必要花一年时间去置换,毕竟义工也是人,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每个人的钱也都很重要 。

在这座山里,偌大的房间里仅有李璐这名义工,天气阴雨不断,既没有客人,也没有同伴,买菜得跑到七八里开外的镇上,付出没有薪酬,也没换来相应经验,唯一收获是离开前拿到的1500元饭补。

李璐经历了连续的痛苦体验,这使她彻底放弃做义工,她不再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做义工这件事上。

她今年27岁,她曾在海南万宁待过,她还曾在河南少林寺待过,她做过冲浪义工,她做过摄影义工,她做过民宿义工等不同类型的义工,虽说幸福与痛苦并存,但年轻时她不吝惜试错成本,如今她蹚过深水区,只觉得那是没事找罪受。

李璐和朋友们在看日出

在她看来,义工是一种低成本的穷游方式,同时也是一项交易,它能够帮助你逃离现实,然而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旅行义工是什么意思_义工旅行_旅行义工是干什么的

在正常模式下,义工能享受包吃包住的待遇,在陌生地方旅行时,民宿老板能获得有技能的廉价劳动力,双方都处于索取与给予的状态。

但如今,常常是拿着0薪酬的义工们,干着正式工的工作,却还承受着“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样的指责 。

看似洒脱快乐的背后,他们或许早已厌烦了这种虚假的自由。

精装的朋友圈,毛坯的义工生活。

在这个圈子里,像李璐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心中怀着对旅行的向往,借助社交平台的招聘信息,与店家达成口头约定,然后动身出发,前往天南海北的各个角落,奔向未知的目的地。这可以说是单纯勇敢,也多少带有几分冒险。

义工的体验如同开启盲盒,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有的人可以实现心愿,有的人却只能带着失望回去 。

李璐曾在海南当过3个月义工,收获了诸多幸福时刻。然而同样是在这个地方,同龄人小月却只觉得“义工旅行是一场极大的骗局”。

今年3月,28岁的小月来到海南棋子湾,在一家民宿做义工。这个女孩来自成都,刚刚因为渴望自由而选择裸辞。作为内陆的孩子,她从没见过海,所以索性来海南看个够 。

小月表示,自己未婚未育,没有房贷车贷,物欲不高,拥有至少一年不工作也能活下去的存款,她反问,现在不走,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她游玩海南环线后对这里产生了喜爱之情,并且还想要深入体验本地具有特色的生活。然而一场义工之旅却将原本的幻想彻底打破了。

小月拍摄的海边风景

那家民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利,小月从车站打车前往花费50元,到达后她才发觉周边连一家像样的便利店都没有。几个义工的住宿环境欠佳,挨着厕所,且以前是男女混住,所幸当时小月她们几个女生在一起,减少了诸多麻烦。

小月的工作和李璐一样,原本说好只需接待客人、打扫房间,可实际上要在8:00 - 20:00随时待命,还要搬运行李,一遍遍带客人看房,直到客人满意为止。她有着多年工作经验,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份琐碎糅合的工作,工资分外低廉,打扫单间每次15元、套房每次20元,一周下来只能拿到手上百块 。

这样的工资,正经的保洁阿姨是找不到的,却能招到不少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是以义工为名的 。

在这里,人际关系很糟糕,薪水情况同样如此。小月和其他女孩相处融洽,然而实习店长不允许义工喝矿泉水,不允许用卫生纸,还不愿意帮忙接待客人,老板一直持漠视态度,没有给予任何情绪上的积极回应 。

实在忍受不了饭菜难吃,要求严苛,生活不快乐,小月只待了一周,就想要提前离开。临走前还被要求免费做大扫除,在她看来这是在榨干义工最后的剩余价值。

这同样是义工群体所面临的常见问题,没有法律合同,依靠店家人品成为了朴实且关键的条件,发生矛盾后,付出无偿劳动的义工,常常会成为相对弱势的一方。

李璐被逼迫离开,小月被迫充当廉价劳动力,她们都无法给出平等的反击。

义工的本质是换宿旅行,这种旅行能降低生活成本,这就注定了它的受众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没钱但想要出去看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大学生,还有一部分是刚毕业的社会新人。

这群人往往缺少社会经验,他们有一定的责任心,还能吃苦,愿意为免费的食宿付钱。他们年轻力壮,可以干体力活,没有过正式工作,不能衡量劳动价值,并且能玩转网络做免费宣传。

旅行对当下年轻人具有极高的诱惑力,小月供图

对电诈而言,他们是天选韭菜。对店家来说,他们同样是天选韭菜。在混乱的义工圈里,韭菜会一茬一茬按时长出来。收割他们的店家,有的或许令人满意,有的或许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这样的后果便是,有多少满怀期待的新人,就会有多少避雷帖。那些经历过“义工诈骗”的受害者们,从工作环境、疲累程度、日常待遇、人际矛盾等方面着手,想凭借自身经历告诫后来者:别来,来了只会吃亏上当。

另一边,招聘义工的店家们在喊冤叫屈,他们表示明明自己提供了相应的食宿,却不明白对方到底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们招聘义工的出发点是节约人力运营成本,同时顺便为年轻人提供体验生活、看看世界的机会,本质上当然还是为了自己和店铺服务,更何况招聘是明码标价的 。

两者间存在矛盾,这矛盾是明显能看出来的,义工们希望实现穷游的最优化,店家们则期望达成成本的最优化。

双方利益本就不一致,真正发生冲突时,又缺少相关衡量标准。多数义工不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处于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即便能申请劳动法相关保护,愿意付诸实践的人也极少。

义工持续存在,维权行动也没有停止。然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为了双方都明白却不公开说的准则。双方都很难借助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更多的情况是在互联网上展开舆论斗争,义工在社交平台发布帖子提醒他人避雷,店家则出现在评论区进行反驳、毫不示弱。

争吵到最后,双方连生气都觉得疲惫,只能把一切都交给时间。

只要明天还会有新的义工,就还会有新的争端。

生活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还有当下的处境。

义工旅行_旅行义工是什么意思_旅行义工是干什么的

失败多次后,李璐痛定思痛,总结了做义工不踩雷的注意事项:

不嫌弃麻烦,去问清楚条件,工作时长以4到6小时较为合适,对衣食住行要一项一项地仔细辨别;

衡量双方的条件,要先进行避雷,你所需要的,他所具备的,是否有合格资质 。

3、放平心态,注意安全,及时止损,敢于维权。

她认为找义工如同谈恋爱。在前后几段辗转多地的义工经历中,她变得愈发谨慎,然而却依旧未能收获满意的义工体验。

做人应当现实些,别只秉持学到东西就行的心态,认为人家不给钱是理所当然的。人要生存,钱是必不可少的。你的时间同样宝贵,做义工需相互尊重,大家皆是平等的,”她说。

李璐分享避雷帖,初衷是为女性互助,做义工存在诸多问题,她自己吃过亏,不想别人重蹈覆辙。很多背包客女孩独自前往陌生地做义工,这种情况下更容易遭遇性骚扰及危险事件,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危险性 。

不过做义工成为流行趋势后,这些避雷帖从侧面揭露了过度旅行的问题。人人都向往诗和远方,然而当这些情怀商业化泛滥时,旅行还能回归到身心治愈的本质吗?

李璐的旅途风景

答案各不相同,不过义工旅行明显已不再纯粹。网上吐槽帖多如牛毛,双方言语攻击也时常发生冲突,这里并非旅行者期待中的浪漫远方,而是现实生活里的无奈之事。

免费的东西代价最高,0成本的义工旅行同样如此。发展至今,它表面展现的是穷游情怀,实际上却是存在未知的交易。

但在它还没有变味之前 ,它曾经真切地意味着浪漫 ,它曾经真切地意味着幸福 ,它是背包客们的自留地 。

34岁的背包客卫斯是其中受益的一员,她见证了青旅文化的兴起,也见证了义工文化的兴起,她以前有过不错的义工体验,但是现在总刷到一些小孩子发帖说被骗,感觉确实不一样了。

2013年,卫斯首次接触到义工,当时,旅游尚未如此火爆 。

卫斯那时是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大学生,她想学非洲鼓,可当地没有相应的教学课程。她意外发觉有家青旅会定时举办相关音乐活动,且正在招募义工,便认为这是个机会。她觉得不仅能学非洲鼓,还能和更多人交朋友,况且老家在西安,要是有什么不妥随时能离开 。

成功入选之后,卫斯那颗悬着的心渐渐放下了。这家青年旅社排班十分合理,实行做二休一的制度,还区分早中晚班,并非每天都要工作。在空闲时间里,卫斯能够学习非洲鼓。平常工作内容不过是前台接待,或者帮保洁阿姨晾晒被单。对她而言,这里管吃管住,生活轻松惬意。

没有工资,卫斯住着几人间,睡的是架子床,可她并不觉得自己被亏待。工作时间最多6小时,她并非时刻都在忙碌。有空的时候,音乐人老板会带着义工们喝酒唱歌。来自成都、广东、云南的义工们都成了卫斯的朋友,这让她感觉氛围很棒。

卫斯一路读到大学,她觉得自己只是一直在房间里学习,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从未进入过社会,她认为做义工能够增长见识,还能认识不同的人。

卫斯做够一个月后,体验感很不错,她喜欢上了这种打工换宿的旅行方式,后来她到成都做过义工,还到重庆做过义工,她也喜欢上了探索新城市,喜欢上了结交新朋友。

享受旅途的卫斯

她对这种生活有着清晰的认知,做义工是因为她想要去旅行,想要去了解这座城市,目的并非赚钱,并非打工,而是为了旅行,所以合适的时间安排才能确保她达成目的,无论是义工还是老板都应明白,这本质上就是一场旅行 。

卫斯清楚当下形势已然改变,从前大家相互信任,无需协议就能维持,如今即便签了约,也难以履行。本应互惠互利的事,却走向了两败俱伤的结局 。

在她看来,商家和义工双方都应为此负责,店家不应只存白嫖心态,要给出一定承诺与保障,义工们也应对自己负责,谨慎选择并认真履约,完成约定工作。

卫斯曾为店家招募过义工,她明白有些纠纷不全是店家的过错,有些年轻人确实难以承受琐碎的工作内容,随时离开会给店家造成损失与麻烦。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晓得一段和谐的义工关系多么珍贵,这需要双方共同付出努力 。

对很多80后而言,义工代表着一种青春,这种青春是想走就走的,是追求新鲜生活的。对很多90后来说,义工同样代表着这样一种青春,是想走就走的,是追求新鲜生活的。

所以即便不从事义工工作,卫斯依旧保留着当初的习惯,她喜爱逛新城市的菜市场,乐于和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交流,会跟着老板去本地的苍蝇小馆,感受每一座陌生之城的市井气息。

后来她成为一名独立背包客,裸辞后独自一人前往新疆,住进牧民家中,还前往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为赶上特定集市停留多日 。

这是卫斯所选择的生活,然而它并非大多数义工的日常状态。这一行业流动速度快,工期时间短,变化情况多,绝大多数人并非一直处于旅行之中,也不是始终都在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想在此处短暂地躲避现实。

当旅行变成一种美妙的神话,它所反映出的是这个时代的“焦虑病”,人们向往自由,渴望逃离日常,想要回归自然。明明知道旅行无法解决任何现实问题,然而人人都期盼能有一场休息 。

义工们经历的“骗局”,源于网络时代贩卖的田园牧歌,田园牧歌是一种终极的理想生活。

每一代年轻人都会四处碰壁,他们想要出走,来换取身心解脱。

被骗只是社会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