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所有家庭都渴望拥有的“三大件”是什么,即便90后也未必能回答出来。那时国家经济较为落后,普通家庭若能拥有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这三样物品,便会被称作小资之家。当时结婚有这样的讲究,即“三转一响”,具体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 。八十年代中后期,老三大件逐渐被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这三大件替代,不过老三大件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自行车,也就是“二八大杠”,它是人人必备的交通工具 。
我国自行车出现得很早,那时国家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全都依赖进口,进口靠船舶运输,故而当时自行车不但价格高昂,而且仅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少数地区能买到,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改观,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全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自行车的需求量极为巨大。若一味依赖进口,这对国家经济而言是不小的负担,对个人来说同样如此。为此,诸多自主品牌此时涌现,像我们熟悉的凤凰、永久等,皆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然而当时技术落后,只能先从模仿进口自行车着手。正因如此,“二八大杠”起初被称作“洋车子”。
当时国外的自行车流行用直径28英寸的轮子,这种大轮子能让骑行过程稳定,速度也快,这是“二八大杠”名字由来的原因之一。为保证车辆安全和牢固性,车架设计成三角形,于是车头与车座间有一根钢梁。因有28英寸的轮子,且中间有一根钢梁,人们便习惯把这种自行车称作“二八大杠”。在使用方面,“二八大杠”上下车不太方便,但其稳定性极佳,十分结实,后座能承受二三百斤的重量。说到速度,一天能骑行250里。所以“二八大杠”一出现就深受国人喜爱。到了八十年代,“二八大杠”成了新人结婚的必备物品,是当时家里极为重要的大件之一。然而,想买一辆“二八大杠”并非易事。根据老一辈人的回忆,那时工人平均每月工资约40元。若想买一辆自行车,在不算“自行车票”的情况下,永久牌的要168元,凤凰牌的要180元,其他牌子即便便宜些,也不低于100元。这意味着,当时想买一辆中高端的“二八大杠”,起码得用4.2个月工资才能买到。换算到现在,也要两三万了。
并且仅有钱是不够的,还得有票才行,因此在那个时候,谁家要是拥有一辆“二八大杠”,那就如同九十年代的小轿车、现代的保时捷一般珍贵。时光匆匆流逝,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自行车在性能和速度等各个方面,都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于是汽车和电动车等交通工具便取代了自行车,很少有人再骑自行车了。而这种情况进而致使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为此,联合国做出决定,把每年的6月3日设定为“世界自行车日”,其目的在于鼓励倡导绿色出行。
曾经在全国广泛流行的“二八大杠”,即便后来出现了经过改良的各种高性能自行车,其市场也渐渐消失了。这就表明,一辆80年代的“二八大杠”,就算放到如今,恐怕也只能当作废铁售卖,因为这种自行车并非珍贵物件,不存在特殊的收藏价值。不过,不可否认,“二八大杠”曾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是七八十年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中国一段特别的历史,它更是几代人的回忆。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