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月 制
美食,它是一个地区的精神象征,同时,它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八月中旬,青海在线网与青海读书会联合策划并推出了“寻味青海”栏目。“寻味青海”旨在借助美食这一载体,发现并传承青海这片土地上独特且底蕴深厚的文化。让那些消逝的故事在我们的探寻下再度呈现,让青海的美食在人们味蕾的触动中闪耀光芒,化作久违的亲切,成为犹新的回忆。
二十多天来,青海优秀作者祁万红、白云、段成芮、张诚、马春花、天脑蛋、一叶禅、唐石等发来美文,这些美文皆是他们精心写作而成。一篇篇精美文章,不仅介绍了青海特色美食,还讲述了美食背后的故事。文章读起来真实感人,唤起了许多思考与回忆,在社会上引发了热烈反响。
作者一叶禅读完扈凤武老师的散文作品《酸奶,百吃不厌的珍馐美味》一文时这样写道,自己又是流着口水读完老师的美文,还想起了小时候酸奶泡馍馍的岁月,那时没有糖,是纯粹的牦牛酸奶,泡上青稞面馍馍,就是一顿中午饭或者晚饭。现在,自己依旧喜欢酸奶泡馍馍,依旧喜欢纯粹的酸奶,这半天就想吃一碗酸奶了 。
在青海的农牧民家庭里,酸奶是日常生活中的关键部分。它的口感顺滑且浓郁,味道微酸,令人回味无穷。
青海美食文化丰富且多样,它涵盖藏区特色菜肴,涵盖回族区特色菜肴,涵盖汉族区特色菜肴等多个民族的特色菜肴,还有许多深受本地人喜爱的小吃,还有许多深受本地人喜爱的特色美食。如今回想起这些正慢慢消失的美食味道,不禁让人怀念起那个充满乡愁的故乡。
搅团
马老师对搅团的介绍十分到位,感谢其为大家呈现了一份美食。在所有美食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搅团。吃面条时我只吃一碗,吃搅团我却能吃两碗、两碗半。最后还要在碗底的调料里倒半碗开水喝下去,实在是太舒服了。想着想着我几乎都要流口水了……作者张诚读完马春花的散文《搅团搅团,团团圆圆》一文后留言说道 。
搅团是青海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经典美食,在每年寒冷的冬季,它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温暖食物之一,通常搭配辣子、韭辣、蒜、醋,与花菜拌在一起食用,这种搭配让人感觉温暖又满足,然而,随着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快节奏生活的到来,搅团的制作工艺逐渐被人们遗忘,在城市中很少能再品尝到如此地道的搅团 。
作者祁万红读完唐石的散文作品《羊杂碎,想说爱你不容易》后发出感叹,称文章终于读完,感觉唐老师对青海羊杂碎有深刻体会与独到见解,还提到羊杂碎的制作方法、食用时间、正宗店铺、营养价值、多吃后的反应以及吃时味蕾的享受等,唐老师描写和叙述得非常细腻且到位,颇有杂碎研究专家的表现。这是一篇杂碎文章,里面融进了唐老师小时候的故事以及他的偏爱,这种偏爱延续到现在,即便唐老师痛风了却还是欲罢不能,由此可见这美食已经渗透到作者骨子里了。此刻,作者想就近找个店来解决嘴馋的问题。
背口袋
拌汤、萱麻口袋、羊杂碎、寸寸面、青稞麦穗儿、凉面等各种美食,在读者当中引发了较大的反响,这些美食不只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故乡人情的寄托,借助这些特色美食,我们能够深入了解青海的文化底蕴与本土特色,然而,伴随时代发展、城市化进程推进,这些传统美食的流传及保护变得越发重要。
有些传统美食已被淡忘了,比如张诚老师的“黑油粑摞”,其做法和叫法知晓的人已很少,我们应大力挖掘这种传统美食 ,青海读书会编辑海燕说道。
本次活动由青海在线网和青海读书会发起,让这些美食得以重新被发掘和推广。作者们认真写作,慢慢回忆过去,我们渐渐发现了那些濒临失传的美食味道,还探寻到故乡人情的印记。每篇文章都精彩深刻,充满着对家乡美食的热爱与回忆。这样的活动不仅使人们重新认识了青海的美食文化,还激发了人们对故乡味道的思念以及传承的意识。
狗浇尿
“寻味青海”活动使我们再度忆起那些已消失的美食味道,去探寻故乡的人情,青海的美食文化丰富且多样,每一道美食都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及历史渊源,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期望能够留存并传承这些珍贵的美食文化,让更多人能品味到青海的独特魅力。本次活动总策划人刘志强说道。
当前,“寻味青海”已经发布了12篇关于青海特色美食的高质量作品,该活动正开展得热火朝天。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